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位於西安市鄠邑區的西安體育學院新校區,發現這裡新建的十四運會手球、曲棍球、棒球、壘球和橄欖球比賽場館即「一館四場」項目建設已進入收尾階段。「一館四場」的建成,將填補我省手曲棒壘橄球運動無標準比賽場館的空白。明年,這裡將承辦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手球、曲棍球、棒球、壘球和橄欖球5個項目的比賽。
棒球運動正在全省青少年中興起。圖為西安恆樂黃河隊的棒球小選手們正在參加訓練。記者 毛毛攝
作為一項填補我省體育場館空白項目和工期長、規模大、結構複雜的工程,西安體育學院「一館四場」項目建設可謂「一波三折」。雖然該建設項目早在2016年9月就已立項,卻遲遲沒有動工。2017年2月僅與西安市鄠邑區(原戶縣)籤署框架協議,由於多重原因疊加,直到2017年10月才正式啟動徵地拆遷工作,是全運會新建項目中最後一個開工建設的項目。此外,今年又因為疫情影響,許多工人不能回到工地,耽誤了工期。為了保質保量如期交付這項全運會的重大工程,西安體育學院基建處在現場制定了詳細的疫情防控措施並在當地緊急招募工人進駐工地,做到疫情防控和場地建設兩手抓,倒排工期,爭分奪秒,最終建成了一個高質量、高標準的國際化賽場。
花生造型的手球館是一個綜合性體育場館,分為比賽館和訓練館,場館外立面上的紅絲綢飄帶將整座場館點綴得格外雅致。目前,場館已經達到交付使用條件,6500個室內座位及地板已鋪設完成,給水、排水管道也已完成施工任務。據了解,該場館是按照國際標準的籃球館設計建造的,外立面安裝的蜂窩鋁板是該項目最有難度的一個環節,它需要考慮到極端天氣對該建築的影響。除了承擔十四運會手球項目的比賽,之後也可以承辦籃球、體操等多個項目的國際大賽和一些商演來帶動周邊經濟的發展。
「在十四運會比賽結束後,我們準備對該場館內部進行改造,將這裡建設成學生體育培訓基地,將開設健身房、舞蹈房、活動室等來滿足學生的體育運動需求,並且我們會主動邀請一些知名運動隊來這裡比賽,激發當地群眾健身熱情。」西安體育學院基建處處長甘澤軍說。
除了最先開工建設的手球館外,曲棍球場、棒球場、壘球場和橄欖球場等比賽及熱身訓練場地均已建成。據了解,4塊場地均包括一塊主場地和一塊訓練場地。藍色人造草皮的曲棍球場是所有場地中標準要求最高、施工難度最大的一塊場地,草皮採用國際化、高標準的材料進行鋪設,在十四運會曲棍球比賽時將會對草皮進行噴水,這也是我省唯一一塊符合國際比賽標準的曲棍球場地;棒、壘球場是我省目前能容納觀眾人數最多的項目比賽場地;根據橄欖球項目身體對抗性強的特點,橄欖球賽場建設是該項目中唯一一塊採用天然草坪種植的場地,需要定期去養護,副賽場採用人工草皮供運動員訓練,之後也可作為足球場供學生使用。此外,西安體育學院還負責全運會期間配套設施的建設,主要有運動員公寓、餐廳以及室外配套綠化等設施,將於明年5月前完工並交付使用。
藉助十四運會的契機,西安體育學院嚴格按照國際標準在新校區努力打造「一館四場」,填補了我省手球、曲棍球、棒球、壘球和橄欖球項目沒有標準場館的空白。十四運會結束後,西安體育學院鄠邑校區「一館四場」將全部為教學、訓練和科研服務。
據介紹,「一館四場」充分考慮全運會場館與新校區的布局兼容性,即考慮滿足全運會項目的競賽需求和十四運會後場館的利用等,在設計上不斷突破難度,最終,通過各方努力使項目建設達到一次性周全設計、多項目可持續利用的效果。
省手曲棒壘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方曉剛表示,十四運會「一場四館」項目對促進西安市鄠邑區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體育事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也將促使手球、曲棍球、棒球、壘球、橄欖球5個運動項目在我省落地生根,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