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帶上女兒一起,去了趟三亞,和揚州關注家庭教育學習的爸爸媽媽一起,在愛飛揚團隊老師的帶領下,參加為期六天五晚的學習,玩得很愉快,學習上也是滿載而歸,關於世界和生命,隨著回來後的復盤,我都有了不同的感觸和體會。
參加過人生告別會,我對生命有了不一樣的領悟。
曾經的我忙忙碌碌,人云亦云,用別人的頭腦思考自己的人生,用別人的嘴過自己的日子,總覺得自己過得還不錯。
隨著學習的深入,一個個問題呈現在眼前,抽絲剝繭後,我想要尋找到那個真正的自我。其實只要拋開紛雜,靜心思考,遵從自己的內心感受和召喚,就可以了。
永遠不要想著改變別人,不要想著去得到別人的認可,也不要去遷就別人。人生無所謂優秀,更無所謂別人的看法。
然而,幾十年沉澱下來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讓我們越來越習慣地活在了世俗裡。要與時俱進,不斷用新思維、新知識和新習慣去衝擊、替換。
教育具有緩發性,從知道到做到也需要時間,只要始終保持有意識,時間能證明一切。
我們出生在物質匱乏的時代,潛意識裡始終覺得物質是第一位的,而精神在其二,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物質生活的富足,精神需求已浮出水面不斷敲打著我要改變。
孩子成長中給我帶來的困惑,已經不停地在提醒我要改變了,她用行動告訴我:「媽媽,你的物質供養已經不能滿足我的生長需求,我要精神營養,我需要精神供給。」
可是,我心愛的孩子,媽媽沒有,媽媽給不了你,媽媽的內心非常無助,愛也是匱乏的。好在走上了家庭教育學習的道路,在博瑞智,我遇見了一群抱團成長的家人,在這裡我看到了一束光,指引著我前行,並且給了我無數力量。
用知識來豐盈自己,尋求物質供給和精神世界的平衡,當自己的精神富足了,我才能給得出。
一直以來,我以為女孩要富養,是物質生活的供應,學習了之後才明白,精神的富足和靈魂的豐盈,對孩子的滋養更深切。
把生活還給孩子,創造情境讓孩子從生活中去體會有愛的精神世界,讓孩子的精神日益富足起來,這比任何優越的物質條件都重要。
學習後我才知道,人的大腦儲存了很多潛意識的內容。
人類90%的行為都是受潛意識支配。意識是主人,潛意識是反應遲鈍、聰明絕頂、無所不能、絕對忠誠的僕人。意識是園丁和種子,潛意識是花園的土壤。
我們的意識在潛意識的土壤裡種下什麼種子,潛意識就會長出什麼植物,種苗得苗,種草得草。可得鮮花也可得毒草,看你種什麼。
莎士比亞說:我是心靈的園丁。
我們要有意識地從對生活的抱怨變成感恩,在平凡的生活中尋找自己每天的小確幸,把自己變成一個正能量磁場,做好自己,影響家人,從而改變家庭氛圍。
人在遊泳時,放下恐懼,全身心地放鬆自己,身體就會自然而然地飄在水面。
反觀自己,一直被生活中的紛擾和孩子的情緒牽扯著,像個猴子一樣蹦來蹦去的,心神不定,常常影響自己的判斷。
當我意識到這一點時,就靜下心來,耐心地做好自己,愛滿自溢,用愛心去對待家人和身邊的人。
知道一定深度,一點一滴有意識地去踐行,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把做對的事情反覆做,做錯的事情慢慢少做,最後到不做。有限的時間要用在做有意義的事情上。
經過45天高密度、多層次的家庭教育學習,此刻我的大腦新舊觀念是相互衝擊的,要不斷地梳理和反思,進行適當取捨,不斷運用落地生根,直到變成自己固有的東西。
當自我觀念和行為上升時,自然而然就會思考自己的問題,充分調用外部資源去分析問題,高度不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提升。能量不夠了,就從課本中去找,從課堂中去找,從身邊同頻同行的人中去找,向高能量的人請教、交流,很快就又滿血了。
走在學習的路上,成長自己,傳遞美好和幸福,從開始到現在,直至未來,我都深信孩子會越來越好,我的家庭會越來越好。
作者:陳媽媽
編輯:陪伴
關注 ,每天為您分享家庭教育、校園資訊、學習方法、個人成長等相關內容,陪伴孩子,成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