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退出!關停在中國手機電腦電視工廠,全球一半手機轉越南生產

2020-12-25 和訊網

莊俊朗

據韓聯社2020年9月7日報導,三星電子位於中國天津的電視工廠將於11月底停運。這也是三星在中國唯一一座電視工廠。三星電子方面表示,此舉旨在提高全球生產線的效率。

關於三星「退出中國」的言論再次甚囂塵上。

這種說法並非毫無根據:2019年10月,三星帶著僅剩1%的手機市場份額,宣布關閉在中國的最後一家手機工廠;而今年8月,三星又宣布關閉其在中國的最後一家電腦工廠。此次關閉電視工廠後,三星在中國僅剩蘇州的家電工廠、半導體後道工廠和西安的晶片工廠。

不過,時代財經梳理公開信息後發現,三星近年在中國的投資並未減少,其中尖端產業的比率正不斷加大。特別是在西安投資的產業園區,累計投資已超過250億美元,是三星歷史上在海外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

應該說,無論是彩電行業,還是其他電子行業,三星確實面對中國廠商的嚴重挑戰。但在這種局勢下,三星也在順應中國產業升級的步伐積極求變。

或許正如三星曾回應的那樣:「入華27年來,三星緊隨中國政府的產業指導方向,及時調整產業布局以適應中國市場的急速發展和變化。」

被邊緣化的三星電視

天津三星電視工廠成立於1993年,是三星在中國唯一一家電視工廠。三星旗下的中低端電視品牌,一直交由瑞軒科技等代工廠商生產,而在中國銷售的高端QLED電視,則由天津工廠生產。

時代財經查閱相關年報發現,2013年,天津三星電子有限公司(下文稱「天津三星」)從業人數達3798人。此後天津三星不再公示從業人數,但社保公開信息顯示,2016年天津三星參保人數僅2387人,隨後逐年下降,到2019年時下跌至613人,銳減四分之三。根據韓聯社9月7日消息,如今天津三星的工作人員總計只有300餘人。

時代財經多次致電天津三星的公開電話,均沒有接通。在網上搜索有關天津三星的招聘信息,結果均為三星的代工廠,天津三星本廠的招聘信息早已過期。

三星關停天津工廠的背後,是日益低迷的市場份額。

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19年三星電視在中國市場的出貨量只有100萬臺。另外,據諮詢公司歐姆迪亞(Omdia)數據,三星電子2020年上半年在中國電視市場的佔有率為4.8%,僅排在第8位,前7位都是中國企業。這與三星電視在全球市場近五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形成鮮明對比。

艾媒諮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認為,三星電視工廠停運,對上遊廠商多少會有一些影響,但這種影響非常有限。「本身它的產量就不大,而且逐年萎縮。廠商對三星品牌的依賴一直在減弱。」張毅對時代財經說。

三星電視工廠停運,對其某些合作廠商可能也是機遇。隨著最後一家自營電視工廠停運,三星可能會把更高端的電視品牌承包出去,交由其他廠商代工。

甚至停運的電視工廠本身,以及裡面的生產線和技術工人,也都成了搶手的香餑餑。此前有媒體報導,不少電視代工廠正與三星交涉,希望能夠買下工廠。

迪顯諮詢副總經理易賢兢曾向媒體透露,三星天津的工廠可能將賣給瑞軒科技。「瑞軒的老闆對此非常熱切,已經去三星總部拜訪過幾次。」

時代財經致電位於中國臺灣省新北市的瑞軒科技,關於瑞軒意圖拿下天津工廠一事,瑞軒科技發言人表示不予置評。

國內廠商的「降維打擊」

「三星電視畫質很好,但在系統、功能方面,完全競爭不過國產」,專注於智能電視的獨立測評人藍燁(化名)說。在他看來,三星電視除了畫面色彩調校偏冷,不如索尼色彩真實外,畫質等技術上都處於行業前列。

