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長歌行研學——感悟民俗民風 傳承優秀文化

2020-08-27 西安研學旅行

目的意義
組織學生赴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研學旅行,了解關中地區民俗文化,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通過此次研學旅行,一方面使學生認識到民俗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讓學生自覺地保護它們,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另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審美和創造力。

研學內容
1、知識準備:利用課外書籍和網絡檢索,了解家風家訓,認識磚雕、木雕藝術,學習楹聯、秦腔的相關知識。
2、課題設計:了解關中民居建築的基本特點;參觀拴馬樁;認識並學會使用勞動工具;欣賞秦腔。
3、研學拓展:(1)研學活動準備期間,舉辦以「關中民俗我來說"為主題的演講活動。(2)前往研學目的地的途中,由輔導員組織開展知識問答、導遊講解、節目表演等相關活動。(3)研學活動結束後,舉辦研學旅行徵文大賽,要求每名學生撰寫一篇跟本次研學旅行活動主題相關的作文。(4)圍繞此次研學旅行,以班級為單位探討如何有效保護傳統民俗與非物質文化遺產。

活動設計
本活動建議安排一天為宜。
活動一:展區參觀。認識關中民俗文化,了解戲曲、工藝作坊、禮儀俗規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活動二:有獎問答。在張百萬宅院了解關中明清時期的勞動工具、民間藝術,進行知識問答。
活動三:學寫毛筆字。在牛兆濂宅院尋找明清民居楹聯、詩文,學習中國書法。
活動四:發現之美。結合已有的美術知識,在各宅院尋找並欣賞壁畫、石雕、磚雕、木雕等作品,體驗感悟關中民俗文化。
活動五:操作體驗。觀摩拓片的製作過程,在耿宅動手製作拓片。
活動六:欣賞互動。在戲院聆聽、學唱華陰老腔,了解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活動七:交流展示。學生在回程車上交流研學旅行心得體會。

安全提示
1、因博物院院落多、臺階多,在參觀過程中,學生應注意腳下安全,防止跌倒。
2、學做拓片時,學生應嚴格按照專業老師的指導進行製作,防止劃傷文物。
3、博物院為著名景點,遊客數量較多,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財物。

資料介紹
1、背景知識
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建設有古鎮遊覽區、民俗文化展示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演示區、民俗文化研究中心等各具特色的不同功能區,主要有遷建復建的明清古民居、民俗展覽館、展廳、展廊、文物庫房、戲樓、店鋪、工藝作坊、研究中心、人工湖、祭壇廣場、園林景觀等。自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以來,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已收集、搶修和保護周、秦、漢、唐以來的歷代石雕、木雕、磚雕、關中古民居、名人字畫等各類遺物共33 600餘件(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40院遷建復建的明清古民居和8600多根歷代石雕拴馬樁。同時,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收集整理了大批地方戲曲、工藝作坊、禮儀俗規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成了民間藝術、關中民居、民俗風情、名人字畫四大系列共九個類別的藏品規模,使之成為中國北方關中地區數千年來多民族生存和文化交流融合的歷史見證,也形成了民族文化的基因倉和標本庫。

