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旅行教育丨讓孩子探索世界 讓教育留下撼動

2020-09-13 元元Cy

研學旅行是一種「旅遊+學習」模式。具有中國特色的研學旅行已經成為中小學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研學旅行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傳統遊學,體現了「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研學旅行成為素質教育的創新內容、方式。

研學旅行對提升中小學生的自理能力、團隊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圖為河源巴伐利亞莊園研學旅行活動

研學旅行主要由學校根據區域特色、學生年齡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研學旅行知行結合的創新型教育方式,有利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有益於提升新時代中小學生的文化素養。在中小學開展研學旅行,能豐富中小學的文化生活,能讓素質教育變得可視化;這既是創新型教育方式,也是旅遊業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旅遊教育」業務服務於成長中的青少年群體以「立德樹人」和「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為研學原則,著眼於一代人的綜合素質的整體提升,以有計劃地組織中小學生研學旅行,以傳承紅色基因、傳統文化尋根及鄉村振興為主要內容,對不同年齡段青少年研發有豐富內涵的研學旅行產品。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把安全管理作為核心要務,充分調動青少年自我管理的積極性,把工作對象有效轉變為工作力量,成為開展研學旅行的核心競爭力,為廣大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做出重要貢獻。

河源巴伐利亞莊園:走進自然+文化體驗+歡樂縱享,這裡既保留「遊」的樂趣,又感悟自然世界的研學趣味。

巴伐利亞莊園體育公園擁有七片國際標準的專業木球場,22公裡自行車綠道、15公裡徒步道路,符合賽事標準的網球場、籃球場等,充分將大自然和教育相結合,採用體驗式趣味研學方式,讓同學們在體驗戶外的樂趣之外,同時親身探索大自然的奧妙,讓孩子們在玩樂的過程中,能夠學會學習,學會思考,提高團結協作、艱苦樸素意識,提升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比如:在研學旅行教育中,可以讓孩子探索世界一一恐龍文化。孩子們通過系統的參觀學習和短期培訓,加強對河源恐龍文化的認知和理解,增強青少年服務社會的意識,培養小主人翁精神,在社會實踐中增強社會科學知識,提升綜合素質。

恐龍文化館展現了河源作為中國恐龍之鄉的文化價值和魅力。對恐龍的印象都來自於影像或者博物館的化石和模型,孩子們都對恐龍的特別迷戀,喜歡讀恐龍的繪本,看恐龍的動畫片,買恐龍的玩具,收集恐龍的小模型,聚在一起談論恐龍,張牙舞爪扮演恐龍……

以研學為目的,帶著問題欣賞客家傳奇演繹《家·源》劇場,用一個旁觀者的身份,身臨其境,了解客家傳統歷史文化,感受古人的智慧以及生活方式,感受客家建築「圍屋」文化的偉大,提升對河源恐龍文化的認知水平和探索能力,讓文化傳奇不再只存在腦海,而是在切身感受中。讓生動的教育留下撼動。

