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半個多月,充滿挑戰的2020年即將畫上句號。
在這個註定被定格的年份裡,捉摸不定的變數成了一種常態,以至於無數人在張望經濟的下一個爆發點在哪裡,屬於自己的下一個風口何時才會到來。
或許不應沉迷於各種悲觀論調,只需把歷史的時間軸稍微拉長一些,剛剛過去的2020年可能不是什麼壞年份。參考橋水基金總裁雷伊·達裡奧的去槓桿理論,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技術進步和信貸推動,其中後者對經濟的影響有周期可循,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則是持續的、恆久的。
2020年恰恰是人工智慧技術走出迷霧的一年,幾乎在每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上,都可以看到人工智慧的影子。特別是站在智能經濟的視野上,人工智慧正在成為各行各業轉型升級的催化劑,在一連串的實際落地中發生著微妙的化學反應,同時也在指引經濟的下一個增長周期。
所以在歲末的盤點中,人工智慧在整個2020年的歷程便成了最有價值的篇章。而要回顧人工智慧過去一年的點點滴滴,被外界稱之為「AI頭雁」的百度,自然是不應被忽視的研究對象。
01 臨場應變,迎戰黑天鵝
想起11個月前突如其來的黑天鵝事件,至今都讓人心有餘悸。
封城、隔離、封閉管理,我們未曾經歷一場硝煙滾滾的戰爭,但大多數城市居民的生活都進入了「臨戰狀態」。面對冠狀病毒這個看不見的敵人,除了衝向前線「戰鬥」的白衣天使們,人工智慧也成了技術戰線上的中堅力量,其中百度AI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有過非典防治的經驗,人員遷徙被視為防疫的首要環節。在一些基層組織全方位堵缺口、補漏洞的時候,百度地圖在第一時間上線了遷徙大數據平臺,通過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客觀地呈現了各個城市的遷徙、交通、人流等狀況,為公眾、媒體、政府提供了全面、立體的大數據服務,讓疫情防控建立在科學的數據基礎上。
與疫情防範同時進行的,還有病毒的RNA空間結構分析,然而冠狀病毒的基因組卻是所有 RNA 病毒裡最長的,即便是最快的經典算法也要55分鐘的等待時間。百度及時向全球科研醫療團隊免費開放了LinearFold 線性時間算法,只需要27秒就能解出新型冠狀病毒全基因組的 RNA 二級結構,節省了整整兩個數量級的時間。
在防治疫情擴散進入防堵階段,社區逐漸成為防疫的第一線,也就需要社區工作人員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對居民逐個進行排查、快速摸清健康情況和流動情況。了解到基層社區工作的痛點後,百度在第一時間推出了智能外呼平臺,為社區工作人員提供流動人員排查、本地居民排查等場景的外呼服務,比人工電話效率提高了數百倍。
當疫情被基本控制,復工復產隨即成了擺在眼前的另一道難題,僅僅是在火車站、地鐵站等交通樞紐的測溫工作,就是極為耗費人力的棘手問題。百度先後推出了AI測溫系統、口罩人臉檢測等解決方案,以非接觸、無感知的方式快速進行體溫檢測,同時判斷出行人員是否佩戴口罩,巧妙規避了人員密集聚集造成的交叉感染風險。
對於上述的這些應用場景,想必許多人不會陌生。百度的時空大數據記錄了24億人次的人流遷徙,智能尋呼幫助社區工作人員進行了500萬次的隨訪,AI多人測溫在兩個月內就檢測了超過2700萬人次……但人工智慧的應用場景遠不止於此。
為了減少醫院等特殊場景的人員接觸,百度智能雲聯合生態夥伴在一些場合部署了無人駕駛消毒機器人和運輸車;為了讓企業在疫情期間正常運作,百度正式向外界開放了可以遠程協作的智能工作平臺如流;針對一些家長對教學「空窗期」的擔憂,小度攜手在線教育行業的生態合作夥伴,推出了價值1億的兒童教育課程資源……
或許人工智慧的表現還有差強人意的地方,但在這場臨場考中的表現直接改變了大多數人對於AI的認知:前兩年流行的AI威脅論逐漸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對AI大規模落地的討論,外界對於人工智慧的態度得到了實質性修正,並為後來人工智慧在許多行業的落地鋪平了道路。
