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商業銀行風險偏好管理_觀點·實踐_中國金融新聞網

2020-12-14 中國金融新聞網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突出了防控系統性風險、服務實體經濟的主題。從歷史的經驗看,系統性風險的累積、傳染與金融機構風險偏好管理的不到位以及由此造成的業務邊界失效有內在的關係。從中國的實際情況看,前期發生的金融亂象及系統性風險傳染壓力與風險偏好管理缺位、失效有較大關係。因此,銀行業金融機構應該面向防控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的主題,積極優化風險偏好的管理。

  深化與戰略管理的協同關係

  商業銀行的風險偏好是各利益相關者訴求的均衡,與戰略處於同一層級,且風險偏好為戰略的風險維度。就兩者關係而言,風險偏好與戰略是相互影響,相互配合的。兩者分別從不同的角度確定業務發展方向和邊界,保證了業務發展和風險管理兩個維度的相互銜接。從銀行內部治理的角度看,風險偏好管理和戰略管理具有相對獨立性,但就兩者的載體和形式看(風險偏好陳述書與戰略規劃),融合趨勢是較為明顯的,風險偏好和戰略管理最終會在分散治理之下統一視圖。

  考慮到系統性風險傳染的可能性,考慮到嚴監管的現實,考慮到商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導向,當前商業銀行應該進一步固化、深化與戰略管理的協同效應。

  首先,在確定業務方向上實現協同。風險偏好陳述書制定過程中,應從戰略方向入手,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綜合使用定性和定量指標,真正釐清戰略方向、業務邊界,既要在戰略迷茫期指引業務發展方向,又要充分發揮風險偏好遏制戰略漂移的關鍵作用。一方面,將戰略約束到國家政策、監管導向相一致的領域。確保戰略及風險經營的方向與國家戰略、地區發展戰略、地區經濟優勢保持高度一致的映射關係;另一方面,將戰略約束到與經濟周期、總體風險形勢相一致的狀態。確保表內外資源在戰略和風險兩個維度上按照既定方向進行配置,引導資產負債表在戰略和風險兩個維度上按既定方向進行調整,確保戰略入表、風險偏好入表。

  其次,在確定戰略次序上實現協同。充分發揮風險偏好對戰略的約束作用,通過協同管理,確定戰略方向和業務的優先順序,將銀行的關鍵資源(廣義和狹義信貸規模、經濟資本、費用預算、人力資源),按照事先確定的優先順序進行配置,實現戰略聚焦。

  第三,實現風險偏好管理和戰略管理的過程協同。實現風險偏好的傳導過程與戰略分解、傳導過程協同。促使風險偏好管理閉環與戰略管理閉環中的每一個關鍵節點密切配合。

  細化傳導責任與傳導內容

  風險偏好能否真正硬化業務邊界和風險邊界,取決於風險偏好陳述書的內容能否從戰略層級的要求,有效轉化為經營管理的風險政策、工作計劃、營銷指引、準入依據、定價策略、談判底線等。針對去產能、去槓桿過程中實體經濟不確定性上升的實際情況,針對資產負債配置、風險經營方向難以把握的實際情況,銀行業金融機構應該進一步量化、細化風險偏好傳導責任與傳導內容。

  就量化、細化傳導責任而言,就是沿著風險偏好傳導路徑,落實每一個環節的責任。目前銀行業風險偏好傳導路徑相對成熟:風險偏好投影於資本規劃和資本的供求關係,形成對於資本的總體約束及風險容量,在風險和資本約束一定的情況下,經營層制定風險管理政策和風險限額,風險政策和限額影響具體的業務規劃,直至形成具體的業務決策和拓展方向。關鍵之處在於:一是沿著風險偏好的傳導路徑,合理確定每一個環節的主責部門,明確其傳導的載體,明確其依據及與上一環節的統領關係。例如,明確規定資本規劃、資本管理的主責部門,用制度保證風險偏好對資本規劃、資本管理的統領地位。明確各類風險管理政策的主責部門,用制度保證風險管理政策與風險偏好的相互關係。明確具體業務板塊、經營單位經營計劃及營銷行為處在風險管理政策約束之下。二是將風險偏好的傳導納入激勵約束機制,量化傳導責任,對傳導不利的部門進行問責。

