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愛不缺席,母愛有邊界

2020-08-28 家和用典


父愛不缺席,成長才不留遺憾


澳大利亞的醫學教授羅賓森,在《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一書中寫道:
「沒有得到爸爸很好陪伴的孩子,直接影響孩子人格的健全發展和行為認知能力;這些孩子成年後,普遍會遭受到缺乏自信、焦慮、孤獨等心理問題的困擾。」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當代中國少年兒童發展狀況調查」的數據顯示,在被問到:"心情不好,誰最能理解、安慰你」時,僅有10.0%的少年兒童選擇父親;在被問到「空閒時間,你和誰在一起的時間最長」時,僅有6.9%的人選擇父親;在被問到「誰最尊重你,讓你感到很自信」時,僅有15.5%的人選擇父親;在被問到「內心的秘密,你最願意告訴誰」時,僅有8.5%的少年兒童選擇父親。



所有數據調查都在顯示,中國爸爸的陪伴已經成了孩子的奢侈品。沒時間陪孩子、教育孩子是媽媽的事已經從不正常現象成為了一個大概率普遍現象。我們總會看到媽媽早晨焦急的叫孩子起床、做早飯、送孩子上學一氣呵成,放學輔導作業、檢查作業、哄孩子睡覺一條龍服務,每個媽媽都像被架在熱鍋上的螞蟻,忙的團團轉時,爸爸卻不知所蹤,就像隱身了一樣。
很多人說,父親就像是一座山,沉默威嚴,卻也從來不懂遷就。
孩子的每一次成長驚喜,是母親先發現的;孩子的每一次睡前故事,是母親開口讀的;孩子的每一次生病,是母親照顧陪伴的。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說過:「我不會做一輩子的總統,但我一輩子都要做好一位父親。」他說到做到。
女兒學遊泳,他親自當教練;女兒放暑假想去遊樂園,他抽時間陪同。
他會認真對待女兒的每次生日,也會在長達21個月的總統候選期間,堅持去女兒的每一次家長會。
有爸爸的陪伴,女兒成長得很出色。全世界都見證了她從一個被爸爸寵愛的小蘿莉,成長為現在的哈佛高材生,愛好廣泛,自信得體,讓人豔羨。
美國秘魯大學曾做過一項研究: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高,他們在學校裡的成績更好,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
稍微留心一下,你就會發現,有父親陪伴的孩子,會成長得更優秀。他們更勇敢更自信,待人處事大方得體,不會因為說錯一句話就唯唯諾諾地不敢吭聲。
父親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可相比家庭和睦、孩子成材,很多父親更嚮往事業成功。但成功究竟意味著什麼呢?《窮爸爸,富爸爸》裡有句話說得好:「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任何職業角色都可被替代,唯獨父母角色無可替代。世間回報率最高的投資,就是親子關係」。
別讓陪伴缺失,別讓孩子受傷,別到了年老之後,才後悔這一生最沒做好的角色,是父親。

母愛不泛濫,成長才沒有羈絆


最好的母愛,是有邊界,不越界。《零零後》這部紀錄片,跟拍10年、聚焦孩子成長秘密。片中錫坤媽媽這段母愛故事,發人深省。
錫坤媽媽為了陪伴兒子,辭職在家;爸爸則為了生計奔波在外,與母子分離。父愛缺席,母愛越位,「一切都是為你好」的故事在這對母子身上愈演愈烈。錫坤漸漸變得不愛說話,小小年紀,眼睛裡總是透著茫然無助。
後來,媽媽終於知道自己給的愛,並不是孩子需要的。她感嘆:做60分媽媽就夠了,自己操心太多了。



