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列國軍五大王牌之首的「御林軍」整74師戰鬥力到底有多強?

2020-12-16 歷史小博主

整編74師,是位列國民黨軍五大王牌之一的頭等精銳,一直都被認為是全副美械裝備師。但事實並非完全如此,具體回到孟良崮戰場盤點整編74師的裝備,就可以知道,它的戰鬥力到底有多強?

兵員大不如前

國民黨整編74師的前身是74軍,其總共下轄3個師,分別為51、57、58師。其中51師主要是軍政部第一補充旅發展而來的,57師原來是皖系部隊的餘部,58師的前身則是浙江省保安團。

由於74軍的首任軍長俞濟時是黃埔系的精英,所以當時部隊裡的中下級軍官大多是黃埔畢業。正因為如此,74軍算得上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抗戰勝利後,國民黨全軍進行改編,74軍縮編為整編74師。這樣一來,不但編制縮小了,而且老兵的數量也大為減少。

除此之外,為應對內戰局面,整編74師還收編了汪偽政府的一些軍隊,導致部隊的戰鬥力大不如前。到了孟良崮戰役開始前,整編74師又增加了3個團,即51旅的153團、57旅的169團、58旅的174團。但這3個團由於剛剛組建,戰鬥經驗不足,所以沒有參加孟良崮戰役。

國共內戰爆發後,整編74師作為國軍的「御林軍」,一直是華東戰場的頭等主力。解放戰爭期間,整編74師先後參加了宿遷、兩淮等一系列阻擊戰。據資料記載,在孟良崮戰役之前,整編74師的傷亡累計就超過了1萬人,幾乎佔到編制總人數的三分之一。因此,兵力不足就成了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的心病。

為補充兵員,張靈甫希望從中央軍官學校的畢業生裡分配300名學員。同時,張靈甫還將戰鬥中俘虜的解放軍戰士送到作戰部隊,後來這些解放軍俘虜都在陣前倒戈,使得垛莊很快易手。

因此,從實際情況來看,整編74師的編制人數還有較大的缺口,再加上兵員質量參差不齊,整編74師的戰鬥力可以說是今非昔比。

並不是全副美械

根據坊間流傳的版本,整編74師的裝備確實稱得上裝備精良,連美制的105毫米榴彈炮都是基本配備。但這只是紙面上的編制,實際情況除了榴彈炮、山炮等基本滿編外,連步槍都沒達到編制標準。

再加上在前期作戰中損耗較大,武器彈藥沒有得到及時補充,而且74師的直屬部隊龐大,所以缺口只能用國產的中正式步槍和仿製的馬克沁機槍來替補。另外,由於美國在1946年一度對國民政府實行武器禁運,所以從1947年初開始,整編74師就換回了原來的國產裝備。

到孟良崮戰役開始前,整編74師的裝備已經差不多是國產和美械對半開了。但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美械也是如此。陳老總就曾說:「美械火器複雜,不能靈活使用,野戰能力也較為薄弱。」

整編74師為什麼這麼狂

在影視作品中,整編74師給人的印象一直是驕橫狂妄的樣子。甚至在國民黨軍內部還流傳著「有十個整74師就能統一全中國」說法,那麼整編74師為什麼這麼狂?

首先整編74師的歷史確實不俗。它的前身74軍在羅店一戰中打出了赫赫聲威,擊斃日軍中隊長以下300多人。接著,74軍在上高會戰中表現出色,贏得了第一號「陸海空空軍狀」。這還不算,就連日軍都認為74軍是「支那最強軍」。

在解放戰爭中,74軍縮編為整編74師,一直充當進攻解放區的急先鋒。當時整編74師從南京一路北上,攻佔了蘇皖解放區首府淮陰。在接下來的兩次漣水之戰中,整編74師先敗後勝,不但攻佔了重鎮漣水,還給我軍造成了重大損失。

多次交手之後,解放軍將整編74師視為最大的對手,認為74師的軍事素質確實出色。據資料記載,整編74師的軍官、士兵都接受過嚴格標準訓練,甚至連馬夫都會拼刺刀。在孟良崮戰役中,面對數倍於己的解放軍,整編74師依然頑強抵抗了三天。當時陳老總還親自給各縱隊打電話,要求不惜一切代價打掉整編74師,由此可見74師的兇悍程度。

比起國民黨的另外四支王牌,整編74師的表現確實強悍。正是靠著這些驕人戰績,整編74師號稱國軍五大王牌之首,又因為抗戰期間曾奉命守衛南京,所以也有著「御林軍的」美譽。

