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的「整編師」是什麼級別部隊?一個師幾萬人

2020-12-22 史源歷史專欄

「整編師」是解放戰爭時期出現頻率極高的一個名詞,比如著名的國軍第一王牌張靈甫整編74師。軍不是軍,師不是師,這個稱呼有些奇怪,而在46年內戰爆發前國民黨軍一共擁有58個這樣的整編師。整編師究竟是什麼級別的作戰部隊,一個整編師有幾萬人呢

45年日軍戰敗,國共兩軍都擁有超過百萬軍隊,美國方面希望扶植親美的國民黨政府,避免蘇聯勢力深入中國,便以調停人的面目出現,主張國共雙方主動削減軍隊,組成民主政府。老蔣則想利用美方的支持,藉機徹底消滅我軍的軍事力量,從而實現獨裁目的。但是表明上的文章還得做,45-46年國民黨便假借「整編師」的形式一邊與我方和談,一邊象徵性的縮減軍隊,這個過程中其實並沒有真正減少中央軍兵力,而且得到整編的部隊多是精銳,優先得到美式武器。

整編師的改編方案,名義上是在戰後縮減部隊員額,以形成政府軍主動裁撤部隊,擺出高姿態,換取國內和平的假象。所謂整編師,可以理解成加強師的一種,大致做法是把原來的國民黨軍一級部隊壓縮,成為整編師,整編師下面又包含2-3個整編旅。理論上一個師的員額在1萬人左右,但國民黨方面只向美國承諾把全國軍隊壓縮成90個整編師(若真如此總兵力不過100餘萬人),卻在每個整編師的員額方面動了手腳,掛羊頭賣狗肉。一個整編師有3萬人左右,事實上和原先的軍一級部隊基本持平,而整編旅就相當於之前的師一級單位。不光如此,國民黨軍還補充了新式的美援武器,戰鬥力比之前不降反增。老蔣玩了一個文字遊戲偷換概念,一方麵糊弄了美國人贏得支持,另一方面還藉機裁減了非嫡系的雜牌部隊,最後在中共和全國百姓面前製造裁軍假象,其用心可謂陰險。

在46年6月內戰全面打響前,國民黨的整編計劃並未完全實施到位,原定的90個整編師只編成了58個,基本上都是中央軍嫡系部隊。這也是為什麼國民黨軍在內戰前期既存在整編74師、整編11師、整編36師這樣的主力,同時還有新1軍、新5軍、第7軍等王牌的原因。而到了48年三大戰役以前,整編制度已經名存實亡,所以乾脆取消掉,各部隊恢復了軍一級建制。這個時候整不整編已經沒有區別,國民黨軍轉入戰略守勢,並很快出現全國範圍內軍事潰敗的局面。

