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怎樣的家庭教育#關注父愛
家庭教育中,母愛父愛缺一不可。而在現在的離婚大潮的驅使下,父母離異,孩子成了父母的犧牲品:家庭殘缺不全,孩子變成了單親家庭。許多跟著母親生活的孩子,就失去父愛,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性格不夠完整,暴露出許多問題。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由於缺少時間或時間利用不當,父親往往使放任自流我行為不斷加劇,這種無所作為會形成嚴重的情感缺陷。」父親們經常很晚回家或根本不回家,大多回到家又想在家休息。那些不回家的父親儘管在職業上非常能幹,但他們會長期失去妻子和孩子的。
「父親的任務是開啟孩子與母親的關係,使他們體驗不同性別的角色。如果這些原始經驗還不夠豐富,他們就會從媒體上為自己尋找父親或男人的形象,但媒體上千篇一律的人物形象只會引起雷同的行為。
如果真的沒有父親,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會感到非常難受的。特別是在與母親發生衝突的情況下,他們會明顯地感到這種缺憾。他們期待父親從中發揮調解或糾正作用,或至少能在感情上給以支持。
「如果父親沒有正確的教育理念,只是一味地對嚴厲甚至嚴酷,母親特別是那些深受權威之苦,既不滿意又無所事事的母親,通常與父親反其道而行之。
她們總是想溫順地對待孩子,並嬌慣他們,讓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自戀性格。自戀是一種發育障礙,表現為一種過分地尋找自我,最終表現為自私自利。
這種利己主義會在一切社會交往中產生不利的影響。久而久之,這類人就會遭人迴避、受到孤立。這種總是關注自我的狀態也使他們不再關注他人的情感、困難和需求了。
由於母親自身的缺陷而採取的行為,會妨礙孩子樹立切合實際的理想,從而使他們從總的方面失去了生活的勇氣。」
有位教育專家說:「很多犯罪的年輕人不僅僅是父母離婚後的孤兒,也有出自沒有父親的家庭。」受傳統思想「男主外,女主內」的影響,受客觀條件的制約,父教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比較嚴重。
這需要父母雙方做出努力,作為父親要明白教育孩子是家中的頭等大事,你必須承擔起教育責任;作為母親要清楚,母愛代替不了父愛,一定要位住父親這個同盟軍,切不可「你懂啥,教育孩子不用你管!」
(作者:耿玉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