「但是懂畫質的消費者極少。」據藍燁觀察,「80%以上消費者的需求是低端機,越便宜越好。只有少數人才追求高端液晶電視。」

比起三星等外資品牌,國產電視勝在賣點多。「國產電視能賣音響效果、賣智能化語音助手、賣攝像頭、賣外觀漂亮。」藍燁對時代財經分析道,「實際上這些跟電視本身的觀影功能關係不大,但消費者很喜歡。國產電視就是靠這種方法,把電視賣出去。」

除了賣點不足,系統不兼容也是三星電視的硬傷。「三星跟LG類似,作業系統都是自研系統,而不是安卓系統,極為難用。」在藍燁看來,中國消費者買了電視後,如果想自己安裝系統,還要另外買個安卓機頂盒接上。這也導致三星電視在中國水土不服。

但艾媒首席分析師張毅認為,三星電視在中國「滑鐵盧」,根本原因是思維方式不同。

張毅留意到,三星電視的整體價格偏高,尤其是在智能電視領域,對很多消費者來說,性價比不如中國本土廠商。

他認為,這種性價比差距的原因是,中國電視機行業超越了以往電視機本身的商業模式。在過去,無論中國還是全球市場,電視機就是個電視機。但是到了今天,電視機還可以是一種客廳文化,或者說是引流工具。

張毅分析稱,「中國廠商在智能電視市場的打法,就算不盈利甚至略虧都沒有問題,只要能夠把客廳牢牢佔領,那未來五到十年基本上就牢固了。然後再通過其他軟性的方式,例如會員費、付費內容等去獲利,而不是電視機本身。」

這更像是如今中國智慧型手機的銷售模式。當雷軍說小米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時,他想說的是:小米不再需要靠賣硬體餬口,而可以靠販賣網際網路服務賺錢。

「羊毛出在豬身上」。中國的智能電視行業,其實也已經是網際網路經濟的一環。

集邦諮詢分析師胡家榕也同意這種觀點。他向時代財經分析,相比起國外品牌主打硬設備升級,國內廠商正利用網際網路,改變消費者對於電視的使用習慣,讓電視發展成為社交平臺。

胡家榕告訴時代財經,「在國內的5G網絡建設完成後,智能電視的發展速度也會加快。一些同時擁有手機和電視產品的廠商,可以打通不同產品的設備屏障,來實現數據的無縫串流。」

而張毅認為,憑著這種特殊的商業模式和市場定位,接下來不僅是三星,對其他國外的廠商而言,都是致命的。「從這個角度來看,也說明中國在智能電子產品這一塊,整個商業運作的模式已經走在全球前列,老牌廠商已經落後了。」

在他看來,不僅是三星,包括索尼、松下等外資品牌要想在中國市場立足,都需要作出巨大的改變。改變的關鍵,在於構建整個產業鏈。「尤其是內容分發的產業鏈,目前國外廠商基本都不具備。如果不具備整個生態的建設,那它把電視機價格降下來的可能很低。」

但對於外資廠商而言,重構產業鏈有一個嚴重的阻礙。大部分海外廠商在全球化市場都會採取統一的全球化標準。這套標準可能在其他地區都行之有效,但遇到中國特殊的商業模式時卻很難靈活應變。

張毅預言,中國市場目前的玩法將在未來數年在全球市場迅速鋪開。「一旦國內市場相對飽和以後,小米等智能硬體廠商,以及中國另外幾家傳統廠商,一定會往全球市場布局。到那個時候,恐怕其他廠商也很難競爭。」

沒有離開,只是退出低端市場

三星在低端領域退出中國,除了競爭力不足外,也是三星主動為之的結果。「目前在中國的電視領域,外資品牌聚焦高端市場。一方面,外資企業的品牌影響力仍具備優勢;另一方面,外資企業也避免低端市場的價格戰帶來的經營損失。」奧維雲網消費電子事業部研究總監揭美娟向時代財經分析。

揭美娟認為,目前三星等外資品牌面臨雙重壓力。一面是節節攀升的中國人工成本,一面是中國本土廠商的價格戰。在這種環境下,即使還能盈利,賺的都是「辛苦錢」。

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彩電行業市場零售量為2089萬臺,同比下降9.1%。市場持續低迷,彩電行業也再現「價格戰」。2020年上半年,各大品牌均價大幅下跌,最低同比跌幅近三成,外資品牌均價也同比下降5.1%。

