鹽城,江蘇省地級市,地處中國東部沿海地區,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北翼,其下轄3個區,5個縣,一個縣級市(註:區,縣,縣級市都屬於縣級行政區劃),在這9個縣級行政區劃裡,我們通常只知道面積最大或是最有名氣的那個「縣」,但今天我們要來說一說,鹽城面積第二大的「縣」,其面積相當於2個響水,富裕程度卻超過成都。
鹽城面積第一大的「縣」是東臺市(縣級市),其面積達到3221平方公裡,而鹽城最有名的縣就應該是射陽縣了,因為那裡有南方人都要吃的射陽大米。但是鹽城第二大的「縣」在哪裡恐怕很多人就不知道了。它就是地處江蘇省東部、黃海之濱的大豐區,別稱東臺第九區、臺北、東臺北。其面積約為3059平方公裡,相當於2個響水那麼大(響水縣面積為1461平方公裡)。大豐區不僅面積寬廣,其經濟實力也不差,2018年人均GDP達到了9.99萬元,這在經濟發達的江蘇省可能不算什麼,但是它可比最近幾年發展迅速的西部城市成都還要高,成都在2018年人均GDP不過9.56萬元。(註:人均GDP是衡量一個地區富裕程度的重要標準)
大豐區作為鹽城市面積第二大的「縣」,可能很多人對其還是不太了解。大豐區東臨黃海,西面與興化市相連,南面與東臺市交界,北面則與鹽城市亭湖區接壤,並且擁有112公裡長的海岸線。大豐區在1942年開始設縣,因歷來為東臺市屬地,由東臺市北部析出,故稱其為臺北縣,後因與臺灣省臺北縣(今臺灣省新北市)重名,在1951年更名為大豐縣,在2015年改為鹽城市大豐區。大豐區是長三角城市群中如泰地區的一顆耀眼明珠,麋鹿故鄉,黃海港城,上海飛地,長壽之鄉等榮譽稱號。
最後,我們從大豐區的名勝古蹟出發,助力其旅遊業能夠更加繁榮。大豐區擁有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施耐庵紀念館,大豐鬥龍莊園,鎮海禪寺等著名景區。其中鎮海禪寺相傳是在清朝乾隆初年,一次海潮飄來了三具木雕神像,人稱「公侯菩薩」,後建立的公侯廟,百姓為祈求菩薩保佑,不再有海潮為害,民國初時又更名為鎮海禪寺。
大豐區作為鹽城市面積第二大的「縣」,面積相當於2個響水縣,不但經濟實力也是非常強勁,富裕程度超過了成都,而且風景也是如此迷人,你會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帶上朋友或是家人一起去那裡旅遊嗎?
(以上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