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旅行是一種「旅遊+學習」模式。具有中國特色的研學旅行已經成為中小學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研學旅行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傳統遊學,體現了「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研學旅行成為素質教育的創新內容、方式。
研學旅行對提升中小學生的自理能力、團隊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圖為河源巴伐利亞莊園研學旅行活動
研學旅行主要由學校根據區域特色、學生年齡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研學旅行知行結合的創新型教育方式,有利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有益於提升新時代中小學生的文化素養。在中小學開展研學旅行,能豐富中小學的文化生活,能讓素質教育變得可視化;這既是創新型教育方式,也是旅遊業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旅遊教育」業務服務於成長中的青少年群體以「立德樹人」和「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為研學原則,著眼於一代人的綜合素質的整體提升,以有計劃地組織中小學生研學旅行,以傳承紅色基因、傳統文化尋根及鄉村振興為主要內容,對不同年齡段青少年研發有豐富內涵的研學旅行產品。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把安全管理作為核心要務,充分調動青少年自我管理的積極性,把工作對象有效轉變為工作力量,成為開展研學旅行的核心競爭力,為廣大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做出重要貢獻。
河源巴伐利亞莊園:走進自然+文化體驗+歡樂縱享,這裡既保留「遊」的樂趣,又感悟自然世界的研學趣味。
巴伐利亞莊園體育公園擁有七片國際標準的專業木球場,22公裡自行車綠道、15公裡徒步道路,符合賽事標準的網球場、籃球場等,充分將大自然和教育相結合,採用體驗式趣味研學方式,讓同學們在體驗戶外的樂趣之外,同時親身探索大自然的奧妙,讓孩子們在玩樂的過程中,能夠學會學習,學會思考,提高團結協作、艱苦樸素意識,提升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比如:在研學旅行教育中,可以讓孩子探索世界一一恐龍文化。孩子們通過系統的參觀學習和短期培訓,加強對河源恐龍文化的認知和理解,增強青少年服務社會的意識,培養小主人翁精神,在社會實踐中增強社會科學知識,提升綜合素質。
恐龍文化館展現了河源作為中國恐龍之鄉的文化價值和魅力。對恐龍的印象都來自於影像或者博物館的化石和模型,孩子們都對恐龍的特別迷戀,喜歡讀恐龍的繪本,看恐龍的動畫片,買恐龍的玩具,收集恐龍的小模型,聚在一起談論恐龍,張牙舞爪扮演恐龍……
以研學為目的,帶著問題欣賞客家傳奇演繹《家·源》劇場,用一個旁觀者的身份,身臨其境,了解客家傳統歷史文化,感受古人的智慧以及生活方式,感受客家建築「圍屋」文化的偉大,提升對河源恐龍文化的認知水平和探索能力,讓文化傳奇不再只存在腦海,而是在切身感受中。讓生動的教育留下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