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2 11:00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鄭曉東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近年來,研學旅行成為教育行業的一個熱門話題。
木雕小鎮依託東陽市傳統木雕文化優勢,豐富「傳統文化+教育」的內涵,積極爭創省級中小學生研學教育基地,打造學生的「第二課堂」。
聯手學校,共促學生成長
11月6日,江北初中近400名初二師生來到木雕小鎮開展非遺文化專題研學活動,這是繼9月份初一學生之後該校組織的第二次研學活動。
「對中小學生而言,在狹小教室裡待得太久,無論是思想還是視野都會受到局限,唯有走出去,才能喚起內心的大格局,學校教育才能回歸到教育的本質和本真。」江北初中校長金海強表示,上次初一學生的研學活動,他全程參與,覺得這樣的活動既能幫學生開闊眼界,又能活躍思維,當場就確定木雕小鎮為江北初中校外實踐教育勞動基地,此次又組織了初二學生前來研學。
研學活動豐富多彩。學生們分別參觀了小鎮客廳、木雕工藝美術大師館、竹編工藝美術大師館,進行了竹編體驗、木作體驗,參觀了木文化展覽館、昆蟲展,回去後還開展了作品分享與交流、研學隨筆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分享研學感悟。
「沒想到東陽木雕有上千年的歷史了。」「我現在知道了東陽木雕的雕刻手法有薄浮雕、深浮雕等。」通過一天的研學活動,學生初步了解了木雕和竹編的技法,了解了東陽工藝美術之鄉的發展概況等。很多學生表示,通過研學,感悟到了東陽傳統工匠在作品製作時的匠心精神,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油然而生。
體驗雕刻,傳承傳統文化
日前,成家裡小學200餘名學子來到木雕小鎮,開啟「了不起的匠人:小小工藝美術師」研學活動。
「大師,您這幅畫畫了多久?」「你猜猜看?」「好幾天吧?」「這都畫了一個多月嘍。」在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盧江曉工作室,正在創作的盧江曉親切地與學生交流互動。盧江曉說,孩子是東陽木雕的希望,從小讓他們耳濡目染,了解傳統木雕文化,有助於東陽木雕的傳承發展。
「這是我拼的小鹿。」「這是蝴蝶。」實訓基地手工作坊幾乎是所有來研學學生的最愛。在動手製作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學習平面幾何等知識,還可在一次次嘗試拼搭、修改擺放中,體驗失敗的苦澀與成功的喜悅。
據介紹,從二三年級切割七巧板到四五年級獨立創作書籤,手工作坊可以為不同年級學生提供不同的木作體驗,包括竹蜻蜓、魯班鎖、尤克裡裡等,真正從學生實際出發,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聯想,實際體驗木雕製作,更深入地了解東陽傳統木雕文化。
一年三創,獲省級研學教育基地
木雕小鎮實訓基地共9100平方米,包括木文化展覽館、創意手工作坊、藝術臨展區、人才實訓基地、戶外自然拓展基地等功能區。2019年6月、9月和12月,木雕小鎮先後成功創建為東陽市、金華市和浙江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如今,木雕小鎮秉承「立德樹人」的理念,圍繞「文化之旅」「生態之旅」「活力之旅」和「紅色之旅」等主題,設計出了一系列具有體驗性、普及性、安全性及寓教於樂的研學旅行課程,吸引了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多所高校學生來到木雕小鎮實訓實踐,金華及磐安、武義等周邊縣市的許多中小學師生前來研學,並探索出一條「中小學生研學+大學生實訓實習+木雕從業者技能考試」的傳承之路。
160515000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