小歡喜》裡宋倩的愛,也是「母愛泛濫」的升級版。宋倩把所有愛都傾注在女兒身上,管孩子衝鋒陷陣卻不允許爸爸插手。只可惜,這種愛給女兒帶來的更多是痛苦,就像英子說的:「我媽就是太愛我了,讓我喘不過氣來。」
長期壓抑,英子患上中度抑鬱症,最終因為報考大學志願與媽媽發生衝突,離家出走。
宋倩茫然,原來自己的愛,變成了女兒的傷。於是,她開始調整愛的方式:不再只盯成績和排名,與英子爸爸和好,允許孩子自己決定大學志願……
媽媽有邊界的愛,終於給了女兒成長的能量和做自己的勇氣。
《母愛的羈絆》這本書說:「沒有邊界感的母愛,會把母親和女兒的關係,變成取悅和被取悅,女兒的成長會失去方向感。」
媽媽的愛,既能成就孩子,也能毀了孩子。有邊界的愛,才能為孩子建立起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



家庭教育,是父母一場愛的「合謀」


家裡誰管孩子?答案已經顯而易見。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一場「愛的合謀」。黃磊的家庭教育堪稱楷模,女兒多才多藝,鋼琴、繪畫、烘焙等才常常上熱搜。
無論在綜藝節目,還是黃磊微博,能看出他關鍵的兩條育兒經:窮養富養,不如用愛養。孩子的成長,黃磊主張高質量陪伴。帶孩子旅行、閱讀、做烘焙……這些都被他稱為「美好的日常」。黃磊坦言:「如果孩子知道父母立場不同,就會鑽空子,這樣不利於孩子形成規則感和安全感。」「刻意扮紅臉黑臉,會讓孩子失去了獨特的成長空間。」
世間所有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從孩子呱呱落地到長大成人,父母是見證者,更是成就者。李玫瑾教授說過:「如果錯過陪伴,以後的日子父母要付出三四倍的時間和精力來還,而且也很難達到原本的效果。」用愛和陪伴鋪設孩子的成長之路,才是父母對孩子最長情的告白。
陪伴,意味著一個人把最美好的東西給你,那就是時間。出門前和孩子認真道別,回家後給孩子暖心擁抱;留出時間多陪孩子玩耍、看書、聊聊天……
父母每一點點的關注和呵護,孩子都能體會得到。成長是場巨大的馬拉松,父愛不缺席,母愛不越位,終將成為照亮孩子未來的光。
願每一個孩子,都在愛和陪伴中長大,都能底氣十足、溫柔強大地面對這個世界。


