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北伐時期,中原大戰,八年抗戰洗禮的國軍,為什麼在短短的幾年解放戰爭中敗得一塌糊塗。有人說國軍內部腐敗,統帥指揮無能,內部派系眾多,都是導致國軍失敗的原因。但有一點是不能否認的,國軍的軍隊還是很牛叉的,不然在國軍內部也不會一直流傳著;一流的軍隊,二流的將領,三流的統帥這段話。
一流的軍隊是指國民革命軍,意思就是說這支部隊還是很有戰鬥力的。畢竟都是在戰火中成長的起來的士兵,因此單兵作戰能力還是較強的。如國軍在抗戰初期擁有一批德械師,這十個師是接受過德國顧問系統訓練與指導的部隊只有下述各師:第3師、第6師、第9師、第14師、第36師、第87師、第88師和教導總隊,以及不屬於正規軍系統的稅警總團。要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德國的陸軍是當時最強的一支部隊。
因此,經過德國軍事顧問的訓練十個師也成為抗戰時期時的王牌師。與此同時,國軍中還擁有蔣介石引以為傲的幾支王牌部隊,如大家耳熟能詳的第18軍,第74軍,第五軍,新六軍,新一軍,第52軍都是國軍在抗戰時期,戰績最佳的王牌部隊。也就是說,在當時國軍的部隊還是很好的,至少在亞洲除了日軍,排名第二的當屬國軍。
二流的將領是指國民革命軍的將軍們,蔣介石領導的國軍集團,能徵善戰將領還是比較多的,但是,在國軍內部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擁有軍事才華的降臨,未必能夠得到蔣介石的重用。如薛嶽,孫立人,白崇禧,關麟徵等將領沒能得到蔣介石重用在解放時期。反而那些軍事才能平平的將領位居高官,如胡宗南,陳誠,顧祝同,劉峙都屬於是軍事才能平平的國軍將領。相信一流的軍隊,二流的將領指的應該就是這幾位。
三流的統帥是指國民革命軍最高軍事統帥蔣介石。蔣介石相信大家都比較了解,他一直掌控國民革命軍,軍隊大權。也憑藉著有軍隊的支持,讓他在民國時期一直大權在手,雖說中間有三次被人搞下臺。但是每一次都沒有過多久就重新回到權力巔峰,而且職位比之前還要高,權利也是更上一層樓。
可以說蔣介石是一位合格的政治家,但是他不是一位合格的領袖,也不是一位合格的統帥。至少在用人方面,他就很欠缺,重用嫡系將領,不能夠一碗水端平,導致許多國軍將領內心產生了不平等的想法,因此,在解放戰爭中,這些人並不真心為蔣介石賣命,只要一有機會就率部起義或者投降。這也是蔣介石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在軍事上,蔣介石並不是一位合格的戰略家。如東北戰場,他三次換帥,犯了兵家之大忌,最不應該讓陳誠去東北。而且,他目光短淺,其實在解放戰爭初期,應該將大量部隊調往東北,佔領這座工業城市,而不是把精銳部隊留守在華中,想先消滅華中地區的共軍,解決懸在自己頭上一把利劍。但是丟了東北,註定讓他成為這場戰役的失敗者。如果蔣介石調集大量軍隊到東北,把東北佔領了,然後來個南北夾擊,這樣一來,解放戰爭的局勢就會發生改變,相信三流的統帥指的就是蔣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