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渴了。
媽,我餓了。
媽,我衣服呢?
媽,買好吃的了嗎?
……
爸,我媽呢?(跟爸爸永遠就一句話)
爸,我沒錢了。(上大學後,總算多了一句)」
01、心裡最尊敬的人,有你嗎?
一項針對日本、美國和中國的青少年的問卷調查,調查的問題是「你心中最尊敬的人是誰?」
對於這「心中最尊敬的人」中前三位,調查結果是:
日本學生回答:父親、母親和日本的著名歷史人物坂本龍馬;
美國學生回答:父親、球星麥可喬丹、母親;
中國學生的回答,父親排在第十位,甚至不如一位電影明星。
這個結果從一個方面表明:除了說明子女缺乏感恩意識之外,作為家長,父親在子女心中的地位明顯偏低,沒有在子女的心中產生深刻影響。
02、父親真如「父親般」做父親了嗎?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在許多家庭裡,父親似乎越來越忙,主要「功能」是提款機——保證孩子成長的物質條件,如學費、衣食、醫療等費用開支。
或許在教子過程中,母親往往更具耐心,然而,缺少了父親的言傳身教,不利於完善孩子的氣度、性格和思維方式的養成。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家庭教育」從來不能只靠「半邊天」,「父教缺失問題」為家庭教育埋下了巨大的隱患,亟待解決。
03、「老爸」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1)影響孩子性別角色的形成
父親給予男孩子的是直接的偶像,給予女孩的是更多的安全感。
孩子小的時候會不自覺的以自己的父母為偶像,尤其是對男孩子而言。很多研究發現,若男孩子在4歲以前失去父愛,會使他缺乏攻擊性,傾向於女性化。如果女孩子在5歲以前出現了失去父愛的情況,在青春期與男孩交往的時候較易出現焦慮、羞怯或無所適從。
(2)影響孩子個性品質的形成
父親與孩子交往的主要形式是「遊戲」。孩子在「有父有母」的家庭遊戲中,可以學會:
跟媽媽學會:關心別人、溫和、善良……
跟爸爸學會:堅強、勇於冒險、熱情、樂觀……
這樣兩方面結合就初步形成了孩子較完善的人格基礎。
(3)影響孩子認知的發展
跟媽媽學習:語言、生活常識或物品用途等方面的知識;
跟爸爸學習:經常通過諸如修理車輛、機械、使用工具、修整園林等活動,使孩子對動手操作更感興趣,激發兒童的探索精神、想像力、創造性以及求知慾望。
美國耶魯大學進行一項持續了15年的跟蹤調查,研究成果表明,由父親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這些孩子在學校裡的成績往往更好,將來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
04、給了孩子空氣,卻不給陽光,孩子怎能茁壯成長
有人說,母親的教育就像空氣。沒有空氣我們會立刻感到窒息。
那父親的教育就像是陽光,缺少陽光,我們同樣會感到生命的黑暗——親愛的老爸,你真的很重要。
老爸,是一個重要的家庭角色,你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不可或缺。
老爸,在家庭教育裡,媽媽承擔的多是情感的部分,你承擔的責任和作用則更為重要。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END-
白蘭文化,認知教育,一站式解決從無知到真我!助力解決現實困惑,攜手創造價值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