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許多父親由於工作原因,平時加班加點忙工作,孩子一出生就把孩子交給自己的妻子和老人管,甚至有些父親都不知道孩子哭是為什麼,一天除了忙工作就還是忙工作,這樣孩子不就從一開始就缺失父親的愛了嗎?父母一定要慎重考慮這樣做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多大的傷害,會讓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差,而且性格自卑內向等。
缺少父愛的孩子,在情緒管理方面能力較弱,他們經常會有憂鬱,緊張,焦慮和恐懼等情緒。因為父愛是孩子最渴求的兩種感情之一,跟孩子情緒管理息息相關,一旦缺乏就會使情緒波動較大,孩子缺乏安全感,並有種種負面情緒。
在現實中,那些從小缺少爸爸陪伴的孩子,往往更加自卑。如果是女孩,可能變得不自信,如果是男孩則少了陽剛之氣,顯得更加膽小怯懦。
當一個家庭關係中爸爸經常缺席,則媽媽要時常代替父親的角色,但其實男性跟女性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媽媽如果代替爸爸的角色很容易出現問題。
孩子們天性敏感,面對大包大攬的媽媽肯定會心有不滿,所以容易跟媽媽的關係鬧僵。而且孩子在這種環境下長大,什麼事都由媽媽管理說了算,也會導致性格上會比較偏執。
爸爸一般性格堅強,做事果斷,更能堅持,所以缺少他的陪伴,孩子的性格會「缺鈣」,導致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差。
一般來說,爸爸充當家裡的「萬能修」先生,家裡的水電或其他小開關有什麼問題,爸爸經常會出馬,並三兩下搞定。
通過上面講述,我們知道,孩子的成長是離不開父愛和母愛的,這兩者缺一不可,因為父愛是高山,堅定而穩逸;母愛是大海,寬闊而深邃;爸爸應該儘量堅持每天與孩子共享一段時光,就算跟孩子聊聊自己的工作也好,談談孩子本身的經歷也行。多帶孩子出去走一走,見一見世面,通過這些親子互動,孩子就能從爸爸身上學到更陽光的東西,讓自己更有養分,成長得更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