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悍將胡璉,章逢集大戰,中野三個縱隊沒打過整編11師一個團

2020-12-22 新歷史

解放戰爭期間,在當時的國民黨軍中,最能打的就是國軍五大主力。張靈甫和他的整編74師是最出名的一支部隊,號稱是五大主力之首,戰鬥力十分強悍。但是在當時的國民黨軍中,還有一支戰鬥力絲毫不遜色於整編74師的部隊,這支部隊就是胡璉的整編11師。

整編11師是國軍傳統王牌部隊,背後所依靠的陳誠系,是國民黨軍中名將最多,威望最大的派系。這支部隊的前身就是國民革命軍18軍,在淞滬會戰,鄂西會戰等戰役,18軍多次給予日軍重創,讓日軍都聞風喪膽。從18軍走出的歷任軍長,如陳誠,羅卓英,黃維,胡璉等人都是蔣介石頗為器重的將領,在國軍中都有很高的地位。

解放戰爭爆發之後,18軍被整編為11師,黃埔四期畢業的胡璉擔任師長。胡璉和張靈甫一樣,都是陝西人,也都是從抗戰時期一路打出來的,但是胡璉相比於張靈甫更言,作戰時更為謹慎。1946年全面內戰爆發後,劉鄧大軍神出鬼沒,接連在上黨,平漢,定陶等戰役中取得重大勝利,給予國民黨軍沉重打擊。

1946年9月29日,定陶戰役後休整20多天的中野決定動手,消滅在章逢集的整編11師。29日,劉伯承,鄧小平下達作戰命令,命令陳再道率領二縱阻擊第五軍,陳錫聯三縱,王近山六縱,楊勇七縱直插章逢集,大義地區,準備圍殲胡璉的整編11師。但是胡璉此人十分謹慎,一直到10月2日,才行進到章逢集西北地區,只派了11旅32團進駐章逢集。中野三個主力縱隊撲了個空,準備先解決11旅32團,然後再殲滅整編11師主力,三個縱隊迅速切斷32團和整編11師各部隊的聯繫。

10月5日,中野三個縱隊完成了對敵32團的分割包圍,七縱司令員楊勇率領六個主力團從不同方向向章逢集逼近,準備一鼓作氣快速解決掉這支部隊。但這支部隊畢竟是國軍主力,32團3000多名官兵利用地形修築了堅固的碉堡,還佔據了高大的寨牆,憑藉優勢的火力,對中野進攻的部隊進行打擊。32團火力配置十分嚴密,致使進攻的部隊損失十分慘重。敵空軍還經常飛到上空支援,也對中野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雙方鏖戰數日,中野七縱58團,59團,62團還一度攻入莊內,但是迅速遭到了國軍火力的打擊,雙方甚至一度在莊內進行了慘烈的白刃戰。白刃戰本來是解放軍的強項,但是這支部隊是和日軍拼過刺刀的部隊,近戰的能力也十分強悍,在和敵白刃格鬥的戰鬥中,最先衝入莊內的三個排長壯烈犧牲。

雙方激戰三日後,中野三個縱隊將32團壓縮在一小片區域內,對其發動總攻,32團團長最後僅率領200多人逃走。此戰雙方的傷亡都很大,整編11師傷亡2000多人,中野也傷亡了2000多人,19旅旅長吳大明犧牲。

