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旅行變成了春遊升級版?真正意義的研學旅行應該做到這幾點!

2020-12-18 研學旅行內參

春光明媚,大地新綠,正是賞春踏青的大好時節。

不少中小學的研學旅行正在火熱籌劃中。據了解,許多學校把研學旅行包給旅行社,景點由旅行社選,路線由旅行社定,對於研學大多是要求學生要認真觀察、作好記錄,回校後上交遊記或心得而已。

如此研學旅行,只不過是春遊的升級版,算不上真正意義的研學旅行。

「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不難看出,研學旅行的目的性、開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實踐性等特點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要義相吻合,旨在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自主構建和提升,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

研學旅行是研究性學習的校外延伸,學習和研究才是目的,旅行不過是學和研的方法和手段。因此,研學旅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春遊、秋遊,也不是把學校課堂機械地搬到校外,而是一門融所有學科探究活動為一體的高綜合性實踐課程。

開展研學旅行,使學生行有所學、研有所獲,最起碼要實現這幾點:

選準基地研學旅行是學生到校外去進行探究性學習,學生所去的地方一定要有學習的價值,必須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探究的欲望,方便學生進行廣泛而深入的探索研究。因此,研學旅行的目的地要與學生所學的知識密切關聯,有探究點、研究面,讓學生運用校內和課內所學知識展開探索與研究,得出有價值、有意義的結論。

要有教材研學旅行既然是一門課程,就要制定出相應的課程標準,編寫出一套目標明確、內容豐富、與研學基地路線等融合統一、操作性強的研學旅行教材,為學生探究提供可視、可觸的切入點,為開展探究性學習提供參考和借鑑,不要讓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摸著石頭過河」,淪為一種空洞的形式。

師資力量對學生來講,研學旅行是一門全新的課程,學什麼、如何學、研什麼、怎樣研等單靠學生自己摸索顯然會事倍功半甚至無功而返,如果只是把學生交給導遊,那麼就根本無法實現學研的目的。導遊不是導師,他們的任務只是對景觀進行簡單、客觀的介紹,無法將學生引入研探的殿堂。對普通老師而言,邊旅邊學,邊行邊研的教學模式也是新事物。因而,研學旅行要達到預期目標就要先行培訓一批研學旅行指導教師,讓他們掌握研學旅行這種新課的新上法,摸索出一套引領學生發現、探索、研究的行之有效的探研模式。

資金保障各地政府要在基地建設、車輛出行等方面給研學旅行提供足夠的資金保障。比如貧困學生,在交通和生活方面的費用上是不足的,以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圓滿地完成研學旅行課程的學習,做到一個學生不能少。

考核機制研學旅行不是簡單的春秋遊,不能只讓學生交一篇遊記或心得就算合格。要建立健全對學校、教師、學生的評價考核機制,特別是對學生研學旅行的參與情況、研旅表現、研究情況、研究結果、素養提升等方面,在量和質上都要有一個全面、科學的考量和評估,記入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檔案,作為考核評定、升學評優的參考依據。