相關焦點

  • 優勝教育: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愛不缺席,母愛有邊界
    優勝教育認為: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愛不缺席,母愛有邊界。 父愛不缺席,成長才不留遺憾澳大利亞的醫學系教授羅賓森 日本電影《漫長的告別》,正是一場父愛缺席的演繹,溫情之下看哭無數人。 影片裡的的爸爸是一位校長,不僅工作忙,而且嚴肅古板到不苟言笑,孩子們不敢靠近。 父愛缺失下長大的兩個女兒,成年後有了各自的生活苦惱:孩子的成長沒有辦法重來,最好的愛,永遠藏在陪伴裡。
  • 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愛不缺席,母愛有邊界
    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愛不缺席,母愛有邊界。」網友一邊點讚,一邊感嘆:「母愛,不僅是辛苦活,更是技術活。」最好的母愛,是有邊界,不越界。《零零後》這部紀錄片,跟拍10年、聚焦孩子成長秘密。片中錫坤媽媽這段母愛故事,發人深省。錫坤媽媽為了陪伴兒子,辭職在家;爸爸則為了生計奔波在外,與母子分離。父愛缺席,母愛越位,「一切都是為你好」的故事在這對母子身上愈演愈烈。
  • 模變教育: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愛不缺席,母愛有邊界
    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愛不缺席,母愛有邊界。」網友一邊點讚,一邊感嘆:「母愛,不僅是辛苦活,更是技術活。」最好的母愛,是有邊界,不越界。《零零後》這部紀錄片,跟拍10年、聚焦孩子成長秘密。片中錫坤媽媽這段母愛故事,發人深省。錫坤媽媽為了陪伴兒子,辭職在家;爸爸則為了生計奔波在外,與母子分離。父愛缺席,母愛越位,「一切都是為你好」的故事在這對母子身上愈演愈烈。
  • 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愛不缺席,母愛不泛濫
    教育孩子這件事,誰都不能當甩手掌柜,父愛不缺席,母愛不泛濫,孩子才有力量過好自己的人生。1父愛不缺席,孩子的教育才會不留遺憾在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報告中顯示,在40歲以下被訪爸爸中:最近一年從不或很少照料孩子生活的佔到70%,從不或很少輔導孩子功課的佔到47%,而媽媽在這兩項的表現分別為7%和20%。
  • 什麼是好的家庭教育:父親不缺席,母親有溫度
    好的家庭教育,是父親不缺席,母親有溫度。全國政協委員朱永新一直以來關注家庭教育話題。,父親不能缺席都說父愛如山,父愛是力量,堅強的象徵,在無形之中給孩子最好的榜樣。編輯搜圖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好的家庭教育,母親有溫度都說母愛如水,是溫柔的。
  • 母愛無疆,父愛無界!
    同事A感慨:「這工作這麼忙,哪有時間管孩子,都是媳婦管。」同事B無奈道:「我想管也插不上嘴,我一說話,孩兒媽立馬警告『別插嘴』,索性樂得清閒。」旁邊有人插嘴道:「管孩子是兩個人的事,誰都沒法當甩手掌柜,不然等孩子長大後悔也晚了。」深以為然。管孩子,從來不是「單打獨鬥」,而是一場父母雙方愛的「合謀」。
  • 缺席的父愛+窒息的母愛
    既有人唾棄他是壞小孩,也有人憐惜他的無助和孤獨,而更值得深思的是,朱朝陽變壞是一個精妙曲折的過程,這背後包含的黑暗除了朱朝陽本身的錯誤選擇,更重要的是原生家庭的問題——缺席的父愛+窒息的母愛。一、 朱朝陽變壞:從好學生到壞孩子,背後是缺席的父愛和窒息的母愛1、缺席的父愛使朱朝陽的自尊心崩裂14歲的朱朝陽本應該處於一個無憂無慮、快樂自由的童年階段,但是從電視劇開始,這個小男孩就以一個沉悶和壓抑的形象登場。
  • 父愛如山!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愛不缺席,能給孩子帶來多大安全感
    孩子心裡其實就是想要更多的陪伴和關愛,媽媽在身邊是很開心的,但是爸爸如果缺席了,那就很容易導致孩子們沒有充足的安全感!我們都說父愛如山,也許爸爸是不善於在言辭中與我們表達愛意的,但是他的言行舉止都是愛你的表現。
  • 母愛細緻耐心,父愛客觀冷靜,親子間的交流陪伴是家庭教育的基礎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重要影響。好的家庭教育給孩子的性格情緒帶來的裨益,不只是學習上的,還有心理上的,良好而又健全的身心,能給孩子的未來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在親子教育中,無論父親母親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 最好的家庭教育:爸爸多用心,媽媽放寬心
    健康的家庭裡,父愛和母愛都不能少;而有愛的家庭裡,父愛和母愛也都要給對。在中國,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爸爸多用心,媽媽放寬心。爸爸多用心,孩子更優秀爸爸用心陪伴,孩子更加出色。河南鄭州,就有這樣一位用心的爸爸——張帥。
  • 父愛母愛要統一,不可彼此拆臺!