對於三星而言,與其在低端領域與本土品牌廝殺,不如利用自己的品牌和技術優勢,穩守高端市場,實現更高的利潤率。這既是中國本土產業升級的一個側面,也體現了韓系企業向高端市場搶佔更多利潤的趨勢。

在「向高端進發」的思路指導下,三星開始一步步「甩包袱」。

2018年7月,三星宣布把印度新德裡的工廠,擴建成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工廠。

而越南也取代中國,成為三星最大的手機生產基地。據路透社報導,目前全球超過一半的三星手機都在越南生產。

在面板生產領域,三星等韓企也開始擺脫低端產能。2020年3月,三星發言人公開表示,今年年底將全面終止其在韓國和中國的LCD面板生產。到了8月,三星更是作價10.8億美元(約76億人民幣),向TCL出讓了蘇州三星電子液晶顯示科技有限公司60%股權,以及蘇州三星顯示有限公司100%的股權。

三星放棄LCD,是為了押注新一代面板技術。而三星在彩電行業現有的技術優勢,本身就是押注成功的產物。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彩電行業曾有過一場激烈的路線競爭。競爭的一方是以松下為首的等離子電視,另一方則是以三星和夏普為首的液晶(LCD)電視。最終在2013年,松下宣布停產等離子電視,LCD獲得最終勝利,而三星也一直主導LCD技術發展至今。

轉眼間,面板行業又出現了新一輪競爭。LG大力研發OLED面板,主導了新一輪技術發展。藍燁告訴時代財經,「目前很多品牌都在做OLED電視,面板供應商都是LG。」

而三星則另闢蹊徑,押注了QLED面板。藍燁認為,相比QLED,目前LG主導的OLED技術更為領先。

最終鹿死誰手,仍是未知之數。但無論誰家勝出,主導新一代面板技術的,仍然會是韓企。

除了電視行業「產業升級」,三星近年來在中國加碼高尖端產業布局。

中國三星總裁黃得圭曾於2019年向新華社透露了一組數據:2013年至2018年,三星向中國新增投資228億美元,其中尖端產業投資比重從13%增至55%,共設立26家生產企業、7家研發中心等157家機構,涵蓋電子、金融、重工業、服務業等多個領域,產業布局實現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轉型。

三星在中國的高科技領域投資,屬西安最為亮眼。據西安日報2019年報導,三星電子自2012年落戶西安以來,建成了高端存儲晶片、封裝測試項目和電子研發中心,涉及金融、貿易、動力電池、建築工程等多個領域,累計投資250億美元,是三星歷史上海外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

