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今年註定在歷史上要留下無法忽視的一筆,新冠肺炎的蔓延導致全球多個國家被迫「鎖國」。傳播速度極快的新冠肺炎讓很多地區的經濟開始衰退,而疫苗的出現才是肺炎結束的最佳契機。自從新冠肺炎出現之後,我國的科研團隊就開始不分晝夜的研究疫苗,如今在國際上,中國的疫苗也非常具有影響力。而臺灣地區「衛福部長」陳時中早前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就表示,不會利用公費採購大陸生產的疫苗。
拒絕採購大陸疫苗,代理德國疫苗失敗
陳時中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明確對記者表示,將不會公費採購大陸生產的疫苗。此話在當時也引起了不少人的質疑,因為不僅是臺灣地區需要疫苗,想要恢復正常生活,其他地區也格外渴望儘快接種疫苗。疫苗本身就是「搶手貨」,拒絕採購大陸疫苗,將會斷了臺灣採購疫苗的一大部分可能。臺灣計劃採購的是德國BNT新冠疫苗,當時民進黨還表示,臺灣東洋藥品已經取得了代理權。
但是從最近臺灣媒體報導中得知,該企業和德國BNT新冠疫苗「談崩了」,雙方在採購數量和採購金額上沒有達成一致。所以可能不能像臺灣當局所說的,如期給臺灣市民注射疫苗。此事在臺灣本土引起了軒然大波,雖然臺灣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及時對外宣布,臺灣方面已經在和其他的疫苗公司進行協商,但是仍然無法控制臺灣市民心中的恐慌心理。
三月接種疫苗可能性低,政客更在意疫苗是否為大陸製造
即使民進黨一直在安慰臺灣市民,但是仍然無法避免的遭到了市民的牴觸和質疑。有臺灣網友在網上諷刺民進黨當局:「老百姓在乎的是有沒有疫苗用,政客在意的卻是疫苗是否為大陸製造!」而臺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也對外表示,目前臺灣並沒有放棄和任何一家疫苗進行協商。此說法和陳時中絕不會公費採購大陸疫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臺當局前「疾管局長」蘇益仁也在公開場合表示,按照目前的形勢發展,臺灣想要在明年三月份前接種疫苗的可能性比較低,估計會等到明年六月份才能接種到疫苗。如果其他國家開始接種疫苗,而臺灣仍然落後一步,在解封邊境貿易的時候,可能會對臺灣的經濟造成衝擊。
文丨虎威軍 審丨綿羊
免責聲明:本文由兩岸直通車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信息參考來源:臺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