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編74師5千餘人沒去孟良崮:濟南戰役時,華野一位師長因此陣亡

2020-12-22 史源歷史專欄

1947年5月,國民黨中央軍第一王牌整編74師被全殲於孟良崮。但是全殲指的是敵人主要作戰兵力被我軍消滅,而不一定是全部兵力。孟良崮戰役華野五個縱隊一共殲敵、俘虜32000餘人,但其中包含了國民黨軍一部分支援74師的友鄰部隊,實際上74師真正被殲滅人數不足3萬人。

由於山地地形因素,47年張靈甫帶上孟良崮的部隊,不包括師屬榴炮營數百名官兵及大量火炮輜重,這部分官兵沒有被華野消滅,給這支國民黨王牌軍留下了一些火種。而除了74師炮兵這幾百人之外,另有一批未經戰陣的新兵逃過一劫:共約5000餘人,同樣與整編74師密切相關。

由於1946年整編74師猛攻漣水兩淮等地,雖然最終取勝,但在華野頑強抵抗下74師自身同樣損失嚴重,不得不進行大量兵員整補,並減緩進攻山東的速度。在1947年4月,整編74師擴為9團建制,新補充的3個團(51師153團、57師169團、58師173團)在後方緊急編練,還沒來得及形成戰鬥力,也就沒有趕赴山東戰場,因而逃過了在孟良崮全軍覆沒的命運,副師長邱維達當時也未前往戰場。

74師在孟良崮損失的2萬餘精銳,也並非全部被華野擊斃,而是有1萬餘人被俘,經過教育後轉化為華野各縱隊新兵。這部分兵員雖是國軍出身,但整74師大多由百戰老兵組成,在抗戰多場會戰中經過苦戰,平均服役年限近5年,軍事素質很高,對於提升我軍各縱隊實力有很大助益。

1948年濟南戰役時,華野東線集中了14萬人攻城,其中就有不少老74師轉化過來的士兵。而有意思的是,濟南城守將正是74軍系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王耀武(第二任軍長,在歷任軍長中抗戰軍功最高),其地位比戰死孟良崮的張靈甫還要高出許多。

濟南戰役前夕,王耀武鑑於守城部隊兵力不足且缺少嫡系,特地向南京國防部要兵,提出調重建後的邱維達74軍到濟南,老蔣表示允準。此時的74軍,正是以缺席孟良崮的5000多補充團官兵、榴彈炮兵為基礎組建的,可以說尚存一部分老74師的骨血,雖然實力不如老部隊,但經過洗腦後,一直以向華東野戰軍「報仇雪恨」為目標。

邱維達本欲親自領兵赴濟南支援王耀武,但在運兵過程中華野以密集炮火封鎖濟南機場,導致國軍空運嚴重受阻,真正到達濟南的74軍官兵僅僅1100餘人。但就是這看似不起眼的一千多人,後來被王耀武當作尖刀使用,釀成了解放濟南戰場上十分不幸的一幕。

原來王耀武把自己嫡系的1100名74軍官兵,全部用在了濟南關鍵防禦工事郵電大樓,而這1100精兵在陣地防禦戰中作用十分突出。1948年9月21日,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8師師長王吉文,被74軍炮兵發射的炮彈彈片劃穿肺部,造成致命傷,不久後在戰地醫院壯烈犧牲。王吉文也是我軍在濟南戰役中陣亡的最高級別指揮員。

在王師長被敵人擊中後,華野戰士將滿腔怒火用於攻打郵電大樓等堅固工事,而74軍派來的這1000多人雖兵力有限,卻十分頑固死硬,愣是打到了最後一兵一卒,在樓內和我軍反覆爭奪,幾乎沒有留下俘虜。

值得一提的是,沒有被派到濟南前線的邱維達74軍大部,2個月後隨邱清泉第二兵團參加了著名的淮海戰役,於1949年1月被全部殲滅於河南永城一帶,其表現也十分頑強,不亞於兵團核心第5軍。尤其是在援救黃百韜兵團時的潘塘一戰,給華野造成過嚴重損失,邱維達被俘後經過改造,成為我軍高級戰術教員。