張毅也認為,雖然近幾年三星在to C市場有所萎縮,但它仍保持著整個供應鏈的技術優勢。「無論晶片、面板還是其他零部件,三星依然領先。」

來源:時代周報,時代財經

相關焦點

  • 關閉在華電視工廠,三星製造在華有退有進
    消息稱,三星電子正在商討員工補償方案,該工廠將於11月底正式停止運作。不過,上述消息目前還未得到官方確認。三星電視雖然在全球市場穩坐第一的位置,但在中國市場正走下坡路。據中怡康統計數據,三星電視今年上半年在中國市場的累計銷量為41萬臺,比去年同期減少8.33%。另有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三星電視在中國的市場銷量僅為100多萬臺,佔比2%左右,排名前五的均為國產電視品牌。
  • 三星再次退出「中國製造」 顯示器轉往越南?官方表態
    近年來,三星在國內的生產基地不斷萎縮,隨著惠州工廠的關閉,三星手機在國內的工廠已經關停了。下一步轉移的是什麼呢?越南媒體報導稱,三星準備將大部分顯示器產能轉移到越南,不過三星官方已經否認。  越南報紙《Tuoi Tre》日前報導稱,三星決定將顯示器生產線從中國向越南轉移,大部分產能都將撤出中國,不過報導沒有提及具體的原因。
  • 三星中國工廠已全部關閉,谷歌、微軟生產線也將陸續撤離中國
    2018年,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廠商三星先後關閉了位於深圳與天津的手機工廠,這在當時被看作是三星撤離中國的先兆;2019年10月,三星宣布關閉三星惠州電子工廠,這家成立近27年、廠區面積達12萬平方米、年出口額上百億的超級大廠就此成為歷史,同時也標誌著三星製造就此全面退出中國市場。
  • 三星工廠關閉退出中國!三星再見!拜拜了三星!
    三星的最後一個工廠也關閉了!這個工廠名字叫:「三星惠州工廠」這家工廠是:「1992年成立」已經成立了27年!這家工廠是三星中藥手機生產工廠!三星惠州工廠圖片大家都知道,三星這幾年就開始銷量一直在下滑!三星手機在咱們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份額約佔15%左右,而現在的三星在中國市場份額已經不足1%了,甚至還在繼續下降。大家在高端機的選擇上已經不僅僅選蘋果和三星了,而是有了很多種選擇。這麼多手機之間互相競爭,所以影響了三星手機在中國的銷量。
  • 製造業接連撤離轉至越南,越南製造對中國製造業的威脅究竟有多大
    除了兩家外資製造巨頭外,近日又有一家國內上市公司——長盈精密因為深圳地租價格上漲選擇離開,據傳準備在越南建廠。作為華為、三星、蘋果、特斯拉等的供應商,長盈精密已經在越南中北部的義安省租下土地,廠房建設有望明年完工。越南工廠建成後,所生產的結構件將首先供應韓國的三星電子。
  • 三星天津工廠停產追蹤:員工稱事先不知情,轉調被指遭區別對待
    文 | 常濤據中新經緯13日從三星天津工廠內部拿到的一份轉調報名通知顯示,工廠直接操作工崗位(生產職員工)可直接報名轉調至其他三家三星在天津的工廠。對其他崗位員工,三家工廠也提供面試機會,但不保證百分百錄用。
  • 日本家電巨頭不堪虧損集體退出電視製造業 東芝關停大連廠
    隨著日企紛紛遭遇虧損之痛,甩掉一直虧損的電視業務成為日本家電巨頭們的首選,而且腳步正在加快。這其中,東芝關停大連工廠只是一個縮影。曾經以電視作為市場敲門磚的日系企業,早在努力抹去市場對其作出的「家電企業」定位,多元化已經成為了普遍選擇。現在,退出家電製造業的日企到底去了哪裡?
  • 三星今日在印度開建全球最大手機工廠 佔地210多畝
    三星今日在印度開建全球最大手機工廠 佔地210多畝  Evelyn Zhang • 2018-07-09 17:37:14 來源:前瞻網
  • 傳和碩計劃在越南設廠,為三星智慧型手機生產觸控筆
    (原標題:Apple Partner Pegatron to Set Up Production in Vietnam) 網易科技訊1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知情人士稱代工廠商和碩計劃在越南設立生產設施
  • 全球排名前五的手機生產廠家,有四家都來自中國
    在今年的三月份,由知名的數據機構IDC發布了一則最新排名,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生產工廠,排在前五名的有三星公司,它是韓國的一個手機品牌,發展時間很長,擁有非常多的用戶,而且業務範圍擴大到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三星品牌的市值也很高,是全球五百強企業,它的智慧型手機生產工廠規模很大。
  • 三星徹底關閉中國手機工廠!
