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要借跑步機大力擁抱線下,可用戶願意陪它跑出這條變現路嗎?

2020-12-15 IT鮮聞

運動類APP開始發力了。3月19日,成立已有三年的Keep 舉行了第一場戰略及新品發布會,推出首款智能跑步機K1,並打算擁抱線下。與此同時,同為運動類APP的悅跑圈宣布完成1億元C輪融資,欲發力線下體育服務產業,兩家之間的火藥味也是不小。而在一個月之前,咕咚也宣布完成了2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並將重點放在智能運動裝備上。

可以看出,無論是融資還是推出新產品,運動類APP開始思考自己的盈利模式,並將變現一事提上了日程。不過在這之中,IT內參最關注的還得數推出跑步機的Keep,這一條「跑」出來的變現路著實讓人有些好奇。

不走尋常路的Keep,想用硬體設備+健身房來突圍

事實上,運動類APP擁抱線下,並推出相關運動設備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憑藉智能硬體設備起家的咕咚,在廣告與電商之外,選擇了發力智能穿戴設備。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咕咚的收入中廣告和智能運動裝備各自佔比約在40%左右。2017年咕咚智能跑鞋銷售超過20萬雙,公司總營收約1.5億。

在此之外,IT內參了解到,咕咚也在布局相應的智能訓練課程,不過具體上線日期尚未確定。同時,咕咚在今年也將嘗試線下零售布局,包括開設店中店或智能運動體驗區等方式。

咕咚佔了一份先發優勢,與其為競品的Keep自然要另闢蹊徑。在推出智能跑步機前,Keep已經率先在線下進行了試水。其位於北京華貿中心東區4層的keepland目前已試營業一個多月,並於3月21日正式對外營業。

其創始人王寧認為,三年的時間,Keep已經積累了不少用戶,也有了線下的需求,部分用戶已經從家庭場景轉換到體驗空間。同時,Keepland會根據後臺數據,選擇社區、商場mall以及寫字樓等地開設線下店,保障用戶體驗。至於推出跑步機,王寧表示這是為了滿足用戶在家庭場景裡的需求。

如此一來,在運動類APP中,「硬體設備+健身房」的道路尚未有人嘗試,用戶已經突破1.2億的Keep基於自己的用戶數據,想要在此發力從而擁抱線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想法雖好,市場競爭卻不容小覷

值得注意的,「硬體設備+健身房」的道路雖在運動類APP中實屬別處心裁,但Keep將這一模式應用到線下後,卻要面臨著不小的競爭壓力。

首先從健身房來說,2017年是健身市場爆發的一年。乘著共享經濟之風,以覓跑、公園盒子為代表的小型化健身商業模式,已成為2017建體育領域的小風口。其中覓跑成立兩個月便完成了7500萬元的融資,國家隊入場,並在不久之後與達卡運動完成合併。目前覓跑已在北京、上海等地投放了數百個共享健身倉。

而走網際網路O2O模式的健身房同樣不容小覷。以99元包月的樂刻為例,去年10月,其完成3億元的C輪融資。截止那時,樂刻自建健身房數超過200家,覆蓋全國8個城市。從規模上來說,已是國內最大的一個品牌。樂刻披露的數據顯示,樂刻月度活躍教練數超過3000人,自主培訓孵化教練800人。

就更不用說我們熟悉的傳統健身房了,Keep若想要入局其中,競爭對手也是不在少數。何況從現有的信息來看,與傳統健身房布滿器械相比,Keepland相當於線下互動加強版的Keep教學,用戶在此根據Keep視頻進行學習。在此情況下,Keep又將如何說服用戶從家中的免費場景走向線下的付費場景呢?

另外Keep推出的跑步機,雖然主打智能化,價格也僅為1999元,看似並不貴。但對於想要健身的用戶來說,跑步機的體積是一個大問題,在一二線城市中,有多少人能夠有足夠的地方去放置這一機器?

IT內參在天貓輸入「跑步機」後發現,除了標價為1599的跑步機月售過萬,其他均在幾百——幾千之間,可見這一機器並不是必需品。

此外廈門等地已經開始興起了共享跑步機,據媒體報導,用戶可以選擇將跑步機等直接送到家中,不用了可退回,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鍛鍊。