相關焦點

  • 研學旅行,讓教育走出圈養,讓孩子走近世界
    「詩仙」李白更是在二十四歲時,離開故土,遊歷大江南北,結識了知心好友,並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詩篇。研學旅行,讓教育走出圈養研學即研究性學習,又稱探究式學習。是在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學習環境中,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主動探究、主動學習的歸納式學習過程。
  • 文旅+教育 海南打造研學旅行品牌
    3月30日,人大附中海口實驗學校組織一年級學生走進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進行研學旅行。   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相關負責人介紹,園區專門準備了學習任務單——「瘋狂動物城居民手冊」,讓小朋友們帶著問題去探索神奇的動物世界,啟發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創作力。每一個順利完成「任務」的孩子都會得到一張「獎狀」作為結業證明。
  • 荷潔:破局後疫情時代研學旅行教育
    中小學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把學校教育搬到校外來實施的一種創新形式,是綜合實踐育人的一個有效途徑。2020年7月,教育部印發了《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加快了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的步伐。實踐證明,研學旅行是提高中小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教育方式之一,並且有利於新高考改革,它有機的將校內教育和校外教育結合起來,開創了教育的新形式。以湖南省為例,湖南作為全國教育大省,研學旅行教育的發展速度尤其突出。
  • 研學旅行變成了春遊升級版?真正意義的研學旅行應該做到這幾點!
    「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
  • 江西萍鄉:"研學旅行"實踐教育熱 "星光優才"成香餑餑(圖)
    「曾經我認為我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壞的父母、也是最糟糕的父母,通過這次夏令營,我了解到我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沒有之一,而且自從我出生那一刻起他們就對我進行了投資,長大以後我一定會回報他們。」通過六天的研學實踐教育,在感恩教育環節,來自安源中學高三畢業生陳贇說出了自己的感慨。
  • 承德牽手博大未名樂航教育集團開展研學旅行
    依託本地優勢資源,探索研學旅行,在中小學生中開展體驗教育,將承德市打造成全國體驗教育的天堂,這是博大未名樂航教育集團在1月21日承德市召開的「全國體驗教育峰會暨體驗教育成果轉化會」上的戰略提法,計劃將其在秦皇島市開展體驗教育取得的豐碩成果逐步在承德市轉化落地,未來將建設多個中小學生體驗式素質教育課程基地和配套的課程體系,為承德市中小學生提供優質的體驗式素質教育服務。
  • 木雕小鎮煉成記關鍵詞之三:研學丨傳統文化+教育 探索研學新模式
    近年來,研學旅行成為教育行業的一個熱門話題。木雕小鎮依託東陽市傳統木雕文化優勢,豐富「傳統文化+教育」的內涵,積極爭創省級中小學生研學教育基地,打造學生的「第二課堂」。「對中小學生而言,在狹小教室裡待得太久,無論是思想還是視野都會受到局限,唯有走出去,才能喚起內心的大格局,學校教育才能回歸到教育的本質和本真。」江北初中校長金海強表示,上次初一學生的研學活動,他全程參與,覺得這樣的活動既能幫學生開闊眼界,又能活躍思維,當場就確定木雕小鎮為江北初中校外實踐教育勞動基地,此次又組織了初二學生前來研學。研學活動豐富多彩。
  • 研學旅行的推廣有效彌補課內程式化教育的不足
    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張靜)2018年11月10日 ,久雨後的南京沐浴著初冬暖陽,值此風和日麗之際,我們迎來了由新華報業傳媒集團主辦,中國江蘇網和南京晨報承辦的「2018江蘇首屆研學旅行高峰論壇」,這場籌備多時的研學論壇在各方期許下拉開帷幕。省教育廳、旅遊局、學校和研學機構匯聚一堂,就研學旅行這一新興教育模式共同把脈。
  • 依託大學之城優勢 開拓「科教研學」特色 洪山區舉辦「科教研學旅行」論壇
    9月18日,洪山區舉行「依託『大學之城』地域優勢,開拓『科教研學』場域特色,引領『服務產業』優質發展」主題論壇活動,研學旅行服務機構、研學基地、學校、專家面對面交流,探討如何讓洪山科教資源的的場域優勢與研學旅行的市場需求有機融合,助推洪山教育「立德樹人」譜寫新篇章。
  • 無錫:積極推進研學旅行和社會實踐教育工作
    『研究性學習』和體驗式旅行相結合的社會教育實踐與文旅活動,更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銜接的學習與旅行方式;是一種新時代的生活方式,也是旅遊行業的亟需拓展的『新業態』與有待探索的『新空間』。」會上提出了《關於推進無錫市研學旅行社會實踐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形成了《無錫市研學旅行社會實踐教育基地(營地)建設、管理和服務規範》,明確了「研學旅行社會實踐教育工作」目標:以「不斷滿足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為指導思想,以深化教育改革和旅遊業轉型升級「雙輪驅動」,以「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為抓手,適應新時期研學旅行的新需求,建立「政府主導、產業主體、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新機制,推進研學旅行社會實踐教育的新發展
