漣水戰役——張靈甫俘虜了6縱300多人後,卻迎來了意想不到的結局

2020-12-27 公子無用

漣水戰役,華野六縱被張靈甫俘虜了300多人,張靈甫想學粟裕改造俘虜,就把這些被俘的解放軍官兵編入輜重部隊去拉大炮……

蔣介石獲悉後電告他絕對不可以這麼做,絕對不可以信任被俘的解放軍,張靈甫回電說不要緊,不是讓他們當戰鬥部隊,就只是拉拉大炮,當騾馬使喚……

對蔣介石的勸告,張靈甫根本就不當一回事……

國軍整編第74師師長張靈甫中將

孟良崮戰役前,國民黨軍10個師一線推開向北走,張靈甫自己帶著74師突前了兩天的路程,孤身犯險,他把主力部隊駐在孟良崮,重炮部隊在山下的垛莊設置炮兵陣地。

粟裕抓住張靈甫突前兩天的戰機,一下子用六個縱隊15萬人包圍了張靈甫的3萬人。

報仇的機會到了,執行奔襲垛莊,殲滅張靈甫重炮部隊的正好是王必成的六縱,俘虜兵一看是自己的老部隊打過來了,立馬譁變,掉轉槍口就跟國軍幹了起來……

王必成很輕易地就把張靈甫的重炮陣地佔領了,掉轉炮口就向孟良崮山上猛轟。

這時候張靈甫才知道自己犯了一個大錯誤——想學粟裕以戰養戰,以俘虜補充兵員這一招,他張靈甫玩不轉!

