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阻擊戰是遼瀋戰役時期最關鍵的一戰,其中東野4縱、11縱要用兩個縱隊的兵力,擋住國民黨軍東進兵團的進攻,戰鬥持續了六天六夜,最終國民黨軍的東進兵團也未能突破我軍的陣地,我軍以付出3000多人傷亡的代價,斃傷國民黨軍近7000人,而戰後有4個團分別被授予了榮譽稱號:
4縱12師34團被授予「塔山英雄團」;12師35團被授予「白臺山英雄團」;炮兵團被授予威震敵膽炮團;還有一個團,10師28團被授予「塔山英雄守備團」。
事實上由於長期以來的不了解,塔山英雄團和塔山英雄守備團總是被混為一談,甚至在個別時候,還出現張冠李戴的情況,實際上兩支部隊都屬於英雄部隊,因此特別為英雄正名。
塔山英雄團4縱12師34團,是負責防守塔山堡等主要陣地,在簡單地修建了土木攻勢以後,34團幾乎面對的就是東進兵團的全部主力,特別是國民黨軍的飛機、大炮、坦克的不斷進攻,10月10日東進兵團搶先發動進攻,猛烈的火力幾乎一瞬間就摧毀了34團修築的簡單工事,國民黨軍在炮火延伸以後,立刻以整營整團的兵力氣勢洶洶的壓了上來。
為了瓦解陣地上我軍的防禦,國民黨軍幾乎是集中了所有的炮火力量,不僅是工事被掀翻,就連泥土也被炸鬆了數十尺,戰士們只能躲在斷壁殘垣的後面,等敵人衝上來的時候,與之展開白刃戰,雖然陣地曾多次失守,但是旋即被我軍又奪回,雙方呈現出膠著狀態,直至錦州被攻破,34團始終牢牢堅守在陣地上,而整個團2000多人,最後活著走下陣地的,只有32人。
當然另外一個團「塔山英雄守備團」,也絲毫不遜色,因為他所面對的敵人是最精銳的獨立第95師。
實際上國民黨軍東進兵團,是在錦州戰役之前,為了加強東北戰場上國民黨軍的實力,而從華北調度的,獨立第95師就是其中最特別的一支部隊,因為他雖然番號看起來不怎麼樣,但是卻是僅次於五大主力的一支部隊。
該部前身是馬鴻逵的4個團,後來逐漸的中央化,其中很多黃埔系將領曾在此任職,對該部影響最大的莫過於黃埔一期畢業的羅奇,他曾將獨立第95師當作自己的嫡系部隊來培養,因此也鑄就了該部能徵善戰的特質。解放戰爭時期曾在華北戰場上與我軍對敵,由於從無敗績,號稱「從未丟過一挺機槍」,所以號稱長坂坡部隊、「趙子龍師」。
而在塔山阻擊戰中,獨立第95師也作為主力投入作戰,不僅如此,當時已經高升的羅奇作為華北戰地督察組組長,也在塔山親自督戰,可即便是如此,獨立第95師在面對28團的時候,氣勢上仍然稍遜一籌,獨立第95師也在這一戰中被打殘,雖然後來多次組織敢死隊衝鋒,但都被我軍擊退,該部也在塔山一戰後,直接失去了戰鬥力,因此28團的「塔山英雄守備團」稱號,是當之無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