相關焦點

  • 章逢集戰役,首次與敵整編十一師交手,3個縱隊攻不下敵軍一個團
    我軍在此地區的兵力只有大約五萬餘人,面對數倍於我軍的敵軍,奮力迎敵,始終奉行集中優勢兵力,在運動中殲滅敵人的方針,在開戰前期打了幾個漂亮仗,在定陶戰役中幾乎殲滅了敵整編第三師,給敵人一定的挫傷。
  • 24小時十個團打光,兩天兩任團長自殺,淮海戰役此仗打的屍橫遍野
    18軍67師師長在此戰身負重傷,後來67師又被從德國緊急召回的黃維接替。戰後,67師這個甲種師打的就剩下不到一個團。後來的石牌保衛戰中,18軍副軍長胡璉又率領11師擊退了日軍的進攻,成功保衛了陪都重慶的安全。
  • 胡璉18軍彪悍戰力,一個團硬拼中野華野四個團,旁邊部隊被嚇投降
    淮海戰役進入到第二階段,中原野戰軍七個縱隊全線出擊,將黃維率領的12兵團十幾萬人團團包圍在了宿縣西南以雙堆集為中心,縱橫只有7.5公裡的狹窄地區。在被包圍之後,黃維指揮各部隊拼命突圍。在突圍的過程中,110師師長廖運周率部起義,給了12兵團沉重打擊。
  • 解放戰爭中,最能打的十位國軍將領:黃百韜悍勇,胡璉狡猾
    雖如此,國民黨軍隊也不是一無是處,有幾位將領,還是表現出了不錯的軍事素養,也給我軍造成了一定的麻煩,筆者選出了十位解放戰爭中表現最好的國軍將領,排了一個國軍解放戰爭十大名將,與大家分享下吧。第十位:邱維達。邱維達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黃埔四期,是一個不平凡的名詞,出了太多的名將,邱維達就是其中的一員。
  • 宿北戰役的「王牌師」有多兇狠?粟裕:看到胡璉的部隊渾身冒冷汗
    1946年,薛嶽指揮25個半旅,以東臺、準陰、宿遷和嶧縣為基地兵分四路,向我解放區的鹽城、漣水、沐陽和嶧縣以東地區全線發起了進攻。在四路大軍中,胡璉整編第11師和戴之奇整編第69師盤踞於宿遷。但事實上,沐陽城內不僅不是一座空城,我軍更是布置了山東野戰軍的24個團在此嚴密防守,吳奇偉的瞎指揮使得胡璉整編第11師和戴之奇整編第69師的兩支部隊暴露了間隙過大、應援不便的弱點。
  • 華野全殲74師,半年後74師重建,中野六個縱隊卻沒殲滅其一個旅
    王耀武在74師留守後方的三個新兵團和一個榴彈炮的基礎上組建了51旅,山東警備二旅改編為57旅,廣東航空警備旅改編為58旅,重新組建的整74師師長邱維達也是王耀武的老部下,畢業於黃埔四期。1948年1月,整編74師重建完畢,被列入國防部序列。
  • 學弟與學長大戰10天,悍將胡璉大敗後說:難道黃埔有兩套兵法?
    胡璉號稱國民黨軍悍將,而與他對陣過的解放軍將領,也有不少,勝了胡璉的,也有十幾個。而胡璉認為最難對付的解放軍將領是誰呢?竟然是他的一位學弟——宋時輪。有趣的是,兩人是黃埔軍校的校友,胡璉為黃埔四期生,宋時輪為黃埔五期生。
  • 國軍戰鬥力最強的二十個軍
    比起另外 「五大主力」的另外四個被殲滅時的表現強多了去,不愧第一主力。 即使後面重建的74軍,也還是堪稱國軍精銳。(48年淮海戰役前空投了74軍7個連防守商埠,力拒華野6個縱隊的進攻)這是近代史中非常少見的。 第二名: 18軍, 編制:3個整旅(師),3萬餘人。
  • 國民黨上將胡璉有多厲害?粟裕都未必是他對手
    日後的黨國第一悍將,居然就這麼下了崗。還好關中鄉黨關麟徵正在組建警二團,胡璉遂去蚌埠投奔老大哥,官復原職還幹連長。後來陳誠改編閩軍11師,胡璉隨關團入夥。武漢會戰後,國軍三團制大整編,木軍和土師也進行了天翻地覆的調整,胡璉回到土師,升了副師長。此期部隊休整沒啥戰事,胡璉就抓緊時間玩宮鬥,帶著三個黃埔團長,把雜牌師長葉佩高給擠兌走了。辭公的眼睛是雪亮的,沒把破壞團結的胡璉轉正,而是空降了老資格的方靖服眾。
  • 國民黨上將胡璉,於淮海戰役中逃逸,1977年病逝,葬於澎湖列島
