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永利錏廠舊址打造1934文化產業園

2020-12-20 中國江蘇網

  1934文化產業園。 本報記者 朱曉露攝

  一排排青磚黑瓦、民國風格的別墅小樓,在冬日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有滄桑感。坐落於江北新區大廠街道鳳凰南路的南化六村,曾經是愛國實業家範旭東先生創辦的永利錏廠的專家宿舍。作為市文保單位和工業遺址,這裡將迎來新生。記者日前了解到,這一帶將打造成1934文化產業園,讓民國建築、工業遺址的保護與發展共存。

  永利錏廠是南化集團的前身,由中國化工之父範旭東於1934年創辦,是中國化學工業的搖籃,最早的化工基地之一。中國的第一袋化肥、第一包催化劑、第一臺高壓容器以及第一套合成氨、硫酸、硝酸等裝置都在這裡誕生,先後創造了30多項「中國化工之最」。抗戰前,永利錏廠號稱「遠東第一大廠」,過去的大廠區也是由此得名。

  2012年,我市把南化六村、三村建築,以及相關老廠房「永利錏廠舊址」等處,確定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我市公布首批工業遺址名錄,「永利錏廠舊址」榜上有名。但遺憾的是,由於產權歸屬、資金掣肘等方面的原因,這些工業遺址閒置多年,並沒有很好地保護和利用起來。

  直到去年,事情迎來了轉機。在南化公司的支持下,永成廣告傳媒投資2億元準備在此打造1934文化產業園,範圍包括永利錏廠原老南化一中、編織廠房等周邊地區。「我們將保護性開發利用『永利錏廠舊址』上的民國建築和舊廠房,以文化創意、影視拍攝、時尚街區為主要內容,打造江北新區獨具特色的文化旅遊時尚園區。」永成廣告傳媒董事長成樂清介紹,此次打造的1934文化產業園將引進與文化產業領域相關的企業和團隊,以「文化+科技」「文化+創意」「文化+旅遊」的方式對工業遺址進行開放性保護。

  記者日前在1934文化產業園一期施工現場看到,工程已接近尾聲。原永利錏廠子弟所在地、過去的南化第一中學目前已經「變身」為互邦影視的拍攝基地,一樓的影棚正在內部裝修,二樓的辦公區已有人員入駐。據介紹,二期的建設春節後即將開始動工,原永利錏廠的編織袋廠房將改造為畫室、展廳、攝影棚等。而對於南化6村的民國別墅則將保留原本的建築外貌,計劃發展創意辦公區、民宿、書店等環保低碳的業態。

  江北新區宣傳部副部長魏川雄表示,包括永利錏廠在內的工業遺址,保護與發展應該並存,按照歷史文化、美學、建築價值、格局風貌等綜合價值進行評估,盤活利用它們,打造文化產業園是一個很好的思路。未來,江北新區也將通過簡化審批手續、吸引社會參與投資等舉措促進工業遺址的保護,讓這些寶貴的遺產成為增強江北新區文化自信的新元素。

