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養育父母生的孩子嗎?
曾看過這樣一句話:父母,是世上門檻最低的「職業」。
在一些人眼中,生孩子就如同刮彩票。哪怕再難,只要多生一個,就多了一份過上好日子的可能
但現實往往是越窮越生,越生越窮。
不管年紀,不管是否負擔得起,能生就生,絲毫不考慮孩子將會在什麼樣的環境中長大。
既不能給孩子應有的生活,也無法給孩子家庭的溫情,無知無畏,毫無責任感可言。
甚至還給其中的子女留下負擔,讓他們以後組建家庭都變得困難。
正如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說的: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我們都知道,養育孩子就如同「投資」,你精心栽培,仔細培育,最終會成為「蒼天大樹」,成為你的避風港。
可「投資」不等於「賭博」,兩者是完全不相同的概念。
賭博式的生育,就是一種自私。
今天明爸就想問,你會養育父母生的孩子嗎?
1
「你來養兩歲的弟弟。」
22歲的麗麗沒想到,這句話竟出自自己親生父母之口。
麗麗從小家庭條件十分拮据,父母一直靠領低保為生。
懂事的麗麗不願為家庭增添負擔,在大學時十分刻苦,學費和生活開銷都是她用獎學金和助學金解決。
好不容易到了大學畢業,麗麗打算在社會上拼一拼事業。
沒想到父母竟以經濟情況和身體不好為由,要求麗麗撫養兩歲的弟弟。
麗麗想不通,父母明明沒有能力養育孩子,為什麼還要把孩子生下來。
而麗麗的父母看女兒不願扶養,不惜將麗麗告上法庭。
最終,法院判決父母勝訴。
剛畢業出來的女大學生,伴隨著時間,會有自己的事業,自己的戀人,以及自己的家庭。
而大學剛畢業的麗麗,就要開始賺錢養育孩子。
況且這個孩子還是父母的。
試問,她以後的人生怎麼辦,她的家庭怎麼辦?
這些父母們生而不養,直接兩手一揮交給孩子,未免不要太自私。
建議大家在要第二個孩子前,讓老大享有一定決策權,遵循他們的意見。
先想清楚,要老二,是給老大增加負擔還是陪伴,再生育。
2
67歲高齡的田女士剖腹產下一名女嬰,取名叫黃天賜。
所有人都不同意她生下這個孩子,但田女士依舊使用了她的一票決定權,她堅持要生下這個身負「上天旨意」的孩子。
田女士這個決定令她的兒女極為反對,他們早已成家立業,甚至田女士的孫女都已成年。
在這個時候田女士再生下一個孩子,拋開輩分亂不亂的問題,田女士的身體尚且撐得住嗎?
正值高齡的田女士又該如何撫養這個孩子長大成人呢?這一切都是問題。
孩子出生之後,子女們看見自己的母親如此開心,田女士的兒女也放下了心中對父母和這個尚在襁褓中妹妹的擔憂。
他們前來醫院替了自己女兒的班,幫著田女士一起照料這個小嬰兒,並主動承擔了撫養孩子的責任。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對於高齡產婦產子,最後這個孩子沒有得到棄養而是由子女贍養,也是得到了最好的結局。
3
生而不養
以上案例讓我想到了一部電影:《何以為家》。
12歲的小男孩贊恩出生在貧民窟。他的父母沒有合法的身份,沒有穩定的工作,靠販毒為生,毫不節制地生下5個孩子。
對於贊恩的父母來說,男孩子生下來就是養家餬口的,女孩子來了例假就得嫁人。
當同齡人都在學校念書時,贊恩只能穿梭在街道搬運貨物,清理垃圾,幫父母製毒,帶著四個弟弟妹妹上街販賣飲料貼補家用。
他用瘦弱的肩膀支撐著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可是就算生活再苦再難,他也從沒想過要逃離這個家。
可是,一件事情的發生,讓贊恩內心鑄成的銅牆鐵壁被徹底摧毀了。
父母將年滿11周歲的妹妹嫁給了老房東,看著漸行漸遠的妹妹,贊恩終於爆發了。
他在法庭上狀告父母沒有盡到養育的責任,他不希望再有一個無辜的孩子擁有一個像他一樣的童年。
「我要起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
生而不養的苦,最後都落在了孩子身上。
孩子無法選擇出生,但如果不能給予他們應有的關愛,那父母又有什麼資格將他們帶到這個世界?
窮,從不是生孩子的原罪,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才是。
4
生前請三思
生育權是每個正常人享有的權力,誰也沒有資格去剝奪別人生孩子的權力。
但是生之前還是希望父母們做好準備。
深以為然,生孩子是一件非常神聖,並且深思熟慮的事。
自己的身體狀況、經濟能力、心理狀況,孩子成長所需要的必要條件等等,都是需要考慮的。
錢只是其中一個條件而已。
如果夫妻雙方都很窮,但能夠獨立養活自己的孩子,並且給孩子很健康的愛,你再窮都可以生。
但如果只會生,其他都需要別人買單,一會兒怪社會,一會兒怪父母,一會兒怪子女,那還是不要生比較好。
所以為什麼現在很多孩子都不想爸媽再生第二個。
一方面是怕分擔了父母的情感,另一方面就是不想為自己增添負擔。
如果是你,你會養育父母生的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