  就量化、細化傳導內容而言,關鍵之處在於:一是在資本規劃的基礎上細化資本預算。就是對資本的來源進行更精準的預測,對資本進行更精細化的分配,以此為抓手,傳導風險偏好,統籌風險邊界和業務邊界。二是根據戰略和風險偏好確定的方向,精細化地分解容忍度指標,精細化地分配費用預算、信貸額度等資源,引導經營單位主動選擇市場和客戶,前置風險關口,主動經營風險。三是大力提升風險政策的效能。考察風險偏好管理失敗的案例,風險管理政策效能差是風險偏好傳導中斷的主要原因,也是風險管理失控的根本原因。結合目前的形勢,我們認為應該從強化風險管理政策的科學性和時變性兩個方面提升風險管理政策效能。一方面,商業銀行應在風險偏好的指導下,進一步完善與細化授信政策、資產負債總體配置策略、交易帳戶資產配置策略、表外理財資產配置策略以及銀行帳戶利率風險管理政策、流動性風險管理政策等,對業務邊界進行管理,強化風險管理政策的敏感性、精確性;另一方面,商業銀行應該根據宏觀調控政策的方向、產業發展態勢、風險預警情況、風險暴露情況,及時調整授信政策。根據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次流動性的變化及金融市場波動情況,及時調整流動性風險管理政策、銀行帳戶利率管理政策、市場風險管理政策、交叉性風險管理政策等。通過提升風險政策的響應能力、加強風險管理政策的時變性,提高其對業務經營的指導性,確保業務經營始終處於事先確定的業務和風險邊界之內。

  優化新產品與新業務管理

  從經營管理的實際觀察,商業銀行經營行為偏離風險偏好,越過風險邊界的起始點往往在於創新業務、創新產品。部分商業銀行在追逐利潤的趨勢下,有意無意地開展偽創新,偏離事先設定的業務與風險邊界,進而使承擔的風險超出其管理能力。因而,強化、優化新產品、新業務的管理是遏制戰略漂移、堅守風險偏好的關鍵環節。

  第一,提升新產品、新業務管理層級。建立系統化的創新業務管理體系,並進行制度建設、流程梳理。從根本上明確風險偏好指導下的新產品、新業務風險管理政策。

  第二,強力矯正產品和業務創新的基本原則。對於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監管部門給出了真實需求原則、風險可控原則、成本可算原則、簡單實用原則等幾項原則。從風險偏好管理的視角看,要著重強化以下原則:一是實體經濟和戰略導向原則,就是按照服務實體經濟的需求,按照戰略導向,進行創新,新產品、新業務服務於戰略。二是監管導向和合規導向,確保業務定義、流程、相關的法律關係、合同文本符合監管規定。三是風險經營導向,就是要確保新產品、新業務的風險按照其實質可以被識別、計量,並且能夠得到充分的管理,能夠進行風險定價,確保RAROC等指標符合風險偏好要求。

  第三,進一步優化新產品投產前的評估工作。按照防範風險、服務實體經濟的監管導向,商業銀行應該將需求調研、立項與設計、開發與測試、風險評估、審批、投產前培訓、投產與銷售、後評價等各項工作要求落到實處。特別是在風險評估環節和後評價環節,要充分揭示、論證該產品和業務對於風險偏好、風險政策的遵循情況。

  第四,對重點領域的創新,要嚴格把關。一是對資金業務、同業業務、投行、資管業務領域的創新要重點把關。目前這一領域監管政策發生了較大變化,對於複雜的交易結構和產品模式、多層嵌套關係等要進行嚴格審查,將業務限制在風險邊界之內。二是對FinTech及網際網路金融業務創新要嚴格把關。商業銀行網際網路業務總體上比較規範,但利用金融科技進行創新,需要在業務系統中嵌入合規要求,風險評估也較為複雜,所以,要利用金融科技進行模擬測試,充分考量此類產品和業務對於風險偏好以及新產品、新業務風險管理政策的遵循情況。