  本報記者 朱曉露

相關焦點

  • 南化公司永利廠入選首批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本報記者 / 許將將近日,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首批名單正式公布,中國石化南化公司的前身永利錏廠入選。創建於1934年的永利錏廠開了中國制酸工業的先河,是中國化學工業的搖籃,此次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不僅有利於永利錏廠工業遺產的保護和利用,更將有力促進其蘊含的「實業報國」精神發揚光大。
  • 南京江北這裡崛起一座工業文明小鎮!打造工業旅遊「樣本」
    文化產業園項目發展:以文化創意、影視拍攝、時尚街區為主要內容,打造江北新區獨具特色的文化旅遊時尚園區。街道一方面將積極發展工業旅遊,利用南化、南鋼等工業遺存和文物等資源,結合現代工業發展,加快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工業旅遊精品路線;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依託1934文化產業園,廣泛吸引文化企業,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特別是以影視文化為主要特色的產業。
  • 南京大廠「四大家族」 尋找大工業時代的印記
    從南京市區去大廠,經過二橋時眺望遠方,沿江企業連成一片,各種重型機械密布,煙霧升騰……仿佛羅曼·羅蘭名作《約翰·克裡斯朵夫》開篇名句的經典再現。  大廠,曾經的大廠鎮、大廠區,如今的大廠街道,地處南京六合區南部,距離南京主城區約18公裡,地域面積30平方公裡,常住人口25萬。從1934年永利錏廠(南化公司前身)在這裡誕生,「大廠」之稱便相沿成習。
  • 南京的六合,讀音為什麼與安徽的六安相同?
    六合區,位於南京市北部,隔長江與南京市主城區相望,是「六朝古都」南京的江北門戶,國家級新區——南京江北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六合區與安徽省靠得很近,這裡西與安徽省的來安縣相鄰,北與安徽省的天長市接壤。棠邑被認為是今南京轄域內最早的行政建置。歷史上的六合隸屬關係多變,以往曾一度與安徽地域的鄰縣同屬府郡。早些年又先後屬蘇北行政公署、揚州、泰州和鎮江專區,也曾獨立為六合專區。1975年11月,六合屬南京市。2002年,撤銷六合縣,與南京市大廠區合併設立六合區。
  • 「1958高原文化創意產業園」落戶西寧南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近日,「1958高原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在原「青海汽車製造廠」舊址落地,標誌著這個曾經為青海經濟建設作出過重要貢獻的老廠區將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1958高原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預計總投資5.26億元,是集綜合性物流、倉儲、商業、辦公、旅遊、文化創意、網際網路生活體驗、5G網紅孵化、淘寶大學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產業園。
  • 7層樓高的千噸反應器南京造 歷時20個月,規模國內最大,南化公司化...
    化機廠總經理嚴堅介紹,反應器於2018年8月開工製造,工期20個月。化機廠優化生產組織,強化產品過程管控。儘管在收尾階段遭遇疫情影響,但他們仍然按時、保質完成製造任務。4月6日,反應器如期離開南化碼頭,運往古雷。    一同交付的還有一臺EG(乙二醇)反應器。
  • 晨光1865打造國內文商旅超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園
    回首走過的8年打造之路,園區的「成績單」上碩果纍纍:先後獲國家級重點文化產業試驗園區(主要成員)、國家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江蘇省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江蘇省科技產業園、江蘇省重點文化產業園區、江蘇省科技企業孵化器等稱號;目前共引進企業200餘家,其中文化創意、設計、科研企業佔比95%;最新引進的代表性企業包括世界500強貝塔斯曼集團旗下歐唯特信息系統有限公司、東方園林——玫瑰裡、南京朗輝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京棉二廠舊址變創意產業園 隈研吾設計(圖)
    一廠和三廠的土地陸續置換之後,只剩下二廠了,該不該賣這塊土地?  按照當年的價格,二廠這片土地如果進行置換,開發成房地產項目,一次性收入高達10億元。討論在企業內部持續了3年,賣地蓋房的論調一度佔了上風,但領導班子卻一直沒捨得出手。藺貴良說:「城市是有歷史和文化的,如果這些工業遺址都拆了,以後談到這段歷史,就只剩了一片空白。」
  • 86歲使館舊址變身文化交流中心,南京頤和路將開放109處院落
    86歲使館舊址變身文化交流中心,南京頤和路將開放109處院落 2020-06-14 0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京第三批歷史建築補充名錄公示,33 處建築入選
    現代快報訊(記者 趙丹丹)南京歷史建築眾多,每一幢都 " 述說 " 著一段歷史、一個故事。目前,南京已公布了第一批歷史建築共 68 處,第二批歷史建築共 211 處。第三批擬公布歷史建築共計 187 處,其中 154 處已於 2017 年 11 月進行了社會公示和部門意見徵詢。
  • 南京高淳經濟開發區打造「醫療健康產業園」
    說起中關村你們想到的是什麼? 同時,高淳經濟開發區深入開展「兩落地、一融合」工程,成功引進浙江大學南京健康產業研究院、復旦大學南京生物醫療先進技術研究院、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南京智慧健康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為打造具有較高知名度的「中國康養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90後孫藝軒:打造蜜蜂文化產業園
    (原標題:90後孫藝軒:打造蜜蜂文化產業園)     人物點擊
  • 南門齒輪廠舊址建滬首個博物館綜合體
    還記得嘉定南門齒輪廠那片碩大的「廠區」嗎?如今,齒輪廠已搬遷至新廠區,關於舊址將新建什麼項目,引發了不少人的猜測。有傳言這裡將建萬達,此前萬達也有意向籤約至如今大融城所在地塊。根據最新消息,齒輪廠舊址目前已有規劃,將打造成全上海首個博物館綜合體——「海上文博苑」!
  • 南京將打造12個創意文化產業功能區
    原標題:南京將打造12個創意文化產業功能區揚子晚報訊(記者仇惠棟)南京市政府26日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披露了最近出臺的《南京市創意文化產業空間布局和功能區發展規劃》、《關於促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南京將重點規劃建設12個創意文化產業功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