在共享經濟的影響下,Keep選擇的兩條道路挑戰性都不小。能否繼續擁抱線下,就看Keep如何將自己的線上用戶轉向線下了。

相關焦點

  • 線上開花的keep如何在線下結果
    有大量註冊用戶、有大量數據的keep的如何變現現在是它的第一大問題。因為距離衍生金融業務太遠,所以大家通常採取的金融變現的方式對它並不適用,工具屬性更強的keep選擇重回線下產出果實。走這條路,keep是如何思考的2018年4月,一直走在線上的keep突然間在線下推出健身房品牌Keepland。當然在keep內部和向外宣傳時,為了和傳統健身房做區分是不允許叫健身房的,只能叫運動空間。與此同時它還推出了Keep 跑步機和體脂秤兩款智能硬體。
  • Keep把生意做到了線下 跑步機是一個好方向嗎?
    當天發布的第一款產品是王寧稱為「親兒子」的Keep K1智能跑步機。相較於市場上其他跑步機,K1的優勢在於與Keep App的連接。K1在軟體上加入了社交與挑戰功能,用戶可以線上挑選跑步地圖,和其他用戶在線PK。同時,Keep中已有的跑步指導課程也可延續使用。外觀上,K1的線條和色彩都採用了極簡的設計風格。
  • Keep線下小考:終極目標是要做成旗艦店
    店裡的小屏幕播放著keep的課程內容,和門口擺放的跑步機,提醒著用戶這家店和其他運動品牌店的差別。 另外一個期待是,他們希望這家限時店能為Keep真正進入線下零售業積累更多寶貴數據。 「一講到線下,就覺得應該是一個酷炫的線下的場地,往形象店和展覽廳方向想,這樣是不親切的。」在10月15日的媒體開放日接受群訪時,Keep 合伙人兼副總裁劉冬告訴記者,keep沒有將這家快閃店打造得更加概念化,而試圖讓它更像一家長期營業的實體店。
  • 剛開健身房的Keep又推智能跑步機,這次可能不會再成為晾衣架
    第一臺跑步機1965年就誕生了,由於它簡單易操作,同時人們又可以通過跑步機運動達到減肥、鍛鍊心肺的效果,如今已經成為健身房中最常見的運動器材,在普通家庭中也常見到它的身影。不過傳統跑步機在智能化道路上尚有不足,Keep最終選擇放棄智能手環推出跑步機,多半也是因為看中這一點。
  • 線上健身巨頭Keep坐擁2億用戶卻難變現,健身App如何出圈?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keep擁有2億用戶,流量已經不是Keep的主要問題,而是如何將2億用戶流量成功變現。 此前據彭博社報導稱,Keep考慮最快今年IPO。不過,Keep的負責人對此予以否認,稱暫時沒有此計劃。
  • Keep發力線下商業化,但要跟傳統健身房搶生意,它還有很多不足
    Keep經過三年的發展,實現了在線上積累一大批原始用戶,在擁有流量的前提下,如何快速實現商業變現這是它必須解決的。相對於傳統的線上產品,Keep要想開闢新的商業模式也並不容易,畢竟線上要麼走電商要麼走付費,然而走電商的途徑效果也並不如人意。
  • 從線上到線下,阿凡題如何探索「題庫變現」的第三條路?
    從線上到線下,阿凡題如何探索「題庫變現」的第三條路?,阿凡題如何探索「題庫變現」的第三條路?儘管並未賣力營銷,成立4年的阿凡題也已積累下6000萬用戶,並開始了自己的商業化嘗試。在競爭激烈的K12市場,阿凡題基於其積累下的題庫、系統與數據,衍生出了線上1對1、線下阿凡題教育和智能學習吧與To B輸出技術三種不同的商業模式。從題庫到在線1對1:智能化是核心「拍照搜題之所以這麼火,是因為它是K12線上產品中唯一能獲得大規模流量的產品。」
  • 能「keep變現」,才是資本眼中的好keep
    另從疫情中爆紅而又瞬間涼涼的「雲蹦迪」中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窺得一個事實,在偏線下體驗的生意中,線上收入遠沒有線下來的穩定、持久。這也就不難解釋,作為線上健身平臺的keep為何會開設keepland、keepstore線下門店了。
  • 產品分析:KEEP的商業布局
    keep是如何在短短的三年時間內做到用戶數突破一億多的用戶數,線上的產品結構和功能有什麼優勢?急需變現的keep為何將主戰場從線上轉向線下?Keep如何在線下重新定義傳統健身行業?KeepKit 硬體——健身相關的設備:把業務場景從 APP 繼續拓展到線下和硬體領域,最終將線上、線下和硬體產生的數據串聯起來,通過科技手段讓用戶獲得更好的運動效果。目前,已上線產品是跑步機。Keep 也會很快會推出帶有運動科技基因的手錶、手環等產品。AI 虛擬教練:Keep 即將上線的是 AI 虛擬教練的解決方案,即在線上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飲食、健身計劃。
  • keep大「瘦身」,keep還能keep住嗎?