  • 2018中國教育明德論壇研學主題峰會: 研學旅行如何與學校課程相結合
    3月23日——24日,由 長沙 市天心區教育局和 國內研學教育專業機構世紀明德舉辦的2018中國教育明德論壇研學主題峰會暨第一屆中國「研學旅行與營地教育學習論壇」在湖南省長沙市舉辦。如何在路上打造更好的課堂,做更好的課程建設,這是我們需要進一步去思考和探索的。因為我們學校在研學旅行這一塊是剛剛起步,所以今天我上來是抱著學習的態度,我就先拋磚引玉,謝謝主持人。蔡美玉:謝謝謝校,謝校提到幾個關健詞,主體、主動、主導,他會涉及到孩子本身及學校和老師,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會涉及到研學旅行服務機構。
  • 河北承德牽手博大未名樂航教育集團開展研學旅行
    依託本地優勢資源探索在中小學生中開展研學旅行,嘗試性將承德市打造成全國體驗教育的天堂。這是博大未名樂航教育集團近日在承德市召開的全國體驗教育峰會暨體驗教育成果轉化會上勾畫的發展藍圖。
  • 無錫市召開研學旅行社會實踐教育工作推進會
    ,召開「無錫市研學旅行社會實踐教育工作推進會」。;是一種新時代的生活方式,也是旅遊行業的亟需拓展的「新業態」與有待探索的「新空間」。:以「不斷滿足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為指導思想,以深化教育改革和旅遊業轉型升級「雙輪驅動」,以「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為抓手,適應新時期研學旅行的新需求,建立「政府主導、產業主體、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新機制,推進研學旅行社會實踐教育的新發展,拉動研學旅行社會實踐教育的新消費,構建研學旅行社會實踐教育的新優勢,推進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和全市旅遊度假目的地城市的建設。
  • 昆明研學教育基地
    研學旅行遵循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要求受教育者走向大自然、走向社會,對自然萬物進行直接的接觸與觀察。研學旅行通過精心設計課程,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以一種旅行的方式感知周圍的世界,並在充滿體驗感知的過程中獲得成長的快樂。
  • 為什麼說研學旅行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徑?
    研學旅行的培養目的與我國學校德育的培養目的有著高度契合,研學旅行秉持「在環境中教育」的思想,將學生置身於社會與自然之中而對這一概念的認知深度和廣度直接影響了學生能否形成全面看待所處在的環境中問題的意識、能否具備解決實際環境問題的能力以及能否養成環境素養和責任,研學旅行課程設計符合中小學生發展階段,學生在研學旅行的實踐中,很容易對環境道德提升認知,培養孩子健全完善的道德人格。
  • 怎樣設計研學旅行課程——「教育+文旅」深度融合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新時代下的「遊學」——研學旅行需求越來越大,已成為文化、教育、旅遊界的重要課題。2013年2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國民旅遊休閒綱要(2013—2020年)的通知全國印發了《國民旅遊休閒綱要(2013—2020年)》,綱要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設想。
  • 博大樂航:首推研學導師培訓認證,提升研學旅行教育價值
    當下,在中小學綜合素質教育中,研學旅行這種方式成為了一個熱門的話題,好像只要帶學生走出校門的活動都可以稱作研學旅行,只「遊」不「學」的現象非常普遍,我們不禁要思考,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些「不達標」的研學旅行?應該怎樣實現研學旅行的教育目標和教育價值?研學導師應該由誰來扮演?又應該具備怎樣的技能與資格?
  • 河南省首屆中小學生教育、國防公益研學旅行暨社會實踐高峰論壇
    此次河南省首屆中小學生教育、國防公益研學旅行暨社會實踐高峰論壇將國防教育、研學旅行與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旨在順應新時期、新形勢要求,共同促進國家教育事業快速發展。 河南省黃絲帶研學旅行研究院副院長潘國亮稱,對於5A級志願者,很多的家長說,孩子都是從初中的時候就開始當志願者,一直堅持到了高中,並根據孩子的情況考慮讓孩子到圖書館、學校、地鐵、火車站等地方當志願者,可見家長對孩子參加實踐的重視程度。河南省黃絲帶研學旅行研究院開展公益志願研學旅行,為青少年學生高考助力,並提出:提高一分,幹掉千人的口號。
  • 研學旅行課程設計交流會在京召開
    華夏幸福教育總顧問總督學、原人大附中副校長肖遠騎基於個人旅歐經歷及多年對外輸出中國文化的經歷,揭示了研學旅行課程的要義:「適合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具備教育性、價值性,可以幫助學生在當今世界中找到自我的位置和歸屬感。」
  • 福建省華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入選第三批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8月28日,福建省教育廳發布《第三批福建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名單的通知》。經省專家組評審、會議研究、公示,確定由網龍星際研學項目組申請的福建省華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入選福建省第三批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