  (本課題是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創新團隊科研項目「中小銀行轉型與創新」階段性成果。作者分別為內蒙古銀行副行長、內蒙古銀行博士後管理辦公室主任)

相關焦點

  • 商業銀行金融資產風險分類暫行辦法徵求意見
    近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制定了《商業銀行金融資產風險分類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暫行辦法》)。《暫行辦法》擬將商業銀行風險分類對象由貸款擴展至承擔信用風險的全部金融資產。同時還明確,逾期90天以上的債權,即使抵押擔保充足,也應歸為不良。
  • 劉福壽:加強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和數據治理
    中證網訊(記者 葉斯琦)「近幾年,資本市場中財務舞弊、會計師審計失敗等風險事件時有發生,給商業銀行帶來了法律風險和聲譽風險,引起了國務院領導高度重視。」12月18日,中國銀保監會首席律師劉福壽在銀行函證區塊鏈服務平臺發布會上指出。
  • 銀行風險管理的演進趨勢及其對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啟示
    關鍵詞:銀行 風險管理 價值創造 未來趨勢   目前,美國金融危機仍在進一步發展,在這次危機中許多著名金融機構先後陷入危機,促使學界和金融界開始對目前流行的金融機構風險管理理論和實踐進行深刻反思,為什麼大型金融機構會先後陷入危機?
  • 中國六大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的實踐觀察和研究
    此研究項目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特聘教授、建設銀行前任董事會秘書陳彩虹主持,聯合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IFC)和德勤中國的大型商業銀行公司治理專家共同完成。該報告的發布旨在通過博鰲亞洲論壇提供的高層次對話平臺,與國內外金融監管人士、國有股東代表、專家學者、金融家和企業領袖進行交流,使各方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國大型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的實踐,探索未來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的行動方向,促進中國大型商業銀行的進一步開放和高質量發展,為亞太區和國際金融體系的穩定有序運行作出貢獻。
  • 浦發銀行金融機構部總經理劉長江:商業銀行大宗商品風險管理服務將...
    本次會議分論壇三圍繞「風險管理與期貨公司轉型發展」為主題,圍繞期貨品種工具、商業模式、期現聯動、三農服務以及場外業務等方面展開探討。 浦發銀行金融機構部總經理劉長江先生以「踐行社會責任,服務實體經濟——銀行大宗商品風險管理服務」為主題進行了演講。
  • 全面提升商業銀行內控合規管理水平的有益探索
    中國工商銀行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監察室主任惠平認為,合規穩健是銀行經營第一要務。近年來,惠平立足工商銀行工作實踐,致力於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與合規管理領域研究,日前,由其牽頭編著的《商業銀行合規管理》、《銀行行為風險管控》由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
  • 金融理論與實踐
    河南省實體經濟資本配置效率研究——基於2003—2017年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 許方;賈有姣;代猛;60-67金融監管 地方金融科技監管的挑戰及優化路徑:產業沙盒視角 李菡;耿欣;68-72銀行管理 地方中小法人銀行機構存款定價策略研究——基於貨幣政策傳導的商業銀行微觀視角 王曉峰;73-80證券市場
  • 陳濤:創新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模式
    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模式亟須變革,而實施表內外資產全面信用風險管理、建立逆周期信用風險管理機制、基於大數據的全過程信用風險管理、探索信用風險信息經營,或許是網際網路時代銀行信用風險管理模式創新的趨勢。我國商業信用風險目前是什麼樣子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標誌著全球經濟景氣運行的拐點到來。
  • 2020年商業銀行未來發展趨勢 - 2020年版中國商業銀行市場調研與...
    **-**年中國商業銀行不良率(%)  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來源結構  《2020年版中國商業銀行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依據國家權威機構及商業銀行相關協會等渠道的權威資料數據,結合商業銀行行業發展所處的環境,從理論到實踐、從宏觀到微觀等多個角度對商業銀行行業進行調研分析。
  • 商業銀行應對供應鏈金融網際網路化淺析 - 中國郵政報
    供應鏈金融網際網路化的理論與實踐    供應鏈金融可以有效解決中小微企業的難題,其實質是通過物流、資金與信息的封閉流動降低小微企業的風險,從而降低其融資門檻及成本。供應鏈金融業務與供應鏈融資並非簡單的相等關係,供應鏈金融是對企業的綜合性整體服務方案,而融資僅是綜合服務中最主要的一項。