    【於是說:父愛與母愛,誰也不服誰,孩子還能享受到多少愛?】於新春於是說,父親的角色在某種情況之下在中國被誤解很多,父愛往往是深沉的,體現的形式很多是默默的,那種把父愛和母愛拆開起來,並且加以比較的評判方式都是不可取的,會對孩子正常成長帶去心理上的糾結。
  • 霍啟剛陪孩子:不讓父愛缺失,做最有愛的「淵心爸爸」
    在家庭教育中,父親和母親對孩子的影響和成長缺一不可。都說母愛是小草,父愛是大樹,相得益彰,畫面才溫馨暖人。所以,父親在孩子的教養中不能缺席,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意義深遠。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瀟瀟的老公從來沒有缺席過,雖然老公的工作也很忙,但總會抽出時間來陪孩子。每次看到瀟瀟疲憊的樣子,老公總是主動跟孩子一起玩,孩子在家庭感受的從來都是溫暖,父愛讓孩子快樂。3.父親對於孩子健全人格的養成更有幫助。
  • 「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陪伴對於孩子的成長和以後的人生導向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父母是孩子成長的墊腳石。嬰兒從學說話那一刻開始,父母便無形之中成了孩子的老師。孩子一會問問這,一會再問問那。這都需要父母給出答案並且教這是什麼,那是什麼。比如:這是蘋果,天上飛的是飛機等等。孩子踩著這塊墊腳石慢慢長大長高。
  • 「爸爸家長會」刷爆朋友圈:父親不缺席,是極好的家庭教育
    而組織這次家長會的賀老師說道:「孩子們長大了,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除了需要媽媽的陪伴,也需要爸爸的支持和教育。」誠然,當今社會「喪偶式育兒」現象普遍,在家庭教育中,媽媽扮演了太多角色,而爸爸這一角色則淪為虛設。可媽媽終究代替不了爸爸,有些事情只能是爸爸去做,爸爸是一種獨特的存在。
  • 家庭教育,無論男孩、女孩,不能缺少「父愛」,你知道為什麼嗎?
    #我們需要怎樣的家庭教育#關注父愛家庭教育中,母愛父愛缺一不可。許多跟著母親生活的孩子,就失去父愛,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性格不夠完整,暴露出許多問題。其實,在現實生活中,「由於缺少時間或時間利用不當,父親往往使放任自流我行為不斷加劇,這種無所作為會形成嚴重的情感缺陷。」父親們經常很晚回家或根本不回家,大多回到家又想在家休息。那些不回家的父親儘管在職業上非常能幹,但他們會長期失去妻子和孩子的。
  • 中考優秀作文《父愛不缺席》,中考猜題:《意外》
    父愛不缺席剪著極短的板寸頭,穿著棉麻白上衣,黑皮鞋……這就是爸爸給我留下的最初印象。小時候,我總問爸爸是幹什麼的,到現在也不知道他是幹什麼的。我極少見到爸爸。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才發現……路燈在蕭瑟的秋夜中照起一片光明,車還沒來,車站裡只有我和稀稀拉拉的幾個人。又是一個周五,學校休假……我靜靜地坐在椅子上,旁邊有一對夫婦帶著孩子。
  • 關於母愛的名言:父愛母愛的名言
    >關於母愛的名言:父愛母愛的名言2016-04-27 23:36:42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裡面怎能不甜?(紀伯倫)  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米爾)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母愛是多麼強烈、自私、狂熱地佔據我們整個心靈的感情。(鄧肯)  全世界的母親多麼的相像!他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 最好的家庭教育:爸爸是榜樣,媽媽是鏡子!
    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初的學校,這份教育伴隨人的一生,對孩子的性格、脾氣、秉性影響至深。健康的家庭裡,父親和母親都不能缺席,而有愛的家庭裡,父愛和母愛也都要給對。在中國,最好的家庭教育:爸爸是榜樣,媽媽是鏡子。
  • 最好的家庭教育:爸爸是榜樣,媽媽是鏡子
    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初的學校,這份教育伴隨人的一生,對孩子的性格、脾氣、秉性影響至深。健康的家庭裡,父親和母親都不能缺席,而有愛的家庭裡,父愛和母愛也都要給對。小時候,胡適家境頹敗,每年除夕總有一大群討債的來家裡,每人一盞燈籠,坐在大廳上不肯去。胡適的大哥見狀早已出去了,而母親不急不躁,既不自怨自憐,也不撒潑怒喝,自顧自的走進走出,料理年夜飯,謝灶神,壓歲錢等事,臉上沒有一絲怨氣。
  • 《如果父愛缺席》:「詐屍式」育兒、隱形爸爸的背後是父職的缺失
    從本質上來說,詐屍式」或「喪偶式」育兒的出現,是因為爸爸在家庭教育中沒有存在感,變成隱形爸爸,父職失責,爸爸的作用得不到發揮,得不到孩子和媽媽的認可。著名心理學家胡慎之在《如果父愛缺席》一書中指出,一個正常的家庭是父職和母職相互相成的。父職的缺位並不利於孩子性格、氣質和能力的養成。母親並不能代替父親,所以想要孩子的人格健全,那必須讓父職發揮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