孟良崮戰役結束後,情況又反過來了,輪到粟裕改造74師被俘的國軍官兵了……

孟良固戰役,殲滅74師3.2萬人,實際上光是俘虜就佔了8000多人,這批俘虜一個都沒放,華東野戰軍的各個縱隊都來爭搶這8000多人。

孟良崮戰役中——整編第74師被俘官兵

因為74師士兵素質特別好,不僅是模範師,受過正規訓練,而且起碼都有高小文化水平,而當時解放軍裡的營、連長都不一定受過如此的文化教育。

粟裕改造俘虜的辦法,那就多了去了——

先開會訴苦,進行階級教育,國民黨兵大多數也是窮人,於是老戰士先上來訴苦,地主怎麼壓迫我,我們打天下為窮人翻身謀解放,啟發俘虜兵的階級覺悟。

然後把俘虜兵下放到各個班,但是有一條,肯定這個班裡老戰士佔多數,俘虜兵新戰士佔少數,班裡不能歧視虐待俘虜兵,俘虜兵被叫做「解放戰士」。

行軍的時候班長替他們扛槍,宿營的時候班長給燒洗腳水,從人的情感這方面來說特別容易感動俘虜兵。

國民黨官大一級壓死人,但是共產黨的官不像官,班長、連長都來關懷戰士,從感情上來說俘虜兵也容易被改造過來。

在立功、提拔方面,俘虜兵和解放軍的老戰士一視同仁,這就大大激發了俘虜兵的積極性,打好了一樣立功,一樣當幹部。

「解放戰士」在訴苦大會上聲淚俱下

打淮海的時候,解放軍的一個步兵連把繳獲的國軍山炮,直接推到離前沿還有二百米的地方,人從炮筒裡往前瞄目標,還自稱這就叫做「直瞄」,還自誇這是「大炮上刺刀」……

連裡一個當過國軍炮兵的「解放戰士」,看著就覺得好笑,說:「你們這還算是「直瞄」啊?有這樣打炮的嗎?」

連長也很聽話,按這位解放戰士的要求把炮拉到2000米外,由這位戰士操作,一發發炮彈飛出去,沒有射不準的。

戰後這名「解放戰士」馬上就被調到炮兵部隊當排長去了……

粟裕在華野給縱隊司令員、政委們開會時,打過一個形象的比喻——

「說國民黨軍有5個人、解放軍也有5個人,把國民黨軍搞掉一個人,就是5:4,可是如果把這個人抓過來自己用,就變成了6:4,以此類推,不得了啊!」

政工幹部會,幹部們在交流改造俘虜經驗

陳毅也在一次向主席匯報工作的時候說道——

「華東野戰軍迅速壯大的原因之一,就是會用俘虜兵。俘虜兵是好東西,戰術素養非常好。

我們如果招翻身農民當兵,得訓練他們打槍、扔手榴彈,然後才能打仗。而俘虜兵來了就能用,而且打起仗來表現還相當不錯……」

陳毅見主席興致正濃,又接著說:「熔化改造俘虜兵到什麼程度?華野總結了經驗,叫「即俘、即補、即戰」,也就是上午俘虜,中午補充到解放軍的部隊裡,下午就參加作戰。

這個仗,他蔣介石怎麼打嘛?國民黨抓來壯丁以後整訓,然後整編,然後上戰場作戰,這個周期最少大半年,剛打一仗就給解放軍送大禮了,這個仗他越打越賠,最後肯定輸光!」

主席聽完哈哈大笑,連聲說道:「值得推廣,值得推廣!」

追本朔源,解放軍改造俘虜兵的政策由來以久,從紅軍時期就在進行。但真正把這個政策和方法發揚光大的,正是陳粟的華東野戰軍!

