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讀書使人明智,旅行讓人開闊
還記得小時候春遊的情景嗎
春遊的頭一天晚上是睡不著覺的
然而現在很多的孩子
都沒法體會到春遊秋遊的感受
設想一下
如果把天地變成孩子們的課堂
大自然成為我們最好的老師
這樣的學習過程孩子們會不喜歡?
研學旅行的歷史淵源
在中國歷史上,學習和遊歷始終是相輔相成的。最早的研學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孔子率領眾弟子周遊列國,增進弟子的學識,培養弟子的品質,開闊弟子的眼界。
後有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雲遊四海,留下了傳世名作《道德經》。
「詩仙」李白更是在二十四歲時,離開故土,遊歷大江南北,結識了知心好友,並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研學旅行,讓教育走出圈養
研學即研究性學習,又稱探究式學習。是在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學習環境中,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主動探究、主動學習的歸納式學習過程。
研學旅行即是「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也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相銜接的實踐性學習形式。
從本質上而言,研學旅遊就是一個「移動課堂」,「旅遊」和「教育」同時進行。讓同學們走出校園,步入社會大課堂,在旅行中增長見識,在實踐中快樂成長。
換句話說,研學產品其實是以文化作為載體的教育產品。
近年來我國教育模式開始由傳統「應試教育」模式向「素質教育」模式轉變。
研學旅行作為撬動素質教育的槓桿,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補充,對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影響深遠,這正是研學旅行的目的。
那麼,研學旅遊究竟意義何在?
集體生活:首先,能讓孩子以集體生活的形式,去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探討學習,這是一種形象而又生動的「課堂」,是學校生活的生動延伸。
而這種集體生活是孩子成長歲月中非常珍貴的記憶,集體生活培養出來的團隊觀念和整體意識也是孩子「長大成人」的重要標誌。
讓知識走出課本:研學旅遊,還有一個重大的意義在於:讓課本上的知識「鮮活」了,讓歷史上的人物走下了「課堂」,變得可以觸摸,可以感覺。
當原本一些在課本上通過文字感知的景色展現在學生面前時,他們對課文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入。
參加研學旅遊對孩子有哪些好處
1、挑戰自我:讓孩子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時,挑戰戶外攀巖、雲梯,戶外生存,水上槳板,掌握水陸空勇士全技能,戰勝自我!
2、野外實踐:在野外環境中體驗整個荒野生存過程,讓孩子懂得如何把「知道」變為「做到」,學會生存技能,把知識變為資源!
3、獨立自主:現在家長往往給孩子提供了除學習以外的一切服務,許多孩子都沒有需要自己解決問題的觀念和習慣,參加研學旅行正好可以孩子一個好機會。
4、學會感恩:現在孩子都父母掌心的寶貝,生活中都被呵護在對象,參加研學旅行可以讓孩子意識到父母辛苦,是溝通親子關係的良好渠道。
5、磨練意志:孩子們平時習慣遇到問題就讓父母幫忙完成,更沒有吃苦的意識,參加研學旅行可以讓孩子意識到要完成任務必須服從,必須堅持。
6、團隊榮譽:當今社會已經由個人傳奇時代向英雄聯盟時代轉變,參加研學旅行可以讓孩子提高團隊協作意識,學習到團隊配合的技巧,感受到團隊榮譽感。
做大自然的朋友
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
幗藝師徒會
暑期研學旅行,開始報名啦
活動時間
第一期:2020.7.31—2020.8.2
第二期:2020.8.14—2020.8.16
(三天兩夜)
全國諮詢熱線
4008-275-661
(聯繫我們可獲得更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