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憑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優勢,中國的製造業得以迅速發展,「中國製造」幾乎遍及全球各地。但是隨著中國經濟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而國內的基礎產業也開始從傳統產業,逐漸向高新科技產業轉型,導致大量的外企相繼退出了中國市場。
從中國退出的外資企業,紛紛奔赴下一個目的地,那就是越南,由此越南也被稱為下一個「世界工廠」。即使如此,憑藉多年來積累的深厚底蘊,中國製造業的整體實力,依舊不容忽視,尤其是在智慧型手機、PC、電視等電子產品領域,其中大部分都是由中國生產的。
而這些龐大的生產力,都是由國內的代加工巨頭企業所貢獻的。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三家代加工企業,都來自於中國,這幾家公司可以說都是依賴於國內,多年來不斷發展的製造業而成長起來的,才能夠形成今天的龐大規模和行業地位。
那麼,這三家全球代加工巨頭,究竟是哪三家公司呢?第一個很多人都知道,那就是近日因為華為事件,被推上風口浪尖的鴻海精密,也就是富士康。鴻海精密是由郭臺銘在1974年創立的,發展到今天,這家公司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代加工企業,同時該公司也位列世界500強之列,是代加工行業內,當之無愧的霸主。
除此之外,富士康還是蘋果手機的主要代工企業,大約有90%的蘋果手機,都是由富士康生產的。但是近年來隨著蘋果手機銷量的不斷下滑,來自蘋果公司的訂單下滑,如今富士康也正面臨困境。同時,富士康此前也是華為手機的主要代工廠,但是如今華為手機的生產線,已經轉移到了比亞迪,還有一部分自主生產,對富士康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而另一家大型代加工企業,就是臺積電。說起臺積電的大名,很多人也是如雷貫耳,這家公司是由張忠謀在1987年創辦的,可以說還是一家比較年輕的企業,發展到今天,臺積電也已經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晶片代工企業,服務企業超過四百多個,擁有生產超過七千種晶片的生產技術。
臺積電之所以能夠在短短數十年內,發展成行業巨頭,這與公司創始人張忠謀有著密切的關係。張忠謀早年移居美國,他很早就進入半導體領域工作,後來進入了一家名不見經傳的電子科技公司德州儀器,在他的帶領下,德州儀器一度成為英特爾最大的競爭對手,而張忠謀也成為德州儀器的副總裁,是當時在美國公司職位最高的華人。
還有一家大型代工廠就是廣達電腦,廣達的名氣遠遠不如富士康和臺積電,但這家公司是全球最大的PC代加工企業,目前市場上主流的PC品牌,包括聯想、宏基、華碩、戴爾、蘋果、華為等等品牌,都是由廣達生產的。據統計,全球幾乎有40%以上的筆記本電腦,都是來自於廣達的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