一視同仁,立功受獎戴紅花。

相關焦點

  • 1947年,張靈甫戰死沙場後,整編74師的三位旅長結局如何?
    1947年,張靈甫戰死沙場後,整編74師的這三位旅長結局如何?第一,51旅旅長陳傳鈞51旅旅長陳傳鈞是黃埔五期畢業生,山東藤縣人。抗日戰爭時期,陳傳鈞追隨王耀武的74軍參加了萬家嶺戰役等一系列戰役,官至51師副師長。1946年5月,陳傳鈞接替邱維達成為51旅旅長(整編後番號)。
  • 孟良崮戰役後,整編74師的三位旅長的結局怎麼樣?
    那麼,孟良崮戰役後,整編74師的三位旅長的結局如何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張靈甫戰死沙場後陳傳鈞被俘,之後被關進撫順戰犯管理所改造。奇怪的是,陳傳鈞被俘後就從歷史消失了,誰也不知道他之後怎麼樣了,有人說他沒關多久就被放出去了,也有人說他死了。
  • 蔣介石心腹張靈甫死亡真相:飲彈自殺
    從不屈服權貴,為官清貧父親離去後留給母親唯一的財產就是南京的一套300平米房產,在當時他作為南京警備區司令相信完全可以領用他的權利,但是他沒有那樣做。孟良崮戰役父親最後的時刻,相信許多人看過他的最後絕筆書『十餘萬之匪向我猛撲,今日戰況更惡化,彈盡援絕,水糧俱無。我與仁傑決戰至最後,以一彈飲訣成仁,上報國家與領袖,下答人民與部屬。老父來京未見,痛極,望善待之。幼子望養育之。玉玲吾妻,今永訣矣。』」
  • 孟良崮戰役有多慘烈?馬克沁因沒水啞火,解放軍屍體鋪七層
    孟良崮戰役有多慘烈?馬克沁因沒水啞火,解放軍屍體鋪七層解放戰爭中最硬碰硬的戰役,應該是孟良崮戰役,當時我軍就有「砸碎珍珠換瑪瑙」和「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說法,足見當時戰鬥的兇險和慘烈。孟良崮上被全殲的74師有多厲害?我們可以從他們以往的戰績中看得出來。
  • 他是74軍最後一任軍長,結局卻最好,雖被俘虜,但被任命為教員
    能領導74軍的人,都不一般人,共有5個人做過74軍軍長,前4任軍長包括王耀武、張靈甫、俞濟時、施中誠,都比較有名,最後一任是誰呢?他就是邱維達。邱維達沒什麼名氣,最後也成為我軍的俘虜,不過他的結局非常好。看看前幾任軍長,王耀武被關了9年,而張靈甫直接戰死,邱維達的結局就讓這二人十分羨慕。
  • 張靈甫必須死
    而且1945年清點日軍戰俘,共軍俘虜了6200人,國軍俘虜了2600人,其中還有600人是共軍向國軍移交的。甚至大批日本人加入了山東八路一起抗日,比如那個小林寬澄,後來還入黨了。正是因為抗戰八年,共軍一直在日軍眼皮底下擴張,從一開始打到最後,所以戰鬥力也非常驚人。抗戰一結束,國軍驚訝地發現共軍戰鬥力完全不遜色於他們。
  • 陳毅查張靈甫74師戰敗原因:士兵不想死戰解放軍
    兩淮戰役中,每個連隊平均傷亡20%,逃亡5%,每連人數由150人降為120人左右。兩次漣水戰役中,每連士兵傷亡約60%,臨時補充一批安徽新兵,1947年3月萊蕪戰役後又補充了湖南、福建籍新兵。由此,連隊新兵佔60%以上,老兵不足40%,加之不停地行軍作戰,減員大,戰鬥力進一步被削弱。戰術運用方面。
  • 位列國軍五大王牌之首的「御林軍」整74師戰鬥力到底有多強?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全軍進行改編,74軍縮編為整編74師。這樣一來,不但編制縮小了,而且老兵的數量也大為減少。除此之外,為應對內戰局面,整編74師還收編了汪偽政府的一些軍隊,導致部隊的戰鬥力大不如前。到了孟良崮戰役開始前,整編74師又增加了3個團,即51旅的153團、57旅的169團、58旅的174團。
  • 整編74師5千餘人沒去孟良崮:濟南戰役時,華野一位師長因此陣亡
    孟良崮戰役華野五個縱隊一共殲敵、俘虜32000餘人,但其中包含了國民黨軍一部分支援74師的友鄰部隊,實際上74師真正被殲滅人數不足3萬人。由於山地地形因素,47年張靈甫帶上孟良崮的部隊,不包括師屬榴炮營數百名官兵及大量火炮輜重,這部分官兵沒有被華野消滅,給這支國民黨王牌軍留下了一些火種。
  • 是這位漣水人,以這種方式讓漣水名揚四海
    是這位漣水作家讓漣水名揚四海。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對電影《紅日》記憶深刻。當時總聽大人們說,電影的名字叫「紅日打漣水」。1946年初冬,蔣介石匪幫對我華東解放區發動大規模的瘋狂進攻。中國人民解放軍某軍沈振新部在蘇北漣水城外,與蔣匪軍王牌整編74師張靈普部激戰以後,主動北撤山東……長大以後才知道這部電影是根據同名長篇小說改編的。長篇小說《紅日》的作者就是我們漣水人,名叫吳強。電影中最經典的畫面,就是張靈甫帶團隊在「漣水保塔」前的拍影留念,後來這座寶塔被他氣恨恨地炸毀了。
  • 張靈甫戰死後,李天霞被撤職,湯恩伯與黃百韜也跟著吃瓜落
    張靈甫是國民革命軍整編第74師師長,這個師是由抗戰時期74軍改編而成的。可能大家對74軍都不跟陌生,抗戰時期的王牌勁旅,在第二任軍長王耀武的帶領下轉戰全國,參加了許多重要的戰役,因取得上高會戰的勝利,從而贏得抗日虎賁軍的稱號,也是國家五大王牌之首,號稱蔣介石的御林軍。