    來源:青峰財經1,戴森不玩了 電動車「水」太深「以真空吸塵器聞名的戴森公司退出電動車競賽」,據報導,英國戴森公司決定終止建造電動車的計劃,理由是「不具商業可行性」。3,三星徹底關閉中國手機工廠 全球銷量第一敗走中國10月2日,據路透社報導,三星電子稱該公司已停止在中國生產手機產品,原因是來自中國國內競爭對手的競爭日益激烈。這也意味著,三星在中國最後一家位於廣東惠州的工廠也已經停工關閉。
  • 日本手機「退潮」?全球最大電子商品品牌,手機銷量不如三星!
    另外在四月份,索尼也會對所有業務包括家電、相機和手機等全部進行整合,將這些業務打亂重組。對索尼來說,這將會是一次「重生」。索尼手機的退離市場,將意味著日本的手機品牌將在全球沒有了市場和地位。這次裁員和關閉工廠主要針對的是中國北京的工廠。
  • 彩晶2億賣南京瀚斯寶麗廠 全力主攻a-Si手機屏
    瀚斯寶麗是彩晶旗下的電視工廠,主營小尺寸電視、液晶顯示器、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終端產品。近年來隨著市場的產品升級換代,瀚斯寶麗漸漸失去競爭力,從2013年開始淡出市場。  其實不僅是瀚斯寶麗,臺灣的華映、韓國的三星、LGD,還有原來的日本液晶面板廠,從臺灣群創和友達開始用6代線生產10~27英寸的面板開始,原來一些生產這些產品的4.5~5.5代線幾乎全部敗下陣來,都快速的減少了這方面的業務。
  • 奧林巴斯深圳工廠停工 跨國公司何去何從
    其實東芝早在2013年底就在中國停止電視機自主生產,之後讓TCL代工,僅從事銷售業務。同樣失意的還有東芝,從2015年3月起東芝電視將逐步退出海外市場,僅在日本本土製造和銷售。日系彩電四大品牌倒了一半,堅守的索尼、夏普也籠罩在虧損陰影下。索尼已經虧損6年,虧損總額高達1.15萬億日元(約合96.13億美元)。
  • 三星將天津工廠關閉,是不是要撤出中國市場,官方已經給了答案
    近年來隨著國產手機的崛起,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舉步維艱,目前在華為、小米、OPPO、VIVO、等品牌的競爭中,三星早已節節敗退,只能勉強在夾縫中生存,三星的最新旗艦系列note9和S9銷售慘澹,在天貓京東等平臺的銷量被國產機已經全面取代,另外面對曾經的老對手蘋果,依然甘拜下風。
  • 全球最大的三家代工廠都是中國企業,除了富士康另兩家你知道嗎?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憑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優勢,中國的製造業得以迅速發展,「中國製造」幾乎遍及全球各地。但是隨著中國經濟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而國內的基礎產業也開始從傳統產業,逐漸向高新科技產業轉型,導致大量的外企相繼退出了中國市場。
  • 數據告訴你:越南製造對中國的威脅到底有多大?-虎嗅網
    而根據分析師的估計,2017年時惠州三星還佔到了三星全球手機產能的17%。與此同時三星大力投資越南和印度。三星於2008年在越南北寧省建立了第一家智慧型手機工廠,並於2013年在該國太原省建立了另一家智慧型手機工廠。
  • 三星推智能電視版遠程訪問功能,可用電視遠程操控電腦或手機
    據外媒 The Verge 報導,三星今天宣布為 2019 年的智能電視產品推出一項新功能——Remote Access,允許用戶的 PC、平板電腦以及智慧型手機連接到三星的智能電視上。你可能會說,這不是早就有的功能嗎?
  • 韓國三星已成為印度公司?在印投建全球最大手機工廠
    日,三星已經在印度諾伊達(Noida)的Sector 81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手機工廠,該工廠佔地35英畝(約212.5畝)。憑藉這一新設施,三星將把諾伊達目前的手機容量從每年6800萬臺增加到每年1.2億臺,這將逐步擴大到2020年。
  • 夢想遠大:印度喊手機製造超車中國
    印度電信與IT部長Ravi Shankar Prasad於14日表示,印度在手機製造領域已經設定目標,就是超越全球最大的手機製造國中國,並將印度打造成電子產品製造中心。印度莫迪政府自從2014年上臺以來便積極鼓勵製造業、尤其是電子製造業赴印度投資,印度電信與IT部長14日表示,2014年整個印度只有兩家手機製造工廠,現在全印度有260家,目前印度已是全球第二大手機製造國,他誓言將打造印度成為全球最大手機製造國、超越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