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餐乃外賣騎手之主要工作。外賣騎手在工作途中猝死,按常理該「騎手」所在的平臺當給必要的一定數額的賠償,以彰顯社會之公平與正義。
然近日,餓了麼一外賣騎手送餐途中猝死,該平臺卻稱:無僱傭關係,賠償2000。
外賣騎手,大多來自社會底層,風時來,雨裡去,憑著自已的勞動,養活自已與家人;因工而亡,卻因無所謂的「勞動關係」,僅得到區區2000元的補償,顯然有失社會公平,難怪乎社會對此議論紛紛。
然餓了麼公司之所以如此,並非空穴來風,對抗法律,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為,餓了麼公司也好、相應之平臺也罷,的確沒有與「外賣騎手」籤訂任何形式的《勞動合同》,而是這些騎手自已在平臺上注了冊。
按現行法律精神,衡量是否具有勞動關係,要以「勞動合同」的籤訂與否為標準;既然沒有籤訂《勞動合同》,自然也就不存在勞動關係;而無勞動關係,就給予一定的經濟慰問,已算仁慈意盡了,不但不該指責,而且還當為之點讚。
然冷靜分析,事實並非如此,雖說以是否籤訂《勞動合同》來衡量勞動關係,並沒有錯,但對事實上的勞動關係也需給予認可。外賣騎手,從外賣平臺上按的單,代表的是外賣平臺,將餐及時送達,並非是外賣騎手個人之行為,聽命於外賣平臺,接受著其無形的考核與監督,更為重要的還為公司創造了可觀的利潤,理應算著事實上的勞動關係。
伴著市場經濟的浪潮,為獲取更多利潤,類似餓了麼等公司,打著創新與現代企業的旗號,動起了用人的歪腦筋,打起了法律的擦 邊球;就此事件而言,顯然該公司是鑽了法律的空子,也折射出當前勞動法律上存在的漏洞。
此漏洞的存在的,看似小問題,卻令「外賣騎手」投訴無門、維權無路,嚴重地傷害了這些底層就業者正當權益,違背了社會公平與正義,影響著外賣業的健康發展,由此引發的後續問題,還殃及社會之穩定與和諧。
與社會快速發展相伴而生的外賣騎手,既極大地方便了消費者,促進了物流,助力著經濟的發展,為類似餓了麼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利潤,功不可沒,其正當權益理應得到尊重,受到法律的保護,理應及時堵上此「漏洞」。
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需要法律來規範;如果法律本身就有問題與漏洞,那麼勢必會影響其公平,從而傷及普及勞動者;為此,要廣泛收集整理意見與建議,激活民智,啟動立法程序,逐步將其漏洞補上。
法律本就具有滯後性,出現短板、漏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漏洞,視而不見;痛定思痛,立足長遠,要深入調研,多方論證,廣泛徵求意見與建議,集思廣益,重新審視,及時修訂完善,用立法之方式堵住此漏洞。
勞動創造財富,勞動換來幸福生活,任何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都應當得到法律的保護;因此,面對勞動法律上的漏洞,理應高度重視,加快立法進程,及時將「漏洞」堵住。(尚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