  • 中國國際金融公司首席風險官李祥林來南開演講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韓誠 通訊員 李蓉 攝影 陳晨)近日,中國國際金融公司首席風險官、南開大學校友李祥林先生應金融發展研究院之邀重回母校,在經濟學院一樓報告廳為南開學子帶來了一場生動的講座。  李祥林以高斯聯結違約函數聞名華爾街,被稱為「搞垮華爾街的南開臥底」,他擁有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統計學博士學位,以及精算、工商管理和經濟學碩士學位和數學學士學位。
  • 心理學如何影響金融風險管理
    心理學對風險管理的作用,無疑需要通過大量具體的案例才能得以體現,能夠量化分析案例系統闡述金融風險與心理學的關聯,在案例中找到個中聯繫,其意義不言而喻。《金融的冒險》就是通過梳理近期典型的金融風險、商業風險管理失敗的案例,分析其失敗根源,探究人類的基本心理因素、心理障礙、心理陷阱對個人及組織決策、投資收益、公司業績和社會財富創造的深層次影響。
  • 央行金融研究所周誠君:更好發揮商業銀行監事會作用
    來源:中國金融雜誌原標題:《中國金融》|更好發揮商業銀行監事會作用作者|周誠君『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編者按7月3日,《經濟日報》刊發了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的文章《完善公司治理是金融企業改革的重中之重
  • 金融科技萬字雄文 變革商業銀行小微金融服務模式
    ,主持或參與多個全案諮詢項目,對網際網路金融具有較深的理論研究並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現自創中國經濟金融理論智庫《長江金融工作室》,積極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企業轉型發展、金融管理等提供智慧幫助。本文刊發於《農村金融研究》2018年第9期,全文約13000字,閱讀時間約30分鐘。
  • 中國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答...
    根據《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理財新規」)相關要求,銀保監會發布實施《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 馬上金融首席風控科學家林亞臣:風險管理的本質是求解一個有條件的...
    風控是金融機構的核心能力,良性、可持續的風險防控是消費金融成功持續運營的根本。從2015年開始,中國的個人消費貸款業務激增,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共同發力,消費金融的貸款規模持續上升。  在行業一路狂飆猛進的態勢下,必然出現良莠不齊的現象。一些平臺的不良率、逾期率持續攀升。
  • 中國金融不良資產市場調查報告:P2P平颱風險較高
    11月23日,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東方資產)發布的《2016:中國金融不良資產市場調查報告》稱,新一輪銀行不良貸款上升周期預計將持續3年左右,2016年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將達到
  • 德勤:六大商業銀行應建設與規模與重要性相匹配的成熟董事會
    來源:中國金融新聞網3月29日,德勤中國在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上發布《中國六大商業銀行公司治理實踐研究報告(2019)》(下稱「報告」)。此研究項目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特聘教授、建設銀行前任董事會秘書陳彩虹主持,聯合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IFC)和德勤中國的大型商業銀行公司治理專家共同完成。
  • 防範黑天鵝、灰犀牛,全面風險管理是未來銀行的「免疫系統」
    近日,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的《未來銀行全面風險管理》,從歷史演進和核心要義兩個維度,對銀行經營模式、巴塞爾協議、COSO企業風險管理框架進行了深度剖析,探討了未來銀行的「變與不變」,回答了未來銀行風險管理「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 新時代中國金融改革與風險管理論壇在廈門大學召開
    ,德健金融集團支持的「新時代中國金融改革與風險管理論壇暨廈大金融界校友2017年會」在廈門大學隆重召開。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監事會主席王和以「再存在:金融的劫數,或歸途」為題的演講時表示,科技創新形成的力量將深刻影響金融行業,擁抱科技創新是金融業的必然選項和歸途;教育部金融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李健在題為「金融結構優化:穩健發展與防範風險的著力點」的演講時表示,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關鍵是從過去著力的數量增長轉變為未來的結構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