文章來源丨時間號:小天使的成長

統籌丨郭新彥

相關焦點

  • 研學遊學春遊有區別嗎?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組織研學旅行該收費嗎?
    關於青少年的研學旅行,小編一鹿依然還有些想法想和大家探討,這也是在最近的研究中發現的。雖然這些需要探討的問題與先前相關的文件觀點有些不同,但事實上社會中絕大多數機構都是這麼操作的,所以今天想和大家一起來聊一下。
  • 四川中小學「春遊」有望回歸:教育廳鼓勵 「研學旅行」
    如今,這一現狀有望改變。  2月25日召開的2016年四川省教育工作會議提出,我省鼓勵和支持學校開展研學旅行。省教育廳新聞發言人張瀾濤表示,希望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鼓勵學生多出去走走,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多方面的綜合能力。  對此,你怎麼看呢?
  • 研學旅行,讓教育走出圈養,讓孩子走近世界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讀書使人明智,旅行讓人開闊還記得小時候春遊的情景嗎春遊的頭一天晚上是睡不著覺的然而現在很多的孩子都沒法體會到春遊秋遊的感受研學旅行即是「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也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相銜接的實踐性學習形式。
  • 研學旅行課程定位應該以什麼為標準?
    然而,縱觀當前的研學旅行市場,很多組織者並沒有真正理解這項活動的含義,往往將研學旅行變成了「旅行」。市場的認識模糊會對研學旅行事業的發展造成極大的阻礙,那麼研學旅行的課程定位應該是什麼樣的呢?1.學習+旅行=研學旅行教育研學旅行是研究性學習與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教育活動。
  • 研學旅行手冊應該如何設計?
    這就要求研學旅行活動必須有一個載體,來記錄活動過程相關內容和資料。研學手冊就是一個極好的載體,它是研學旅行學習過程最直接、最具體的體現,既為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提供方向性的指導,又為學生提供了研學必要的基礎性資料。對學生個體來說,還可以記錄其成長足跡。研學手冊是研學旅行不可或缺的好幫手,那麼,教師如何制定研學手冊呢?
  • 「中歐研學」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必修課程,關於研學旅行五大問題
    研學旅行活動要經過科學的設計,符合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研學教師或輔導員通過活動引導學生在實地活動中探究科學知識、鍛鍊科技技能,靈活運用解決實際問題,實事求是遵循自然規律。(2)課程性。研學旅行應該根據教育行政部門的規定,將活動課程化,注重學生的參與和體驗。
  • 未名研學:重新審視研學旅行,實現實踐育人的根本任務
    教育部等11部委在2016年底聯合發布了《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2017年,又出臺了《中小學綜合實踐課程指導綱要》。這兩個文件對於規範研學旅行具有重要的指導性意義。目前,研學旅行逐漸升溫,研學市場越來越大,在飛速發展的同時,有必要對於如何辦好研學旅行這件事進行重新審視——怎樣才能讓學生在研學旅行中真正有所收穫?
  • 研學旅行的意義遠比你想像的更加重要
    研學旅行樹立學、思、遊相互促進的觀念,走出從學校到學校、從課堂到課堂的封閉圈,不斷第拓展教育的邊界,引領學生走出學校的教室,走向更為廣闊的天地,在真實的情境之中體驗、合作、探究,真正形成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 孩子為什麼要參加研學旅行?如何選擇研學旅行機構和產品?
    如何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研學旅行……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什麼是研學旅行?研學旅行由古代遊學、近代修學旅行逐步發展而來。2013年,國務院正式提出研學旅行的概念。2017年5月1日施行的國家旅遊局《研學旅行服務規範》中對研學旅行的定義如下:研學旅行是以中小學生為主體對象,以集體旅行生活為載體,以提升學生素質為教學目的,依託旅遊吸引物等社會資源,進行體驗式教育和研究性學習的一種教育旅遊活動。
  • 一鹿老師談「從哈佛大學網課聯想到中國青少年研學旅行的問題」
    最近美國哈佛大學宣布,其秋季全部課程將以網課的方式進行,在校學生也將控制在所有學生總數的40%以內且以新生為主;可是網課並沒有降低哈佛的學費,這導致很多原本住校的低收入學生群體可能因無法負擔因此而產生的其他各種費用(如校外租房費用等)而無法繼續學業。