相關焦點

  • 整編74師有三團一營未上孟良崮,究竟算不算被全殲?三個硬性指標
    孟良崮戰役華野共斃傷俘敵32676人(斃傷13000餘人),其中包括了順帶消滅的整編第83師的一個團,按該團2000人左右計算,實際消滅整74師的兵力數字應為30600餘人。以該師參戰兵力32000人核算,華野消滅敵人的比例高達96%,其實已經超過了90%的標準。
  • 孟良崮戰役後,整編74師的三位旅長的結局怎麼樣?
    張靈甫所率領的整編74師在抗日戰中堪稱常勝之師,整編74師的前身就是被稱為「抗日鐵軍」的74軍。74軍在王耀武的帶領下在抗日戰爭中為國家、為民族立下赫赫戰功。74軍戰績出眾,無論面對如何兇殘的日寇他們總能打出輝煌的戰績。
  • 孟良崮戰役中發生何事?全殲敵整編74師的目標差點沒能實現!
    解放戰爭時期,國共雙方打得最明白的一仗,莫過於孟良崮戰役。 戰役正式打響前,孟良崮戰場上的態勢異常詭異,華野以五個縱隊完成對國民黨整編第七十四師合圍後,國民黨又以10個整編師完成了對華野的包圍。
  • 華野為何能夠殲滅整編第74師,軍史專家:蔣介石給華野創造了機會
    孟良崮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垛莊鄉境內,主峰大崮頂海拔575.2米,相傳宋朝楊家將將領孟良曾屯兵於此,故名孟良崮。而在解放戰爭中,震驚中外的孟良崮戰役就發生在這裡,是陳毅和粟裕指揮華東野戰軍殲滅國民黨整編74師的主戰場。
  • 1947年,張靈甫戰死沙場後,整編74師的三位旅長結局如何?
    1947年5月8日,孟良崮戰役爆發,華東野戰軍將張靈甫的整編74師包圍在孟良崮一帶,經過八天的戰鬥,整編74師幾乎被全殲,師長張靈甫戰死沙場。關於張靈甫的死因,歷來有多種說法,有人說他被擊斃,也有人說他「自殺成仁」。不管哪種說法,他的最終結果總歸是戰死沙場。
  • 孟良崮戰役有多慘烈?馬克沁因沒水啞火,解放軍屍體鋪七層
    孟良崮戰役有多慘烈?馬克沁因沒水啞火,解放軍屍體鋪七層解放戰爭中最硬碰硬的戰役,應該是孟良崮戰役,當時我軍就有「砸碎珍珠換瑪瑙」和「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說法,足見當時戰鬥的兇險和慘烈。孟良崮上被全殲的74師有多厲害?我們可以從他們以往的戰績中看得出來。
  • 孟良崮戰役全殲整編七十四師,粟裕靠什麼贏得勝利
    軍人的天職是打仗,而打仗贏得勝利的人才能稱之為英雄。孟良崮戰役是粟裕指揮的經典戰役,全殲國民黨王牌軍整編七十四師,擊斃中將師長張靈甫,讓老蔣潸然淚下。那一年,粟裕剛剛走近不惑之年,不惑之年真沒困惑了,怎麼打怎麼贏,怎麼打怎麼有,粟裕將軍憑什麼贏得勝利?今天這篇文章為大家解密。
  • 孟良崮戰役,發生了兩件怪事促成華野全殲國軍第74師,發生了什麼
    1947年,國民黨集結了3個兵團24個整編師約45萬人,從山東臨沂至泰安一帶向北進犯,企圖蔣華東野戰軍消滅在沂蒙山山區。為了取得戰役的勝利,陳毅、粟裕根據中央指示,發動了孟良崮戰役。全殲蔣介石王牌部隊整編74師。大大提升了人民解放軍解放全國的信心。
  • 孟良崮戰役勝利後,被俘74師副旅長說:很想聽粟裕的教誨
    孟良崮戰役後,被俘的74師副旅長說,很想領教粟裕的教誨解放戰爭為期3年,擁有幾百萬精銳部隊的國民黨反動派,瞬間土崩瓦解。在孟良崮戰役中,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兵敗身亡,副旅長不幸被俘。1947年5月13日至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指揮下,巧妙運用以我之中央突破對付敵人之中央突破的強硬戰法,從國民黨重兵集團中將其頭號主力,張靈甫的整編第74師分裂出來,進而將其徹底圍殲於沂蒙山區蒙陰東南的孟良崮、蘆山地區。
  • 王牌悍將張靈甫有勇有謀整編74師,孟良崮戰役成解放軍最大麻煩!
