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榆林古城行走,在東沙半山坡上,發現一座破舊的廠房。牆塌屋漏,荒草叢生,看樣子廢棄很久了。出於好奇,便從一條很窄的小路,進入院內。
沒想到剛進入院內,就傳來狗叫的聲音,緊接著,一位老者從屋內出來。沒想到這裡面還住著人!這令我有點意外:這麼破舊的地方,竟然還有人住?我上前詢問這是個什麼地方,老人告訴我這叫榆林製鞋廠,榆林還有製鞋廠?我還是第一次聽說!老人說,本地人都知道,看來你不是老榆林人。
老人接著說起了鞋廠的歷史,鞋廠建於上個世紀60年代,是國營企業,主要生產解放鞋,也叫黃膠鞋。鞋廠也曾輝煌過一段時間,後來受到市場的衝擊,效益越來越不好,到了90年代,就停止生產了。老人說他自己就是鞋廠的老職工,今年80多歲了,仍然住在鞋廠裡面。
我問老人,我想隨便看看,拍幾張照片,可不可以?老人說,爛房子沒啥可看的,只管拍吧。
在徵得老人的同意後,我開始在廠區轉悠。廠區地面上到處都是雜草,幾乎沒有下腳之處,原來的工房也很破舊,凡是一層的工房,屋頂都有些塌陷。
令人意外的是,在一面牆上仍然釘著一塊鏽跡斑斑的鐵皮,上面用油漆寫著「維修車間」四個字。這塊牌子的存在,也許是這裡從事過製鞋生產,最直接的證據。
靠東邊的一排房子,都非常的窄,目測也就是兩米寬,裡面有灶臺,有土炕,牆上有貼畫,難道是鞋廠職工的宿舍?
窗臺上,還留著一隻嶄新的白瓷釉碗,上面繪著漂亮的蝴蝶蘭,這是主人生活過的痕跡,這麼精緻的小碗,為何遺棄不要了呢?
再往前,在個角落裡,發現一個炮樓一樣的建築,這是煙囪?還是焚燒爐?本人知識有限,聰明的網友,如果你知道的話,請在評論區告知旅圖客。
「炮樓」旁邊是一間更大的廠房,門虛掩著,地上散落著滿是灰塵的雜物。有舊報紙、桌子、柜子等辦公用品,也有鞋樣、繩子、鞋墊等製鞋用具。
隨手從落滿灰塵的紙堆裡抽出一本冊子,原來是產品出庫匯總表,上面寫著產品名稱是「解放鞋」,還有等級、規格、上月結存、本月領入等項目,用藍色油筆書寫,落款時間是1990年元月二十五日,是30年前的東西了。
還發現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讀書做人,不是兩件事,將所讀之書句句體貼到自己身上來,便是做人的法」,字跡秀麗,寓意深刻。看來抄寫它的人,將這句格言當作自己的座右銘,激勵自己讀書做人不可分割開來。(特意查了一下,這句話是清朝一個叫陸隴其的理學家的名言)
在廠房裡,還發現一捆沒有拆開的麻線繩,這是用來釘鞋的?還是有其他什麼作用?
桌子上落了厚厚一層塵土,發黴味,塵土味很重。一個藍色的搪瓷水杯,外面畫著漂亮的白蝴蝶,擱在這張桌子上,估計也有30年了。
發現這座舊鞋廠,真是個意外,算是偶遇吧!讓旅圖客對榆林古城的歷史,有了更多的認識,所以把這段經歷分享出來,也讓更多的人了解榆林的過去,了解古城的故事。如果你有好的意見和建議,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