正如百度創始人李彥宏的觀點:「人工智慧哪怕只著眼於一個關鍵環節,解決一個痛點,都是巨大的產業機會,同時也將給我們每一個人帶來更美好的生活體驗。更大、更深刻的變革將在產業界發生。」
人工智慧在抗疫期間的牛刀小試,悄然掀開了智能經濟的序幕。
02 戰略協同,擁抱新基建
疫情帶來的愁雲剛剛消散,「新基建」就成了絕對的頭條。
3月初的一場重要會議向外界釋放了一個積極信號:「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工信部隨後召開加快5G發展專題會,要求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一個多月後,國家發改委明確表示新基建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三方面。
稍微了解下基建在中國經濟增長中的比重,就不難理解「新基建」將醞釀出的龐大機會,而機會往往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李彥宏在人民日報上的署名文章《新基建加速智能經濟到來》中寫道:「新基建不僅能在中短期內創造大量投資機會、提升發展動能,而且能加速智能經濟的落地和智能社會的到來,提升人類應對類似不確定性風險的能力。」
百度CTO王海峰則迅速找準了百度AI的定位:「新基建將通過新興科技的快速突破和落地應用,帶動國家經濟發展新舊動能的轉換。對於百度而言,我們既是AI基礎設施建設者,也是AI技術及應用創新引領者和推動者。」
高層輪番布道的同時,百度也在進行一場戰略上的高度協同。
5月份的百度智能雲2020年第一季度內部會上,王海峰提出了新的發展戰略:「以雲計算為基礎,以AI為抓手,聚焦重要賽道」。為了更好地執行新戰略,百度智能雲對業務架構進行了調整,最底層是百度大腦,中間是基礎雲平臺、AI中臺、知識中臺和針對場景的平臺等組成的平臺層,最上層是智能應用和解決方案。作為百度AI To B的載體,百度智能雲正全面向落地挺進;
6月份百度 AI 新基建版圖正式亮相,在百度大腦、飛槳、百度智能雲、晶片、數據中心等在內的新型 AI 技術基礎設施的支撐下,百度將推動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慧金融、智慧能源、智慧醫療、工業網際網路和智能製造等領域實現產業智能化升級,目標是成為中國新基建 AI 服務最大提供商;
9月份的百度世界大會上,一口氣宣布了多項重磅級動作:
百度大腦升級至6.0,並確定了「AI 新型基礎設施」的定位;Apollo全新升級到6.0版本,包括智能新模型、安全無人化、系統新升級等等;百度智能雲新推出了能源AI中臺、物聯網核心套件IoT Core,並升級了數據智能服務「度能」、智能計算服務AI-Native和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等服務;小度向外界展示了在家庭、地產、車載等場景中的落地,推出了首款隨身產品小度真無線智能耳機……
在新基建的時代浪潮下,百度顯然是有備而來。自主可控的百度大腦、飛槳、百度智能雲等打造了新基建的信息基礎設施,對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城市、工業製造等關乎國計民生核心領域深度的賦能切入了融合基礎設施,再通過飛槳深度學習平臺的持續創新和開源,降低了深度學習的門檻,並牢牢抓住在創新基礎設施方面的話語權。
坊間漸漸流傳起新基建BATH梯隊的說法,即百度、阿里、騰訊、華為分別是AI、雲計算、5G和社交連接領域的領頭羊。然而對於百度而言,所謀求的恐怕不只是領頭羊的身份,還在通過底層技術和應用場景的戰略協同,瞄準新基建的核心價值快速出拳,在人工智慧和各行各業之間架一座「天塹變通途」的產業之橋。
03 因勢利導,謀篇「十四五」
新基建確認了AI的戰略地位,「十四五」則指明了AI的應用方向。
作為2021—2025年的發展指南,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預示著產業升級將是下一個五年的主旋律。如果說五年前的「產業升級」還是信息化和數位化的代名詞,眼下的題中之意正是智能化。
深耕AI的百度可以說是名符其實的搖旗者。王海峰在2019年就洞察到人工智慧已經具備了標準化、模塊化、自動化的特徵, AI 將進入工業大生產階段;2020年演講中提及最多的關鍵詞就是「產業智能化」,飛槳、百度智能雲等百度AI的核心產品都針對產業智能化的趨勢,推出了幫企業轉型提速的產品。