    王牌悍將張靈甫有勇有謀整編74師,孟良崮戰役成解放軍最大麻煩!1947年5月16日,在孟良崮戰役中,一位國民黨將領的遺體被致以了最高軍禮,前來致敬的有粟裕、陳毅、劉伯承等解放軍高級將領。並且隨後還以最高規格的禮節將這個國民黨將領厚葬,這個戰死的將領就是張靈甫。
  • 名軍對名軍,名將對名將,華野9縱一拳砸扁王牌74師!
    1947年5月,國民黨軍侵佔津浦線後,3個軍團一線擺開,向北席捲,企圖同華野主力決戰於沂蒙山區。5月11日,風雲突變。當日傍晚,許世友率9縱與華野其他兄弟縱隊奉命連夜東進,準備聚殲敵右翼第7軍及整編第48師於沂水、蘇村之間。
  • 張靈甫不顧勸阻,把74師帶上孟良崮,結果工事難修、重武器全廢
    另一路則從各個戰區抽調整編74師、整編11師、第5軍等30萬部隊,分為3個兵團,到4月中旬,已經完全佔領魯西南,並打通津浦線上中段交通,對陳毅、粟裕率領的華東野戰軍形成了弧形包圍態勢。
  • 王牌74師被全殲後,正副師長均戰死,而一旅長在建國後卻身居高位
    整編74師前身是抗戰中的抗日鐵軍第74軍,1946年3月74軍改編為整編74師。當時全師三萬餘人和一個軍的兵力差不多,因是全副美械裝備,戰鬥力極為強悍。加上名將張靈甫帶領,且兵員經歷過八年抗戰,可以稱的上是天下第一師。
  • 解說孟良崮戰役歷史之疑
    ——國民黨整編七十四師為何敗得這樣慘湯向進當年蔣軍王牌的整編七十四師兵敗孟良崮,張靈甫殞命沙場,震驚了交戰雙方,其喪命過程雖然始終蒙著一層雲霧本來七十四師在尋找華野決戰的過程中就因進至山區未帶部分戰車和重火器,也留下了部分正在訓練的新兵,此次上山乾脆連重兵器和輜重都敢捨棄,不知是出於何種考慮。孟良崮戰役期間,華野戰士正在向固守山頭的整編74 師衝擊一般而言,上山堅守要考慮水源和輜重,考慮重火器和交通工具,盤算到退路。
  • 漣水戰役——張靈甫俘虜了6縱300多人後,卻迎來了意想不到的結局
    漣水戰役,華野六縱被張靈甫俘虜了300多人,張靈甫想學粟裕改造俘虜,就把這些被俘的解放軍官兵編入輜重部隊去拉大炮……蔣介石獲悉後電告他絕對不可以這麼做,絕對不可以信任被俘的解放軍,張靈甫回電說不要緊,不是讓他們當戰鬥部隊,就只是拉拉大炮,當騾馬使喚……對蔣介石的勸告,張靈甫根本就不當一回事
  • 陳毅查張靈甫74師戰敗原因:士兵不想死戰解放軍
    張靈甫,1903年生,解放戰爭時為國民黨整編74師師長。該師是國軍王牌部隊之一,在孟良崮一役中為華東野戰軍所滅。1947年5月,孟良崮戰役結束後,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陳毅就下令調查74師戰敗原因,並形成調研稿《將軍七十四師的調查研究》。觀察者網特此刊出夏繼誠根據該調查研究對七十四師戰敗的原因所做分析。
  • 華野全殲74師,半年後74師重建,中野六個縱隊卻沒殲滅其一個旅
    抗戰勝利之後,74軍被整編為74師,但仍然是軍的編制,全師三萬多人,全副美械裝備,戰鬥力十分強悍。根據1946年軍委會對各部隊在抗戰時的表現,評出了五支戰鬥力最強悍的部隊,分別是74軍,18軍,第五軍,新一軍,新六軍,這五支部隊也被稱之為是國軍五大主力,其中74軍由於戰鬥力強悍,被譽為五大主力之首。
  • 豫東戰役之第一階段——開封戰役
    整編第五軍是國民黨的第一支現代化裝甲部隊,也是關內僅剩的兩個五大主力之一(整編七十四師己在孟良崮被殲滅),另兩個正在關外作戰的五大主力之新一軍和新六軍,都是抗戰時期從第五軍一個師衍生而來的。當華野參謀長陳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率華野第3兵團的兩個縱隊開向淮陽時,邱清泉的整編第五軍果然南下,堵截陳唐兵團東進,準備在胡璉兵團北上增援時,協力殲滅華野第3兵團的3、8兩個縱隊。整編第五軍一動,粟裕率華野第1兵團的1、4、6縱隊和兩廣縱隊、特種兵縱隊乘機南渡黃河,到達山東菏澤、巨野一帶,進入了中原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