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都說「兒大避母」、「女大避父」,親子關係並不是父母對於孩子的一種佔有,而是應該具有明確的邊界,學會適時的退出。尤其是媽媽對兒子,一定不要過於依戀,否則孩子很容易成為「媽寶男」。
27歲兒子與媽媽一起睡覺,卻習以為常
在一檔綜藝節目當中,曾經有一期是一位女朋友要和自己的男朋友分手,原因是他的男朋友太過依賴自己的母親,簡直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巨嬰。
其中最讓她震驚的是,她27歲的男朋友竟然還會和母親睡一個房間,而且對此並沒有感覺任何奇怪,有時候母親還會幫他洗澡搓背,這讓她簡直難以忍受。很多嘉賓在看到這對母子的故事後都表示難以接受,有嘉賓直接評價道:「沒有邊界的母愛,是不可取的。」
確實,27歲了還和母親毫無邊界,這不僅是一種教育的失敗,更是一種十分錯誤的行為,對兒子的未來也會產生危害。
為什麼說「兒大避母」?
1. 兒子容易變成「媽寶男」
如果兒子和母親毫無界限的話,兒子長大以後很容易變成「媽寶男」,時時以媽媽說的話為準,這會使兒子未來的戀愛和婚姻都受到巨大的負面影響,破壞家庭生活的和諧。
2. 兒子容易形成軟弱、女性化的性格
母親和兒子過於親密,很容易讓兒子的性格也比較女性化,比如遇到事情容易軟弱,喜歡嘮叨等等,這樣性格的兒子是比較不容易受到異性的喜歡的,而且結婚以後也不會妥善地處理婆媳之間的關係。
3. 兒子缺乏男性的擔當和責任感
男性最寶貴的品質就是擔當和責任感,但是如果媽媽管的太多,相處時沒有分寸感的話,可能會限制男孩子的獨立,使兒子不僅自理能力差,而且會缺乏陽剛和擔當精神。
那麼面對跨越「性別」的親情時,父母的正確做法是什麼呢?
1. 尊重孩子的性別差異
對於不同性別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尊重差異進行教育。尤其是面對跨越「性別」的親情時,比如節目中的媽媽和兒子,一定不能把兒子當女兒看待,完全沒有性別的界限和距離。
2. 樹立正確的性別意識
家長要明確樹立正確的性別意識,和異性的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尊重異性孩子的隱私。這不僅僅關乎孩子性別意識的養成,而且也是性教育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3. 懂得適時放手,讓孩子獨立
孩子並不是父母的專屬物品,家長一定要學會在適當的年紀適時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會獨立的成長和擔當。特別是媽媽,一定不要因為心軟就一直把控著孩子的生活,這會極大地限制孩子的成長。
總之,家長對孩子的愛一定要有邊界感和分寸感。在這裡也提醒大家注意,一定不要因為一己私心就一直把孩子掌控在身邊,否則孩子終究難以真正長大。
大家對於「媽寶男」這個話題還有什麼想說的嘛?您覺得父母在面對跨性別的孩子時應該怎麼做比較好?歡迎在下面留言說出您的看法。
(本文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姐育兒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