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張靜)2018年11月10日 ,久雨後的南京沐浴著初冬暖陽,值此風和日麗之際,我們迎來了由新華報業傳媒集團主辦,中國江蘇網和南京晨報承辦的「2018江蘇首屆研學旅行高峰論壇」,這場籌備多時的研學論壇在各方期許下拉開帷幕。省教育廳、旅遊局、學校和研學機構匯聚一堂,就研學旅行這一新興教育模式共同把脈。此次討論平臺的搭建,旨在更好地為我省研學旅行蓬勃發展指明方向,為各學校、研學機構開展活動提供可借鑑意見。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進一步深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研學旅行」應運而生。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個部門印發了《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中,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要求各地採取有力措施,推動研學旅行健康快速發展。政策一出臺,便受到各方關注。把學生融入社會大課堂,會受到怎樣的效果?帶著疑問和探索,眾多中小學校長來到了論壇現場,尋找想要的答案。
豐富多彩的研學活動可有效彌補課本內容匱乏
記者採訪了參加本次論壇、來自蘇北某實驗小學王校長時,他坦言:「當今社會處於高速發展時期,各種新鮮事物層出不窮,課本上的知識呈現的多是前人的理論經驗,無法與日新月異的事物有效銜接。因此,研學旅行便成為彌補這一缺陷的有效手段。研學旅行的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可以緊跟時代步伐設計活動內容,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吸收課本之外的知識,從而彌補課本內容的匱乏。」
追本溯源,研學旅行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傳統遊學、「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為素質教育的新內容和新方式。開闊眼界、增長見識、這種形式是一種活生生的課堂,是學校程式化教育的補充。此外,這種短暫的集體生活方式下培養的感情,在孩子成長歲月中也是一段珍貴的回憶。
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當下,研學旅行的問世,無疑為呼喊多年的素質教育找到突破口和實施方法,受各方關注也在情理之中,其如火如荼之勢順應了教育發展的需要。
知識融合、深度實踐體驗、結合課本成為研學產品設計標籤
研學旅行得到了中小學校長的高度認可,基於這樣的背景,研學產品應運而生。來自南京知行研學的負責人胡健也參加了本次研學論壇,他向記者介紹道:「為了滿足研學的需要,我們整合了夫子廟文旅集團旗下景區和文化資源,精心打造多款研學線路產品。在設計研學產品時,注重跨學科的知識融合、深度的實踐體驗和高度的歷史還原性等特點,目前我們打造的以國學為主題的《狀元養成記》,在課程設計上得到了文化部國學中心的專家指導,市場反響較好,受到了學校和家長的好評。」
有現場嘉賓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研學旅行對於當前發展教育與旅遊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針對不同的群體需求,轉變發展方式,把旅遊景點與課本結合起來,在課本中學習知識,在旅行中踐行,做到「知行合一」,促進孩子健康成長,正是它的意義所在。江蘇是教育大省,擁有全國最好的人文旅遊資源,研學旅遊完全有條件走在全國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