  • 張靈甫74師共有三個旅六個團,旅長和團長都是誰?後來是啥結局?
    曾號稱國軍五大王牌軍之一的第74軍,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編為整編第74師的,擔任師長的就是後來在1947年5月孟良崮戰役中兵敗身死的黃埔四期將領張靈甫。 當時,張靈甫整編第74師一共有三個旅六個團的建制,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張靈甫整編第74師三個旅長和六個團長都是誰?在1947年5月孟良崮戰役中都怎麼樣了?
  • 名軍對名軍,名將對名將,華野9縱一拳砸扁王牌74師!
    1947年5月,國民黨軍侵佔津浦線後,3個軍團一線擺開,向北席捲,企圖同華野主力決戰於沂蒙山區。5月11日,風雲突變。當日傍晚,許世友率9縱與華野其他兄弟縱隊奉命連夜東進,準備聚殲敵右翼第7軍及整編第48師於沂水、蘇村之間。
  • 解說孟良崮戰役歷史之疑
    ,但更令人困惑的應該是七十四師此役三萬多人、擁有全付美式裝備、戰鬥力相當強悍,怎麼會讓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一戰全殲。張靈甫很自信,這源於他的裝備和實力,他和華野交過手,最典型的就是兩戰漣水,雖實力有所消耗,但自認是有勝無敗,這一切使得張靈甫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當華野在運動中抓住戰機以五個縱隊包圍了稍加冒進的七十四師後,張靈甫並未警覺相反覺得時機大好,過去苦於找不著對手,這次對手打上門來讓其感到大喜過望。這大概是其做出「據險堅守,中心開花」決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 最後時刻張靈甫打電話給蔣介石稱自己決定殺身成仁,蔣說:祝你成功
    六縱隊政治委員江渭清當機立斷,走了一步他們都感後怕的險棋:率領六縱隊向敵人背後挺進200多裡,隱蔽下來。5月12日16時,六縱接到電令:六縱回師晝夜兼程,飛兵向東北疾進,限14日夜間佔領垛莊,斷敵退路,完成戰役合圍;堅決阻擊整編第二十五師和整編第八十三師的增援,保障主力圍殲74四師於孟良崮地區。粟裕揮動他神奇的手術刀,要從一個大坨坨上割下整編74師這塊肥肉。
  • 解謎張靈甫:自殺還是被斃?為何殺妻?究竟埋骨何地?
    王玉齡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張靈甫組織起只有數百人的敢死隊,「每個人身上綁滿手榴彈」,攀登山峰,從背後奇襲了日軍。日軍106師團幾乎全軍覆滅,這次戰役被稱為「德安大捷」,後有同名話劇問世,張靈甫在劇中以真名真姓出現。       1939年,張靈甫參加南昌會戰,在高安戰役中右腿負傷。
  • 孟良崮戰役全殲整編七十四師,粟裕靠什麼贏得勝利
    軍人的天職是打仗,而打仗贏得勝利的人才能稱之為英雄。孟良崮戰役是粟裕指揮的經典戰役,全殲國民黨王牌軍整編七十四師,擊斃中將師長張靈甫,讓老蔣潸然淚下。那一年,粟裕剛剛走近不惑之年,不惑之年真沒困惑了,怎麼打怎麼贏,怎麼打怎麼有,粟裕將軍憑什麼贏得勝利?今天這篇文章為大家解密。
  • 王牌悍將張靈甫有勇有謀整編74師,孟良崮戰役成解放軍最大麻煩!
    王牌悍將張靈甫有勇有謀整編74師,孟良崮戰役成解放軍最大麻煩!1947年5月16日,在孟良崮戰役中,一位國民黨將領的遺體被致以了最高軍禮,前來致敬的有粟裕、陳毅、劉伯承等解放軍高級將領。並且隨後還以最高規格的禮節將這個國民黨將領厚葬,這個戰死的將領就是張靈甫。
  • 張靈甫遺孀曾出百萬望去掉「擊斃張靈甫之地」七字
    1947年5月,國民黨「天下第一軍」,全副美式裝備的整編74師在孟良崮被陳毅、粟裕指揮下的華東野戰軍全殲,中將師長張靈甫戰死,史稱孟良崮戰役。這一戰役催生了新中國著名文學作品《紅日》及電影《南徵北戰》。  張靈甫死後半個多世紀,孟良崮上又爆發了一場以他為中心的「爭奪戰」。馬英九的題詞碑被砸,是這場「爭奪戰」的一部分。
  • 孟良崮戰役勝利後,被俘74師副旅長說:很想聽粟裕的教誨
    孟良崮戰役後,被俘的74師副旅長說,很想領教粟裕的教誨解放戰爭為期3年,擁有幾百萬精銳部隊的國民黨反動派,瞬間土崩瓦解。在孟良崮戰役中,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兵敗身亡,副旅長不幸被俘。孟良崮戰役,我軍以兵力優勢將國軍精銳之師整編74師圍殲。此戰,我軍共斃傷國民黨軍13000人,俘虜19676人,合計殲敵32676人。在這場戰鬥中,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兵敗身亡,隕落在冷冰冰的山洞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