相關焦點

  • 國民黨第74軍,力壓土木系,位列五大王牌之首,代表人物都有誰?
    國民黨5大王牌部隊,即第74軍、第18軍、新編第1軍、新編第6軍和第5軍,他們是國民黨軍中的主力,有國民黨「五大主力」之稱。這幾支部隊,成名於抗日戰爭時期,將士們用自己的生命與熱血,鑄就了不朽的威名。同樣這些部隊都是蔣介石親手培植起來的中央軍、嫡系部隊。
  • 國軍戰鬥力最強的二十個軍
    國軍戰鬥力最強的二十個軍 第一名: 74軍, 編制:3個整旅(師),3萬餘人.全美械. 74軍代表人物:王耀武,張靈甫 王耀武是74軍的精神核心,74軍則是王耀武的物質力量的核心。
  • 此戰堪稱絞肉機之戰,國軍三大御林軍全部參戰,日軍都被打怕了
    ,其中老蔣幾乎將自己的底牌都打出來了,比如說自己的幾支御林軍第36師、87師、88師以及教導總隊就連番上場,而且這幾支御林軍可都是抱著必死之心和日軍決一死戰的。三大御林軍參戰羅店保衛戰淞滬會戰歷時三個月之久,在這場殘酷的會戰當中,有著大大小小的殘酷戰鬥,比如說寶山之戰就是一場在中國史冊上非常重要的一場戰鬥。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就是被很多人稱之為「血肉磨坊」「絞肉機之戰」 的羅店保衛戰。
  • 華野全殲74師,半年後74師重建,中野六個縱隊卻沒殲滅其一個旅
    抗戰勝利之後,74軍被整編為74師,但仍然是軍的編制,全師三萬多人,全副美械裝備,戰鬥力十分強悍。根據1946年軍委會對各部隊在抗戰時的表現,評出了五支戰鬥力最強悍的部隊,分別是74軍,18軍,第五軍,新一軍,新六軍,這五支部隊也被稱之為是國軍五大主力,其中74軍由於戰鬥力強悍,被譽為五大主力之首。
  • 國軍悍將胡璉,章逢集大戰,中野三個縱隊沒打過整編11師一個團
    解放戰爭期間,在當時的國民黨軍中,最能打的就是國軍五大主力。張靈甫和他的整編74師是最出名的一支部隊,號稱是五大主力之首,戰鬥力十分強悍。但是在當時的國民黨軍中,還有一支戰鬥力絲毫不遜色於整編74師的部隊,這支部隊就是胡璉的整編11師。
  • 他是74軍最後一任軍長,結局卻最好,雖被俘虜,但被任命為教員
    他是國軍王牌74軍的最後一任軍長,卻是結局最好的,安享了晚年蔣介石有5大王牌部隊,就是第五軍、第十八軍、第七十四軍、新一軍、新六軍,而第74軍更是王牌軍中的王牌,也被稱為是蔣介石的「御林軍」。第74軍的名氣大,還是因為它的戰鬥力很強,在抗日戰爭中,74軍的戰績最好,王耀武打出了七十四軍抗日鐵軍的稱號,還被稱為是「虎賁軍」,獲得了很多榮譽。能領導74軍的人,都不一般人,共有5個人做過74軍軍長,前4任軍長包括王耀武、張靈甫、俞濟時、施中誠,都比較有名,最後一任是誰呢?他就是邱維達。
  • 孟良崮戰役,發生了兩件怪事促成華野全殲國軍第74師,發生了什麼
    1947年,國民黨集結了3個兵團24個整編師約45萬人,從山東臨沂至泰安一帶向北進犯,企圖蔣華東野戰軍消滅在沂蒙山山區。為了取得戰役的勝利,陳毅、粟裕根據中央指示,發動了孟良崮戰役。全殲蔣介石王牌部隊整編74師。大大提升了人民解放軍解放全國的信心。
  • 美軍與國軍有何不同?志願軍王牌師長戰後總結三點
    以往我軍都是與日軍和國軍作戰,並沒有跟世界第一強國——美國交過手,各級指戰員都在思考:在朝鮮的山地,和擁有最現代化軍事優勢的敵人作戰,敵人的戰術特點如何?戰鬥力如何?在敵人強大的空軍、炮兵和坦克聯合打擊下,在防禦作戰中我們如何才能守住陣地?在進攻中我們如何才能以小的代價,取得大的勝利?很快,雙方就有了交戰的機會。
  • 整編74師5千餘人沒去孟良崮:濟南戰役時,華野一位師長因此陣亡
    1947年5月,國民黨中央軍第一王牌整編74師被全殲於孟良崮。但是全殲指的是敵人主要作戰兵力被我軍消滅,而不一定是全部兵力。孟良崮戰役華野五個縱隊一共殲敵、俘虜32000餘人,但其中包含了國民黨軍一部分支援74師的友鄰部隊,實際上74師真正被殲滅人數不足3萬人。
  • 國軍的「天下第一軍,天下第一師和天下第一旅」,軍師旅長是誰?
    抗戰時期,隨著時間的推移,國軍的部隊實力以及裝備在相比抗戰之前有了飛躍的提升。也有很多部隊靠打仗一戰成名,其中國軍的「天下第一軍、第一師和第一旅」在抗戰和解放時期很出名。那麼這三個部隊的軍師旅的長官都是誰?他們的結局怎樣?