不過,抓住了產業智能化先機的百度並沒有懈怠,而是在「十四五」規劃出臺前後進行了一系列因勢利導的謀篇布局。
比如百度提出了兩個「500萬計劃」,一是2030年百度智能雲的伺服器超過500萬臺,二是將在5年內培養500萬AI人才。
第一個500萬代表了百度對產業智能化趨勢的信心,500萬臺伺服器的算力將是當今全球可統計的 Top 500 超級計算機算力總和的7倍,意在滿足各行各業進行產業智能化升級時對高性能計算的需求;第二個500萬對應著當下的AI人才短板,產業升級的驅動引擎是技術,而技術的傳遞又嚴重依賴人才,在中國產業結構全面升級的轉折點,百度想要各行各業享受到外界常說的「工程師紅利」。
再比如百度智能雲持續推動的產業落地,通過一個個可借鑑可複製的應用案例,打造了覆蓋千行百業的智能化百景圖。
目前百度智能雲已經深度滲透到第一二三四產業中,涉及智慧農業、智能製造、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能金融、智能城市、智能視頻等領域,吸納了雲南佳葉、寶武集團、北汽集團、浦發銀行、首都機場、央視網等重磅級夥伴。尤其是「十四五」規劃出臺後,百度先後與貴陽、濟南等經濟中心城市達成戰略合作,根據當地的產業特色因地制宜地幫助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升級和智能化改造。不出意外的話,幾天後的百度雲智峰會上,還將公布新的產業生態計劃。
除了圍繞產業化的布局,自動駕駛、智能家庭等領域也在有序推進。
百度Apollo在2020年先後與北京、長沙、重慶、保定等地籤約,推出了國內外第一個車路行融合的全棧式智能交通解決方案——「ACE交通引擎」;Apollo自動駕駛生態新增了Velodyne LiDAR、禾賽科技、中科慧眼、威馬等重磅級合作夥伴;小度車載OS進一步開放,推出了智能駕艙、CarLife+、度小鏡等產品……
小度在2020年開始矩陣式發展,相繼推出了搭載自研鴻鵠晶片的小度智能音箱2紅外版、主打在線少兒教育的小度教育智能屏和小度智能早教機、超高性價比的小度智能屏Air,以及小度真無線智能耳機和滿足家庭成員多元細分需求的小度智能屏X10。憑藉場景和人群上的「破圈」,小度正在拓寬智能助手的應用邊界。
做一個總結的話:人工智慧的第三波浪潮始於「十三五」期間,百度所籌謀的則是將人工智慧技術在「十四五」期間走進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從田間地頭到生產車間,從衣食住行到娛樂消費,從醫療教育到社會治理......或許多年以後再回頭盤點,百度正是在2020年吹響了全面邁向人工智慧時代的衝鋒號。
04 結束語:不變的信仰
和2019年相比,百度AI的方向越來越明確,步伐越來越堅定,向產業的滲透越來越深入,對我們每一個人的影響也越來越直觀。
不變的是百度AI的信仰。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2020人工智慧中國專利技術分析報告》中,百度以9364件專利申請和2682件專利授權蟬聯第一,並在深度學習技術、自然語言處理、智能語音、自動駕駛、知識圖譜、智能推薦、交通大數據等多個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排名第一。
在CVPR、ECCV、NeurIPS、INTERSPEECH等全球頂級的人工智慧學術會議和競賽上,百度AI問鼎冠軍近30次,論文收錄超過260篇,在世界舞臺上演繹了中國AI「頭雁」的技術硬實力。
同時2019年幫助8599個走失者與家庭團聚的百度AI尋人,截止到2020年12月已經累計幫助11912個家庭團聚;樂山大佛、廣元千佛崖等重要文物的管理和保護已經開始應用百度的AI技術;百度和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合作,推出了全球第一個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打擊野生動物製品非法貿易的平臺;國家地理通過百度的AI圖像識別能力,提高了蝴蝶物種識別效率……
投身於中國產業轉型升級事業的百度,並沒有忘記技術的信仰和人性的溫暖,為中國的AI進化之路打造了行業標杆,也讓我們有理由去相信:2020年,AI 讓不平靜的世界看到了希望;2021年,AI將為我們繼續照亮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