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媽媽十月懷胎的辛苦之作,但是是每對夫妻愛情的結晶,經歷了十月懷胎、分娩之痛,本來以為孩子出生了就不會那麼辛苦,可是現實卻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美好,甚至比生之前要更累。
為什麼現在社會生都再說,為母則鋼,但是為什麼成了鋼,是因為另一位不給力啊!
孩子還幾個月的時候,每次孩子哭了、餓了、尿了、等時候,爸爸們做的最順手的事情就是把孩子丟給媽媽或者奶奶,自己去廁所多清閒或者是加班晚回家。寶寶每天晚上都要起夜喝奶兩三次,基本上每個媽媽在孩子一歲之前是睡不好覺的。
等到孩子上了幼兒園,媽媽們跟打仗一樣早早的起來收拾孩子上學的東西,送孩子去上學了想回來睡個懶覺,發現已經很精神了,好吧收拾收拾趕緊去上班啦。
等孩子上了小學,需要輔導孩子的作業,基本上都是媽媽的工作,爸爸就在一旁不緊不慢的看手機玩電腦。
媽媽兼顧著孩子和家庭,慢慢的爸爸突然感覺像是變成了局外人,孩子的事情很少管,這就是大家所說的「喪偶式育兒」吧!
所以當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沒有那麼明顯的時候,孩子缺少父愛會怎樣呢?
在家庭中如果孩子長期缺少父愛,會變得沒有安全感、沒有責任心、沒有擔當、沒有目標,不果斷、不自信等等。因為在家庭中爸爸對孩子來說的意義非凡,如果是男孩家庭中爸爸跟他是相同性別的,爸爸有責任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才能培養出孩子健全的人格。如果是女孩,是爸爸的小棉襖,爸爸在家庭中影響孩子的有擇偶的標準:缺失父愛的女孩,長大以後有異性對她非常好就以為這就是愛情,但是在父愛滿滿的家庭裡,女孩的家庭觀和愛情觀就會不一樣,不會因為異性的小恩小惠就以為遇到了愛情。
在一個家庭教育中,爸爸和媽媽的角色缺一不可,很多爸爸其實並不是不想照顧孩子,只是沒有那麼多的耐心,所以想要培養人格健全的孩子爸爸和媽媽的陪伴缺一不可
在這裡想要為媽媽們推薦一本書《非暴力溝通》在家庭養育或者家庭關係中,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和耐心,希望這篇文章有幫助到您。在育兒的道路上我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