  • 宿北戰役的「王牌師」有多兇狠?粟裕:看到胡璉的部隊渾身冒冷汗
    更讓人恐懼的是,由於胡璉的11師剛從中原戰場調來,對河網密布的淮北和當地民情非常生疏,因此胡璉採取了小心翼翼的態度慎重行軍,結果又造成了11師與69師協調作戰的計劃被徹底打亂。客觀地說,這個還真不能怪胡璉,胡璉是國軍將領中的名將。
  • 張靈甫不顧勸阻,把74師帶上孟良崮,結果工事難修、重武器全廢
    另一路則從各個戰區抽調整編74師、整編11師、第5軍等30萬部隊,分為3個兵團,到4月中旬,已經完全佔領魯西南,並打通津浦線上中段交通,對陳毅、粟裕率領的華東野戰軍形成了弧形包圍態勢。
  • 五大主力之一的土木系18軍,淮海戰役十幾個團打到全軍覆沒不投降
    國民革命軍74軍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也是解放戰爭時名聲最響的一支部隊。但是在當時的五大主力之中,還有一支戰鬥力十分強悍的部隊,這種部隊就是國民革命軍18軍。18軍是陳誠早期在11師的基礎上擴編而來的,土木系的嫡系部隊,也是蔣介石非常喜愛的一支王牌部隊。
  • 陳毅查張靈甫74師戰敗原因:士兵不想死戰解放軍
    張靈甫,1903年生,解放戰爭時為國民黨整編74師師長。該師是國軍王牌部隊之一,在孟良崮一役中為華東野戰軍所滅。1947年5月,孟良崮戰役結束後,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陳毅就下令調查74師戰敗原因,並形成調研稿《將軍七十四師的調查研究》。觀察者網特此刊出夏繼誠根據該調查研究對七十四師戰敗的原因所做分析。
  • 國軍內部流傳著:一流的軍隊,二流的將領,三流的統帥是什麼意思
    在經歷了北伐時期,中原大戰,八年抗戰洗禮的國軍,為什麼在短短的幾年解放戰爭中敗得一塌糊塗。有人說國軍內部腐敗,統帥指揮無能,內部派系眾多,都是導致國軍失敗的原因。但有一點是不能否認的,國軍的軍隊還是很牛叉的,不然在國軍內部也不會一直流傳著;一流的軍隊,二流的將領,三流的統帥這段話。
  • 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的「整編師」是什麼級別部隊?一個師幾萬人
    「整編師」是解放戰爭時期出現頻率極高的一個名詞,比如著名的國軍第一王牌張靈甫整編74師。軍不是軍,師不是師,這個稱呼有些奇怪,而在46年內戰爆發前國民黨軍一共擁有58個這樣的整編師。但是表明上的文章還得做,45-46年國民黨便假借「整編師」的形式一邊與我方和談,一邊象徵性的縮減軍隊,這個過程中其實並沒有真正減少中央軍兵力,而且得到整編的部隊多是精銳,優先得到美式武器。整編師的改編方案,名義上是在戰後縮減部隊員額,以形成政府軍主動裁撤部隊,擺出高姿態,換取國內和平的假象。
  • 為何日軍一個師敢打幾十個師?從國軍的奇葩編制中,就能看出端倪
    ,在 44年的豫湘桂作戰(日本稱大陸一號作戰)中,日本以一個師團的兵力就擊潰了國軍二十個師,可見日軍之強悍。而回顧日軍之所以能以少打多,除了其部隊本身的裝備、戰術素養要高於國軍之外,還在於其部隊的編制上要比國軍先進。
  • 孟良崮戰役勝利後,被俘74師副旅長說:很想聽粟裕的教誨
    1947年5月13日至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指揮下,巧妙運用以我之中央突破對付敵人之中央突破的強硬戰法,從國民黨重兵集團中將其頭號主力,張靈甫的整編第74師分裂出來,進而將其徹底圍殲於沂蒙山區蒙陰東南的孟良崮、蘆山地區。
  • 國軍將領中有「三李一王」,為何說這三李比不上這一王?
    三李的晉升速度不如一王1937年,王耀武是第74軍第51師師長;李仙洲是第92軍軍長,李玉堂是第8軍軍長,李延年是第2軍軍長。1945年,王耀武是第四方面軍司令,與第一方面軍司令盧漢、第二方面軍司令張發奎、第三方面軍司令湯恩伯等三個軍界元老並駕齊驅;李仙洲是第28集團軍總司令,李玉堂是第27集團軍總司令,李延年是第34集團軍總司令,逼格就有差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