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鹿老師談「從哈佛大學網課聯想到中國青少年研學旅行的問題」

2020-12-17 一代一鹿

最近美國哈佛大學宣布,其秋季全部課程將以網課的方式進行,在校學生也將控制在所有學生總數的40%以內且以新生為主;可是網課並沒有降低哈佛的學費,這導致很多原本住校的低收入學生群體可能因無法負擔因此而產生的其他各種費用(如校外租房費用等)而無法繼續學業。

表面看這只是淺層的學費問題,可是深層次來看,這是哈佛大學創校期間所倡導的「白人精英教育理念」和當前的「多元化平等教育機會」之間的矛盾。這使我想到了,當前我們社會正在搞的各種青少年研學旅行,究竟是應該為什麼樣的學生去創辦?是為中國高收入精英階層的孩子嗎?還是為中國所有老百姓的孩子來設計?

從青少年研學旅行課程和行程的設計來看,從一開始這就是一對矛盾。高端的研學旅行,動則出國,住好吃好玩好,價格成本自然高得離譜,只有精英階層的孩子家長可以負擔;而普通的青少年研學旅行,則選擇成本較低的就近旅行,以滿足大眾家長的需求。兩者本身就是不平等的教育,會對社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根據中國研學文化旅遊網Edutrips.cn對於國內現行的各種青少年研學旅行項目的評估和研究發現,無論是高端還是低端的青少年研學旅行項目,大部分都缺少實際的教育意義,只是打著研學旅行旗號的變相旅遊或者春遊罷了。一鹿老師覺得,真正的青少年研學旅行應該擺脫對景點的高度依賴,擺脫對客觀環境的依賴。真正有價值的研學旅行是不拘於開展的場所的,而在於學生本人通過課程的設計及老師的引導後,學生內心真正所獲得的提升。