    keep這一波開「猿」節流的操作讓不少人目瞪口呆,畢竟18年keep迎來快速擴張, 直接從年初200多人擴充到年底的800人。在網上一搜keep工作體驗,全都是一水的好評。在充當看客的同時,我們也不禁思索,keep真的keep不住了嗎?
  • Keep要瘦身
    看似一個極其合理且多元化的營收結構正式keep今天裁員的原因。2014年9月keep上線,憑藉極簡的產品設計,keep在用了2年半的時間就將用戶做到了1億,keep速度成了健身領域獨特節奏,但也就是在此時keep完成D輪融資之後,看著過億的流量,它開始膨脹了。以線上APP為出髮帶點。
  • Keep智能跑步機怎麼樣?Keep跑步機K1體驗評測
    而與傳統戶外跑步相比較,跑步機來進行跑步具有更佳的運動體驗。不僅僅是因為室內跑步的可控性高,一些功能也使得跑步的體驗大大提升。當然限於家庭居室條件,很難將大型的商用跑步機帶回家中,但小型的家用跑步機也依然有不遜色於商用跑步機的體驗。尤其是智能化領域的不斷推陳出新,在小型家用跑步機上實現智能化操縱也已經不是難事。
  • 變現能力缺失的keep,如何滿足資本的期望?
    對於健身行業來說,「健身直播」這劑「救急藥」究竟有沒有效,頗為值得關注。今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許多線下健身房的本就不樂觀的生存環境變得更加惡劣,在疫情防控期間,Keep們也需要更多流動資金以面對未來的風險。對於剛剛經歷過「裁員風波」的keep來說,在生存壓力下,變現的需求也前所未有的迫切。
  • Keep不想再是一個「App」,它的運動產品賣得怎麼樣了?
    App是Keep最早也最核心的業務線,家庭和城市兩條業務線加入之後,它成為一個愈發龐大的運動領域的「商業綜合體」。健身愛好者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想要的大部分服務,除了App內的各種指導課程,家庭業務線包括智能硬體、運動周邊、輕食等一切圍繞個人運動需求的產品,城市業務線則提供了線下的大型運動空間Keepland。
  • Keep完成8000萬融資 專家:借當下紅利拓用戶增量
    分析認為,Keep這類的網際網路健身運動品牌在經歷早期的用戶積累後,需要外擴更多的消費場景,尋求用戶增量的新路徑,或是強化內容的粘性,提供等多的增值服務以實現變現。公開信息可見,在E輪融資前,Keep已完成六輪融資,累計融資1.87億美元,上一輪融資還是在2018年7月,為高盛領投的1.27億美元D輪融資。
  • Keep再獲資本8000萬美元加持 流量思維變現難
    商業化方面的多種探索,讓其變得日益臃腫,與此同時,在用戶使用層面出現一系列問題,最終在2019年底出現規模較大的裁員瘦身。   雖然稱霸了網際網路健身這條黃金賽道,但已經融到了E輪的Keep,奔跑起來並不容易。   兩億用戶大市場   Keep的誕生恰逢網際網路創業的好年頭,新用戶、免費、資本推動的補貼鋪天蓋地。
  • Keep要開線下店了,傳統健身房的新機遇要到了
    在經歷了廣告電商的試水之後,Keep同時邁出了線下開店的大跨步。根據王寧介紹,Keep2018年推出健身硬體產品系列KeepKit,包括即將開售的Keep智能跑步機等家用健身設備。Keepland則是其線下門店系列,目前智能化小團課是其線下主打產品。
  • 一臺智能家用跑步機應該是怎樣的?Keep跑步機使用體驗
    如今很多做「軟體」的網際網路公司開始做「硬體」, 此前Keep已經在售賣一些健身周邊產品,去年8月Keep宣布用戶過億,也發起投票讓用戶選出最想要的智能運動設備。排名第一的智能手環已然昨日黃花,Keep最終根據用戶提交的數據選擇了排名第二的跑步機——於是就有了這臺家用智能跑步機。
  • 咕咚要和keep們剛正面,閃電戰還是持久戰?
    但keep在智能硬體上的進度卻要慢不少,第一款智能硬體K1智能跑步機誕生在今年,加上剛剛發布的體脂秤,keep顯然距離「智能硬體生態」還有一段距離,走的太慢了,這與其以往在健身領域快跑的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咕咚走了八年,keep才走了三年,也許時間是一個很好的解釋。
  • Keep是如何做到用戶快速增長的?復盤這4個理論!
    品牌增長四:跨界合作2016.5.14-5.20 keep 與優衣庫的開展了跨界性合作;活動規則:用戶通過Keep跑步功能跑出「U形」軌跡圖,在社區#跑出優表現#話題下分享軌跡圖,抽送優衣庫的獎品。可以看出,這個話題的閱讀量超過136萬次(當然,這個數據距離現在太久遠了,採納度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