相關焦點

  • 一戰折損3個整編師,名將「大失水準」,這究竟是什麼緣故?
    提到薛嶽將軍,很多人都十分清楚他的大名,作為一員名將,薛嶽真正的能力是體現在抗日戰場上,長沙會戰中,第九戰區代司令長官薛嶽曾給予日軍重創,所部殲滅日軍11萬人之多,即便是第四次長沙會戰中,在極端不利的情況下,仍取得了殲敵6.8萬人的光輝戰績,就連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也不得不稱:撼山易
  • 國軍悍將胡璉,章逢集大戰,中野三個縱隊沒打過整編11師一個團
    解放戰爭期間,在當時的國民黨軍中,最能打的就是國軍五大主力。張靈甫和他的整編74師是最出名的一支部隊,號稱是五大主力之首,戰鬥力十分強悍。但是在當時的國民黨軍中,還有一支戰鬥力絲毫不遜色於整編74師的部隊,這支部隊就是胡璉的整編11師。
  • 孟良崮戰役中發生何事?全殲敵整編74師的目標差點沒能實現!
    解放戰爭時期,國共雙方打得最明白的一仗,莫過於孟良崮戰役。 戰役正式打響前,孟良崮戰場上的態勢異常詭異,華野以五個縱隊完成對國民黨整編第七十四師合圍後,國民黨又以10個整編師完成了對華野的包圍。
  • 連丟兩座重鎮,華野卻還是打了勝仗,殲敵一個整編師萬餘人
    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集結國民黨軍向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除了東北戰場上雙方膠著狀態外,特別是針對中原解放區以及華東解放區,7月國民黨軍集中了58個旅46萬人進攻華東解放區,其中蘇中解放區又是華東解放區的前沿,因此遭受到的壓力最大,而華中野戰軍雖然組建了2個縱隊以及2個師
  • 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一個師,想起義都不給機會,只能乖乖受降
    在攻克錦州的戰鬥過程中,國民黨軍暫編第55師,在少將師長安守仁的率領下 ,全師官兵3000餘人自動放下武器,向東北人民解放軍投城。這對解放錦州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一、暫編第55師的組建和擔負的任務暫編第55師是國民黨軍隊中,組建以來「存活」最短的一支部隊。
  • 為打掉整編第3師,除6縱外,還有一個旅,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為了擋住劉鄧大軍出擊隴海路,國民黨軍從徐州、鄭州調集各路大軍,準備對我進入中原地區的劉鄧大軍進行合擊,考慮到各路國民黨軍氣勢洶洶,我軍決心在鐵壁合圍中,尋找戰績,打掉敵人一直精銳部隊,考慮到徐州方向出擊的國民黨軍並非是主要方向,因此我軍選取了整編第3師作為重點打擊的目標。
  • 華野全殲74師,半年後74師重建,中野六個縱隊卻沒殲滅其一個旅
    在抗日戰爭期間和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軍中有一支名氣很大的部隊,這支部隊就是國民革命軍74軍。這支部隊組建於淞滬會戰時期,但是僅僅用了幾年的時間,就成為了國民黨軍的精銳部隊,尤其是第二任軍長王耀武上任後,更是將這支部隊帶上了巔峰。
  • 解放戰爭之後,臺灣國民黨軍最接近「反攻大陸」的部隊是哪一支?
    解放戰爭後期,國民黨軍敗逃到臺灣的部隊總兵力僅60餘萬,而臺灣人口在1949年共約700萬人,其中有200多萬都是從大陸而來。很明顯,以這樣的兵員水平和人口基數,國民黨軍想依靠軍事力量重返大陸幾乎不可能,但老蔣不死心,一直到上世紀70年代還在叫囂著反攻。
  • 華野為何能夠殲滅整編第74師,軍史專家:蔣介石給華野創造了機會
    而在這些崮中,又以孟良崮最為著名。孟良崮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垛莊鄉境內,主峰大崮頂海拔575.2米,相傳宋朝楊家將將領孟良曾屯兵於此,故名孟良崮。而在解放戰爭中,震驚中外的孟良崮戰役就發生在這裡,是陳毅和粟裕指揮華東野戰軍殲滅國民黨整編74師的主戰場。
  • 孟良崮戰役後,整編74師的三位旅長的結局怎麼樣?
    張靈甫所率領的整編74師在抗日戰中堪稱常勝之師,整編74師的前身就是被稱為「抗日鐵軍」的74軍。74軍在王耀武的帶領下在抗日戰爭中為國家、為民族立下赫赫戰功。74軍戰績出眾,無論面對如何兇殘的日寇他們總能打出輝煌的戰績。
  • 孟良崮戰役全殲整編七十四師,粟裕靠什麼贏得勝利