相關焦點

  • 一鹿老師談研學旅行的意義,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愛國思想
    最近和大家討論了研學旅行的定義、與遊學等的區別後,我發現很多朋友通過各種方式都在和我討論研學旅遊的意義何在。我個人覺得,真正的研學旅遊意義是非常積極的,去掉商業味道的研學旅遊讓研學旅遊回歸本質後,可以釋放出相當大的教育意義,以及社會正能量。
  • 從「青少年社會實踐活動」到「研學熱」,這位專家眼中的研學旅行是...
    近幾年,隨著與研學旅行相關的國家政策陸續發布,研學旅行迅速成為教育界、旅遊業、學校、家長、學生共同關心的熱點話題,在中國大地上掀起了一股熱潮。 通過與中國研學旅行中小學校長聯盟特聘專家林水洲老師四十分鐘的對話,我們又對研學旅行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並且對研學旅行未來的發展更加充滿信心。
  • 研學遊學春遊有區別嗎?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組織研學旅行該收費嗎?
    關於青少年的研學旅行,小編一鹿依然還有些想法想和大家探討,這也是在最近的研究中發現的。雖然這些需要探討的問題與先前相關的文件觀點有些不同,但事實上社會中絕大多數機構都是這麼操作的,所以今天想和大家一起來聊一下。
  • 博大樂航亮相2018中國青少年展 分享全新研學旅行業務模式
    2018年11月16日,中國青少年健康成長博覽會在國家會議中心隆重開幕,博大樂航教育集團受邀參展,在展會上,博大樂航展示的全新研學旅行教育理念和業務模式,吸引了眾多觀眾圍觀。公司已搭建了研學旅行區域服務體系、產品課程研發體系、研學師資培訓體系、研學旅行安全保障體系,形成了標準化的服務規範,並自主研發了綜合素質教育課程100套以上,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研學旅行生態產業服務鏈。
  • 參考過研學旅行的同學,在高考中有哪些優勢?
    作文指導:考生可以根據自己參加過的紅色教育研學旅行中,了解到的革命先烈事跡,抗戰根據地的艱苦戰鬥等,談一談對國家的信心,談愛國情懷,談為國家貢獻力量等等。參加紅色教育研學旅行,能夠培養學生的家國情,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品德修養。
  • 中小學研學旅行活動案例:看國洲文化怎麼做成都研學旅行活動?
    以前書本是學生的世界,自教育部將研學旅行提上日程之後,提高青少年的綜合素質一直以來都是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話題,成都研學旅行機構國洲文化負責人表示,傳統的教育方式也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需求。
  • 【研學旅行】全省研學旅行導師培訓開班預告
    為貫徹落實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按照《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和《研學旅遊服務規範》(LB/T054-2016)的文件精神。研學活動越來越多,建立標準化、規範化、職業化的研學導師隊伍,培養具備專業理論和教學能力的研學旅行導師已成為研學市場必備急需。
  • 「中歐研學」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必修課程,關於研學旅行五大問題
    03、研學的探究實驗,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研學旅行屬於「考察探究」類綜合實踐活動,中國教育學會研學課題小組負責人宋世雲認為研學旅行應當注重運用實地觀察、訪談、實驗等方法,獲取材料,形成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和勇於探究的精神。
  • 研學旅行|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應該看到,研學旅行課程目前還在探素之中,科學有效地開展研修旅行,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01.研學旅行不是一項教育內部的改革 必須充分調動全社會廣泛參與儘管研學旅行是針對基礎教育中的諸多問題,比如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嚴重割裂、學校課體系學科化傾向過重、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能力嚴重不足等提出的,但是要科學地設計和實施研學旅行,單獨依靠教育系統自身的力量,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 「天鵝之約」研學小組應邀走進美國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
    春節期間,河南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天鵝之約」研學小組應邀走進美國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參加了此間舉行的「第十三屆IMUSE中美大學生交流論壇」。該論壇由北京大學、哈佛大學、清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四所國際頂級院校發起,每年寒暑假分別在美國和中國兩地舉辦,旨在從「教育「和」環境「兩個議題展開,引導與會青少年代表思考人類未來與地球的未來,為中美民間交流注入年青血液。
  • 「研學復盤」在研學旅行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2020年3月29日,研學旅行交流中心第23期線上研學旅行公益培訓宣講如期開播,研學旅行交流中心、雲成長研學的王春雷老師分享了「在研學旅行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的話題。研學旅行的重心不是旅行本身,而是旅行過程中的「研」和「學」。
  • 廣外外校2017研學夏令營A線:美國YMCA營地及哈佛名校體驗
    ——哈佛大學校長    查爾斯·艾略特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世界是我們的課堂!這個暑假,讓孩子與世界對話,開啟成長與蛻變的研學之旅。我們採用「營地教育」的模式來組織研學夏令營,與學校一起精心挑選了YMCA傳統美式營地,中美營員比例高達1:4,同吃、同住、同學、同玩,融合的力量將體現得淋漓盡致!我們挑選哈佛名校體驗,讓孩子感受榜樣的力量!
  • 四川一中學暑期研學團39人食物中毒,研學旅行安全問題凸顯
    據了解,此次研學是由北京世紀明德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碼:839264,下稱世紀明德)組織的「北京研學營」活動,為期八天,費用為3980元/人。內江市第二中學學生分為兩批,先後參加了這一活動,此次中毒事件發生在第二批學生中。
  • 河南省首屆中小學生教育、國防公益研學旅行暨社會實踐高峰論壇
    他還說,自從教育部、團中央及河南省教育廳、共青團河南省委等11部門下發的《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和河南省招生辦公室發布《關於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報名工作的通知》後,一時間,中國5A級青年志願者、研學旅行的話題,受到很多學校各級領導的熱議,也進入了大中小學生家長的視野。
  • 深讀坊 | 研學旅行在海南:市場巨大,已成熱門目的地
    攝 / 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從文昌孔廟到東坡書院,從大田坡鹿保護區到黎族自然村落,從鶯歌海鹽場到東方風力發電廠……提起上個學年參加的8天環島研學旅行活動,周君瞳仍充滿興奮之情。數據也能佐證他的觀點,2017年發布的《中國研學旅行發展報告》顯示,未來3—5年內研學旅行的學校滲透率會迅速提升,據不完全估算,研學旅行市場總體規模將超千億元。
  • 〔通知〕關於開展2021年四川省青少年研學旅行基地申報工作的通知
    四川省青少年文學藝術聯合會 關於開展2021年四川省青少年研學旅行基地申報工作的通知 川青文聯函〔2020〕234號
  • 如何破解研學旅行中的安全問題?看這一篇就夠啦!
    怎樣將課程和旅行結合起來,如何設計活動和保障學生安全?這將是我們在研學旅行道路上長期探索的永久話題。近日在濟源研學論壇上王備戰就研學旅行中的安全防範問題做了重要又精彩的分享,獲得與會同行一致認可和讚揚。
  • 教育部:通過研學旅行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提升核心素養
    雲成長專家提到,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要以培育學生良好的核心素養為根本目標,通過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堅定理想信念、鮮明價值取向、養成良好品德,發揮綜合實踐活動、研學旅行項目,培養學生努力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博大樂航首次引入AAEE課程,升級研學旅行師資培訓
    培訓由北京博大未名樂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大樂航」)與亞洲體驗教育學會(以下簡稱「AAEE」)共同主辦,亞洲體驗教育學會理事廖炳煌先生親臨北大授課,來自全國各地的20名研學旅行從業人員參與了培訓課程,學員們深刻感受了體驗教育的魅力,就研學旅行中遇到的問題與廖炳煌老師進行了深入交流,並在老師的啟發下,將體驗教育的理論模型、內容設計與研學旅行相結合,收穫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
  • 論研學旅行中可能會遇到的四大問題?
    問題一:課程設計是否合理在研學旅行課程設計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主要有兩個:其一,教師追求教學活動結果與預期目的一致,但忽略了全體學生無法獲得一致的研學效果。研學旅行前沒有充分講解活動的目的、任務和結果,導致研學旅行成了走馬觀花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