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概況
東陽木雕小鎮位於東陽經濟開發區核心區,規劃面積2.9平方公裡,核心區面積0.9平方公裡,2016年1月被列入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第二批),2020年11月命名為浙江省第四批省級特色小鎮。創建以來,小鎮堅持「產業、旅遊、文化、社區」四位一體和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要求,緊抓特色產業不動搖,堅持自主創新,加快資源要素聚集,促進產城融合發展,建成了集木雕藝術創意設計、生產銷售、展示展覽、休閒旅遊、行業研討、木材交易等功能為一體的產業發展平臺。
東陽木雕小鎮先後獲評經信領域省級行業標杆小鎮、國家3A級旅遊景區、浙江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浙江省數位化試點園區等,並一路逆襲,從2016年度考核「警告」,2017年、2018年考核「良好」,到2019年度考核「優秀」。
數讀
截至2019年12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7億元,其中特色產業投資5.88億元,佔比79.1%。
目前,小鎮擁有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3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6人,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17人,其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5人,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3人,入駐企業233家。
優化功能布局,
健全完善「三生融合」
對於一個城市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建築,而是規劃,小鎮亦是如此。近年來,小鎮堅持「三生融合」理念,以規劃為引領,完善公共設施配套建設,推動產城人文融合、多元功能聚合發展。
科學規劃小鎮布局。聘請深圳規劃設計研究院設計團隊,依據地貌特徵和產業規劃要求,按照「兩心一帶四區多節點」的功能布局建設,「兩心」,木雕紅木產業創業核心、木雕創智人才培訓中心;「一帶」,濱水休閒景觀帶,依託石馬溪沿線原生態資源,打造旅遊休閒和文化創意相結合的綜合性休閒旅遊帶;「四區」,木雕紅木產業區、文化創意產業區、特色民俗體驗區、配套服務保障區;「多節點」,包括大師創意坊、藝術人居、木材交易中心、北後周古風民俗村、下石塘櫻花村等特色功能節點。
高標建設小鎮配套。突出打造「一門、一廳、一鏈、一展、一圈、一景、一屏、一吧」。「一門」就是在小鎮各主入口建帶有木雕小鎮LOGO的標誌性門戶。「一廳」就是木雕小鎮客廳,涵蓋規劃概覽、文化展示、特色產業、綜合服務、會展辦公、娛樂互動、旅遊休閒等七大功能,是全省功能最全、最具特色的服務綜合體之一。「一展」就是木雕產品文化展,創建以來,木雕小鎮舉辦、承辦了首屆中國紅木家具展覽會等多場國際性行業大會。「一圈」即15分鐘生活圈,小鎮內有完善的餐飲、住宿等生活配套設施,生活、教育、醫療資源豐富。「一景」是生態景觀帶,無論是小鎮核心區還是民俗村,均能夠欣賞到藍綠交織的休閒景觀帶。「一屏」是指小鎮依託大數據技術打造的「小鎮大腦」。「一吧」是指小鎮文化休閒吧,學生、遊客在研學教育、參觀遊覽之餘可以到這裡休息小坐,感受木雕小鎮獨特的文化氣息。
全面提升小鎮風貌。木雕小鎮分別邀請浙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和浙江省旅遊科學研究院進行城市設計與景觀設計,打造獨具東陽木雕文化特色的建築群。大師館採用「前店後坊」的格局,統一灰瓦馬頭牆大四合院的建築結構,沿街是作品展館,中間是帶水系的天井花園,後堂是大師的生活區和創作區,從不同的細節滲透著每位大師獨有的藝術特色。大師創作於此,亦生活於此,成為小鎮「原住民」。此外,小鎮邀請知名設計公司東道集團設計專屬品牌形象,將小鎮打造成辨識度極高的文化IP。
注重產業培育,
助力發展行穩致遠
旺盛的產業生命力是小鎮可持續發展、行穩致遠的動力之源。木雕小鎮依託東陽特色木雕紅木產業基礎,不斷建鏈、強鏈、補鏈,構建了一條從木材交易到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的全產業鏈,產業生態系統持續完善。
以龍頭企業帶動產業「聚起來」。小鎮先後吸引陸光正創作室、大清翰林等20餘家知名紅木家具企業入駐,併集聚木雕紅木相關企業233家,推動傳統紅木工藝與現代藝術相融合,打造當代紅木家具品牌,一個個獨具匠心的現代紅木家具在木雕小鎮驚豔亮相,「買紅木,到東陽」的區域品牌知名度逐漸打響。
以跨界融合帶動產業「新起來」。自古以來,東陽木雕就廣泛運用於建築和家具,如今,全屋裝修、精裝修交付逐漸成為一種現代消費趨勢。在木雕紅木家具之外,小鎮依託東陽「建築之鄉」優勢,推動木雕紅木與建築、裝修等跨界融合、創新發展,形成木雕裝飾裝修、古建築修繕以及園林設計特色化產業,承建的多個古建工程榮獲「魯班獎」「錢江杯」「白玉蘭杯」等獎項。
以木材交易保稅帶動產業「壯起來」。成立集木材進口、貿易加工、倉儲物流和金融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木材交易中心,交易中心內建成省內首家木材專營保稅倉庫,形成國際採購、國際運輸、通關、報檢、保稅、倉儲、配送等功能於一體的「保稅雲倉」,最大限度地解決了紅木價格波動、木材供應不穩定等問題。保稅倉年內完成交易額可達30億元。