  • 博大樂航:首推研學導師培訓認證,提升研學旅行教育價值
    當下,在中小學綜合素質教育中,研學旅行這種方式成為了一個熱門的話題,好像只要帶學生走出校門的活動都可以稱作研學旅行,只「遊」不「學」的現象非常普遍,我們不禁要思考,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些「不達標」的研學旅行?應該怎樣實現研學旅行的教育目標和教育價值?研學導師應該由誰來扮演?又應該具備怎樣的技能與資格?
  • 智慧研學能給孩子的研學旅行帶來什麼?
    近年來研學旅行的發展非常迅速,但是研學旅行也同樣受到各種各樣的困擾,其中就是文化如何能更好地和研學旅行進行深度融合,怎樣才能做好研學旅行的監控管理等等。為了能更好地發展豐富研學旅行內容,因此就有研學旅行相關的專家們提出了「智慧研學旅行」的方法,那麼什麼是 「智慧研學旅行」,它對研學旅行有什麼深刻的影響呢?什麼是智慧研學?
  • 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方案」落地花垣
    我與當時局裡的相關領導作了匯報,與當時的吉衛民族中學的領導作了溝通,想租借這所學校的幾十畝土地(這所學校有一百餘畝土地可以外租),建一個學習基地:養殖、種植、走入大自然,觀日出,送夕陽……每次派一個年級的師生去體驗,每次去一個星期時間,讀書、寫日記,在大自然氧吧裡呼吸新鮮空氣,謀劃師生們的學習未來,這,應該就是美好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 研學旅行的組織與實施
    研學旅行對於學校來說,最主要的還是如何設計和有效組織實施研學旅行。為使研學旅行活動有效開展,顯現其育人價值,真正實現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育人目標,需要我們糾正一些錯誤的認識,更需要我們腳踏實地開展相關活動。
  • 中小學研學旅行活動案例:看國洲文化怎麼做成都研學旅行活動?
    體驗式教育理念和旅遊業的跨界融合,使研學旅行成為市場熱點,研學旅行已經被列入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必修課,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特別是近年來文化+旅遊的時代浪潮推動下,未來的研學旅行甚至會出現許多倍的爆發峰值。那麼怎麼樣的研學旅行方案才是真正能讓中小學生達到知行合一的研學效果呢?且看成都拓展公司國洲文化何如制定研學旅行方案。
  • 「研學旅行」:玩出深沉來
    「文件出臺後,研學旅行變成了學校的剛需,肯定有利於拓展市場。」王學輝也坦言,每年教育部出臺的文件一大摞,學校不可能每份文件都積極落實,尤其在涉及學生人身安全的出遊方面更趨於保守。他估計,文件會鼓勵一部分原本就不排斥組織學生行萬裡路的校長勇敢實施,大概在20%至30%左右。  除潛在客戶的增加,11部委意見還為研學旅行創造了一塊盈利區間。
  • 學校研學旅行課程設計的實踐研究
    在對研學旅行課程的內容建議中,學生們普遍選擇了上述選項。這與研學課程的特點密不可分,靈活多變的課程形式、以目的為導向的學習模式、以團隊合作為形式的學習方式使得學生們更加願意去學習應試課堂中常常被忽略的地理、歷史、科學等學科,這會極大補充學生的知識漏洞,拓寬眼界,提升綜合素質,很好地契合了研學旅行的初衷。
  • 研學旅行對中小學生有什麼好處?
    現階段,研學旅行越來越多地被旅行社當作賺錢的噱頭,所以我們先來給研學旅行正名。研學旅行不是一般性的旅遊活動,要有「研」有「學」,有「遊」有「樂」,「研學」和「旅行」各半,以學習共同體的方式開展集體性學習活動,在社會和大自然課堂中學習、體驗。,如果周末三三兩兩齣去轉一圈,那不叫研學旅行。
  • 你的孩子在研學旅行中學到了什麼?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不僅僅是「我」想,我們的孩子們也想要去看看,研學旅行是一個讓孩子看世界的具有教育意義的情景學習活動。研學旅行注重「親身體驗」,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轉一轉,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動手、動腦,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教育意義。
  • 高校增補「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專業,淺談研學旅行對人才的需求
    在國民經濟收入不斷提高的同時,人們對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研學旅行的市場熱度也在不斷上升,中小學生成為未來研學旅行市場重要的目標細分群體,也是推動旅遊行業發展的力量。教育部已經將研學納入了中小學生的教育改革規劃中,研學旅行發展前景的廣闊,意味著市場對研學旅行人才的需求度也在不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