    我們打仗從來不循規蹈矩,而是靈活創新,我想選擇晚上,就是要讓國民黨的空中優勢無從下手。一個是要求16日佛曉前攻上孟良崮。規定時間必須把敵人全部消滅完。這樣徹底切斷了敵人增援的後路,保障主攻部隊全力以赴打攻堅戰。一個是給一、四、六、八、九縱隊指揮員打電話。殲滅七十四師,成敗在此一舉,望各縱同心協力,浴血參戰,那些孟良崮。大家合力攻堅,同舟共濟,把敵人給徹底消滅掉。即使敵人救兵到了,也於事無補。
  • 解放戰爭最悲壯的一戰,一個師全軍覆沒,戰後前線總指揮連降四級
    駐守金門的國民黨軍隊 據守金門防務的為國民黨軍隊22兵團,司令官為李良榮;下轄第5軍由高吉人率領第5軍軍部和第200師守小金門。 28軍前線指揮部考慮到取勝無望,要求部隊找船撤回大陸,並派出人員接應。然而,此時好不容易取得一次勝利的國民黨軍,似乎是越戰越勇,最後導致我軍登陸部隊共9086人(內有船工、民夫等350人)除一部分被俘外,大部分犧牲。 在廈門這邊的我軍將士聽到251團團長劉天祥的最後報告和「新中國萬歲!」
  • 1947年,張靈甫戰死沙場後,整編74師的三位旅長結局如何?
    整編74師的前身是國民革命軍第74軍,這支部隊是抗日戰爭中國軍戰績最輝煌的部隊,又被稱為抗日鐵軍,同時也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1946年,國民政府整編軍事番號,74軍被編為整編74師。解放戰爭中,整編74師充當了蔣介石發動內戰的急先鋒。
  • 整編74師5千餘人沒去孟良崮:濟南戰役時,華野一位師長因此陣亡
    1947年5月,國民黨中央軍第一王牌整編74師被全殲於孟良崮。但是全殲指的是敵人主要作戰兵力被我軍消滅,而不一定是全部兵力。孟良崮戰役華野五個縱隊一共殲敵、俘虜32000餘人,但其中包含了國民黨軍一部分支援74師的友鄰部隊,實際上74師真正被殲滅人數不足3萬人。
  • 蘇中戰役,國民黨部隊明明損失慘重,為何李默庵還說是「雙贏」
    再看雙方軍事力量對比,國民黨方面李默庵指揮的部隊有:整編第八十三師、整編第四十九師、整編第二十五師、整編第二十一師、整編第六十五師、整編第六十九師第九十九旅、新編第七旅,還有第七、十一交通警察總隊。總兵力達12萬人。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政委譚震林所率部隊有第一師、第六師,第七縱隊、第十縱隊共19個團,總兵力3萬餘人。
  • 國軍的「天下第一軍,天下第一師和天下第一旅」,軍師旅長是誰?
    抗戰時期,隨著時間的推移,國軍的部隊實力以及裝備在相比抗戰之前有了飛躍的提升。也有很多部隊靠打仗一戰成名,其中國軍的「天下第一軍、第一師和第一旅」在抗戰和解放時期很出名。那麼這三個部隊的軍師旅的長官都是誰?他們的結局怎樣?
  • 位列國軍五大王牌之首的「御林軍」整74師戰鬥力到底有多強?
    兵員大不如前國民黨整編74師的前身是74軍,其總共下轄3個師,分別為51、57、58師。其中51師主要是軍政部第一補充旅發展而來的,57師原來是皖系部隊的餘部,58師的前身則是浙江省保安團。由於74軍的首任軍長俞濟時是黃埔系的精英,所以當時部隊裡的中下級軍官大多是黃埔畢業。正因為如此,74軍算得上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抗戰勝利後,國民黨全軍進行改編,74軍縮編為整編74師。這樣一來,不但編制縮小了,而且老兵的數量也大為減少。
  • 章逢集戰役,首次與敵整編十一師交手,3個縱隊攻不下敵軍一個團
    我軍在此地區的兵力只有大約五萬餘人,面對數倍於我軍的敵軍,奮力迎敵,始終奉行集中優勢兵力,在運動中殲滅敵人的方針,在開戰前期打了幾個漂亮仗,在定陶戰役中幾乎殲滅了敵整編第三師,給敵人一定的挫傷。
  • 解放戰爭中,「縱隊」是多大的作戰單位?一個縱隊轄多少兵力?
    「縱隊」這個詞,喜歡歷史的朋友並不陌生,尤其是解放戰爭時期的我軍部隊,在各次戰役的兵力部署及調動中,經常會出現縱隊一詞。那麼縱隊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戰術單位呢?是正規稱呼嗎?答案是肯定的。縱隊不光是我軍正規編制的一種,而且還具有較高的戰術地位,相當於軍一級部隊。
  • 黑山阻擊戰:每天抗擊國民黨軍四五個師的衝鋒
    黑山阻擊戰:每天抗擊國民黨軍四五個師的衝鋒 2014-12-15 14:47:04廖耀湘兵團是國民黨的王牌部隊,全副美式機械化裝備,並有飛機坦克助陣,戰鬥力很強,驕橫狂妄。已攻佔錦州的東野首長林彪決心圍殲該敵。10月20日,林彪電令周赤萍與司令員梁興初率第十縱隊星夜兼程,到黑山、大虎山構築工事,擋住西援之敵。東野主力實施迂迴,聚殲廖耀湘兵團。林彪的電令指出,敵軍必經此地,我軍必須堅守陣地,不準敵軍前進一步,也不準其後退一步。只要守住3天,就能保證主力全殲國民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