堅持創新引領,
協同推進提升質效
木雕小鎮依託深厚的東陽木雕文化積澱,以開放包容的胸襟吸納各種創新要素,深入推動協同創新,進一步釋放產業發展活力。
注重創新研發。2019年,掛牌成立中國東陽家具研究院,為東陽紅木家具理論研究、木雕文化傳承、人才培育和家具設計研發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還設立了省級木雕紅木家具產品技術鑑定中心,為企業、消費者提供從原材料到產品的全方位認證服務。
加強智慧建設。引入大數據技術,藉助網際網路和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和管理方法,打造「小鎮大腦」,能夠統覽小鎮的規劃、在建項目、大師展館、木材交易、企業信息等,實現小鎮「信息全面感知、資源全網共享、服務全時可用、事務全程可控」,為小鎮科學管理提供信息和技術支撐。
創新電商業態。搭建東陽木雕紅木家具產業商城平臺,全市紅木家具產品通過防偽追溯系統認證後可以上架到平臺銷售,讓顧客與平臺商戶直接對接,消除差價,確保顧客買到真正的「東陽製造」。
加強文化傳承,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作為中國「四大木雕」之首,東陽木雕工藝不僅是一種生產方式,也是一種歷史經典文化,以文化為引領,做好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展現新時代的中國文化自信,是木雕小鎮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
以大師資源助力文化走出去。小鎮入駐亞太級手工藝大師3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6人,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17人。大師的集聚,推動了木雕產業的高端化發展,大師帶領創作的作品不斷亮相國際性重要會議會場,充分展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與自信。木雕紅木也成為東陽對外宣傳的一張「金名片」。
以研學活動推動文化傳承。作為歷史經典類小鎮,木雕小鎮肩負著文化傳承和發展的使命。木雕小鎮實訓基地集木文化展覽、創意手工、藝術臨展、人才實訓四大功能為一體,用地面積27.7畝,總建築面積9980平方米,並於2019年實現「一年三創」,即創建了東陽市、金華市、浙江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同時,不斷完善小鎮設施與景點建設,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遊景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研學旅遊品牌。創建以來,吸引了國內外3萬餘名中小學生和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高等院校及外國留學生等3000餘名大學生來小鎮開展研學、實訓活動,探索出一條中小學生研學+大學生實訓實習+木雕從業者技能培訓的傳承之路。
以校企合作創新現代學徒制度。充分利用大師資源,構建產教融合新模式,通過代際傳承培養、以需定訓等舉措為傳統木雕技藝的傳承和發展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撐。木雕小鎮先後與南京林業大學、浙江師範大學等多所高校開展校企合作,一方面木雕大師擔任高校客座教授,木雕小鎮為高校學生提供實習、就業崗位;另一方面,高校也為入駐小鎮的企業員工開展能力培訓、資格考試培訓,幫助企業解決生產困難。與廣廈大學、東陽技校兩所東陽本土高校籤約成立木雕製作與設計專業產學研合作基地,做好傳承與創新兩篇文章,助力木雕文化發揚光大。
傳承傳統木雕技法,彰顯中華文化現代魅力。站在全省特色小鎮2.0建設的新起點,小鎮將突出抓好文化創意園區、石馬溪文旅配套綜合體、研學基地二期和會展中心等重點項目,為大師提供展示、切磋技藝的平臺,為特色產業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全力打造歷史經典特色小鎮新標杆,並成長為展示中國木雕紅木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的重要窗口。
發展願景
肩負重任,弘揚民族文化瑰寶。加快實訓基地二期項目建設,凝聚產業特色,在技藝實踐中體會精髓,構築學生對傳統文化感知的根基,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瑰寶。
創新協同,產業融合發展。木雕小鎮2.0建設在不斷的迭代升級中,將加強民間主體投融資對接,推進石馬溪文旅綜合體和會展中心項目建設,實現木雕與文旅產業的融合發展,這不僅是1.0建設成果的繼承與創新,更是產業基礎高級化現代化的新期待。
厚植工匠文化,加強名師培育。經典的傳承與創新的與時俱進離不開新一代的接力,以人為本,以產為基,更是木雕小鎮厚植工匠文化的靈魂所在。未來,小鎮內將創建藝術學院,加強名師培育,為木雕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不斷地注入源源不斷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