    然而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國民黨軍中卻流傳這樣一個說法:「十個西北王,抵不上一個金門王。」胡璉在抗日戰爭中被任命為第11師師長,並且在鄂西保衛戰中堅守石牌要塞,此戰勝利保證鄂西大捷,所以胡璉便順理成章地榮獲「青天白日勳章」。解放戰爭中,胡璉曾率領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18軍參加內戰。解放後到臺灣,曾參加金門海戰,於是便有著「金門王」的稱號。
  • 為何日軍一個師敢打幾十個師?從國軍的奇葩編制中,就能看出端倪
    在40年的國軍參謀長會議上陳誠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戰爭初期三個師可以與日軍一個常設師團打成平手,到了武漢會戰之後,我軍五六個師只能抵抗日軍一個師團,而「現在」(棗宜會戰)我軍以以十個師的兵力甚至還打不過他一個師團」,甚至到了的戰爭末期
  • 第3師兩度被殲,蔣介石無力重建,胡璉:裝備我來出,擴編成軍
    ,短短5個月後,整編第3師在豫北地區重新組建,但這種重新組建的「二茬貨」實在戰力低下,同年12月就在平漢隴海戰役中再度被大部殲滅。當時,僅該軍下屬的第11師就私藏了2千餘支「中正」步槍、2百餘支手槍、上百挺輕機槍、數十挺重機槍和迫擊炮;正式靠著各師和軍直屬隊私藏的這批舊裝備,胡璉在接手整編第3師後,迅速將其補充完畢。
  • 國軍中遊擊戰第一高手,人送外號「金門王」,退回臺灣過得如何?
    之前我們介紹到國民黨軍隊中的王牌軍團第12兵團,也就是鼎鼎大名的黃維兵團,其實當時為了國軍第12兵團兵團司令的人選,國軍內部確實是有著許多的不同成見,其中當時第一人選並非是黃維,而是另外一個國民黨戰將。
  • 此人偷襲打掉王近山一個旅部,一年不到,被王近山全殲他一個軍
    肖永銀聽後很納悶,偵查報告說敵整編第28師已經被遠遠甩在了身後,距此至少有三四天的路程。那麼現在這股敵人是從哪裡來的呢? 原來這股敵人不是整編28師,而是胡璉率領的整編第11師,胡璉發現肖永銀純屬偶然,他的部隊執行任務途徑大悟縣。擔任前衛的便衣偵查隊無意間發現了王家店有一支部隊進駐,聯繫發現並沒有友軍在此駐紮,因此胡璉判定這是一支解放軍部隊,並且是一支孤軍。
  • 孟良崮擊斃國軍悍將張靈甫,他四任妻子結局如何,六個子女今何在
    1947年,蔣介石所謂全面進攻戰略打破,遂改成以優勢兵力對陝北和山東解放區進行重點進攻,企圖以鉗形攻勢聚殲解放軍主力,特別在山東戰場調集24個整編師、60個旅約45萬人,以其精銳主力整編第74師、第5軍、整編第11師為骨幹,分別編成三個機動兵團,擔任主要突擊任務。
  • 整編74師5千餘人沒去孟良崮:濟南戰役時,華野一位師長因此陣亡
    1947年5月,國民黨中央軍第一王牌整編74師被全殲於孟良崮。但是全殲指的是敵人主要作戰兵力被我軍消滅,而不一定是全部兵力。孟良崮戰役華野五個縱隊一共殲敵、俘虜32000餘人,但其中包含了國民黨軍一部分支援74師的友鄰部隊,實際上74師真正被殲滅人數不足3萬人。
  • 蔣介石第一王牌胡璉,卻一直受制於我軍這個人,他究竟是誰?
    蔣介石的第一王牌戰士胡璉,他很有謀略,他的士兵都是國軍中的佼佼者。 雖然胡璉強大,然而解放軍中仍然有一位將軍管著胡璉,使胡璉感到恐懼,甚至當他聽到他的名字時便轉身逃跑。 這個將軍到底是何許人也? 胡璉為何這麼怕他? 這個將軍後來是開國上將楊勇。
  • 五大主力之一的土木系18軍,淮海戰役十幾個團打到全軍覆沒不投降
    國民革命軍74軍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也是解放戰爭時名聲最響的一支部隊。但是在當時的五大主力之中,還有一支戰鬥力十分強悍的部隊,這種部隊就是國民革命軍18軍。18軍是陳誠早期在11師的基礎上擴編而來的,土木系的嫡系部隊,也是蔣介石非常喜愛的一支王牌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