相關焦點

  • 行走在河東 ---2020年「德孝文化忠義文化」優秀研學感悟(二)
    8月18日,我校部分高二學生參加了「德孝文化忠義文化」研學旅行活動,觸河東歷史,行思行遠傳承中華文化。心中有信仰,筆下有力量。這次寓學於行、行學相長的研學旅行,同學們都有所體會、有所感悟、有所啟發。他們用心靈之筆,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用青春之筆,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使命之筆,為文明城市創建齊發力。
  • 西安研學一一長歌行「知行課程」體系建設概述
    西安研學一一長歌行「知行課程」體系建設概述西安長歌行教育長期以來,認真貫徹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行貫徹「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的要求。在開齊開足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前提下,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目的,構建了研學特色課程體系一一「 知行課程」。
  • 西安研學課程——觀賞秦磚漢瓦 傳承中華文化
    昨天我們分享了西安研學課程中歷史文化主題中的其中一條線路,今天我們接著分享歷史文化主題第三條--觀賞秦磚漢瓦,傳承中華文化。目的意義走進杜陵國家遺址公園,駐足杜陵遺址,瞻拜大漢陵墓,探尋歷史遺蹟。參觀杜陵遺址文化保護展示區,領略杜陵的宏大規模、陵基形制特徵和布局風格;參觀杜陵漢代文化綜合體驗區,感受漢文化的特色,傳承中國傳統漢文化。漢文化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的價值取向,漢賦更是漢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同時,漢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和價值。
  • 兩岸專家學者在長泰舉行研討座談會 共商閩南民俗文化保護傳承
    中國教育在線訊 6月2日,由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主辦的保護傳承閩南民俗文化研討座談會在長泰舉行。座談會以「保護和傳承閩臺民俗文化,發揮特色,提煉精華」為主題,旨在調研考察長泰閩南文化生態體驗基地和閩南傳統民俗民風活動,共同探討如何進一步保護和傳承閩臺民俗文化,發揮閩南文化在閩臺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 弘揚傳承 地域民俗文化的使者
    為弘揚傳承民俗文化鼓與呼  楊中宇認為,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國民素質的提高總是離不開傳統文化,而傳統文化又和民俗文化密切相關。可以說,一個地域的民俗成因和民俗符號,決定了這個地方約定俗成的文化制度。
  • 行走在河東 ---2020年「德孝文化忠義文化」優秀研學感悟(一)
    8月18日,我校部分高二學生參加了「德孝文化忠義文化」研學旅行活動,觸河東歷史,行思行遠傳承中華文化。心中有信仰,筆下有力量。這次寓學於行、行學相長的研學旅行,同學們都有所體會、有所感悟、有所啟發。他們用心靈之筆,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用青春之筆,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使命之筆,為文明城市創建齊發力。
  • 江油市長城實驗學校開展「百年傳承.醬香文化」研學旅行活動
    江油市長城實驗學校於2018年4月3日組織二年級三百餘名師生前往江油市清香園暨「中國醬文化博覽園」開展研學旅行活動。參觀製作工藝(江油市長城實驗學校供圖)該校此次研學活動旨在弘揚中華民族瑰寶、綿陽民俗特色文化—醬文化。
  • 借志願服務研學非遺技藝
    鑑於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與南京市民俗博物館(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十多年的共建合作,我們這幾年深入開展樂享非遺文化傳承志願服務項目,開展了以志願服務引領青少年研學非遺技藝的實踐探索。樂享非遺文化傳承志願服務項目以科技創新輔以志願服務,從博物館、企業、社區、學生社群組織等多層面開展一系列有助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與發展的志願服務,讓更多人通過本項目了解到優秀傳統文化,體驗優秀傳統文化,支持、引導其中有能力、有志向的青少年參與到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工作中,探索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表達和發展方式,為助力文化自信貢獻青春力量。
  • 本報「齊魯未來星」暑期研學之旅開啟
    假期是開展社會實踐的大好機會,研學旅行自然成了不少學校和家長的選擇。7月,由齊魯晚報推出的「青島上合峰會絲路文化五日之旅」、「泉水文化研學營」、「北京五日科技研學營」將一一啟程。每條研學線路都經過了長時間的考察和研討,並根據學校和家長需求、學生年齡特點「量身定製」,為不同學校學生提供不一樣的成長機會。
  • 忻州市青少年綜合實踐基地開展主題研學活動
    9月9日-11日,忻州市青少年綜合實踐基地地秀容書院開展了主題為「探秘忻州古城,研習秀容書院」的研學活動。 來自師院附中的初二年級學生將通過「遊秀容古城-感悟民俗民風、觀秀容書院-研習教育文化、學古典禮儀-傳承尊師重教」等主題活動,了解秀容書院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求真求知的文化精神、育人興邦的辦學理念以及驕人的育人成就和巨大的文化教育貢獻,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精神。
  • 2019年全國各省專業的研學旅行產品有哪些?
    藝術課堂,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桂劇;民俗風情,民俗手工藝,灕江鸕鷀捕魚,竹筒飯製作;深入千年古鎮和三江侗族自治縣,了解少數民族原汁原味的習俗民風。地理課堂,溶洞探秘,喀什特地貌特質等。漫步鼓浪嶼,博覽萬國建築,發現建築之美;走進隊歌廣場,高歌《少先隊歌》;走進廈門博物館,傳承中華文明,了解閩南歷史。跟著中俄兩國領導人的腳步,探尋閩南最具規模和代表性的「石文化」主題公園---惠和石文化園,欣賞惠女風情表演,了解惠女服飾特點及特色生活民俗;繪畫石頭,感受閩南獨特石文化,了解閩南特色石頭文化與藝術薰陶。
  • 感悟歷史 傳承非遺 | 王充小學開展研學活動
    12月4日,王充小學組織開展了以「感悟歷史
  • 西安臻知堂研學成功接待長春中海銀河校區諸多學子研學西安
    從2018年12月底一直到2019年1月10日,吉林省長春市第一實驗銀河小學和第一實驗中海小學共組織該校四年級450餘名師生,分十一批研學團隊抵達古都西安,進行了以「賞秦俑 暢遊古城 品唐韻 傳承文明」為主題的研學活動。
  • 親子童樂喜迎新,民俗鄉韻趣傳承
    伴隨著辭舊迎新的喜悅,12月16日至12月31日,機關幼兒園新城校區舉辦「親子童樂喜迎新民俗鄉韻趣傳承」系列活動,現場笑聲不斷、熱鬧不停。還有推鐵環、扔沙包、套圈等民間傳統遊戲,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這些「上了年紀」的遊戲,讓小朋友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 教育動態|「童眼看大東、文化我傳承」大東區中小學研學旅行活動正式啟動
    3月29日上午,「童眼看大東、文化我傳承」大東區中小學研學旅行活動啟動儀式在瀋陽二戰盟軍戰俘營史實陳列館舉行,遼寧省文保志願者陳赫、宋陽,大東區教育局相關領導,區內各中小學校德育副校長及和睦路小學師生代表參加了本次啟動儀式。
  • 遵義綏陽:感悟「詩鄉」濃情端午 讓孝親文化「香火」傳承
    此次活動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感悟詩鄉濃情端午」為主題,綏陽縣結合當地地域文化,開展以「端午思孝·傳承美德」為主題的道德講堂、民俗文化展示、特色文化觀摩等活動,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綏陽千年詩鄉文化。
  • 研學體驗|我與傳承面對面:走進湖筆小鎮「童玩節」 感受湖筆文化的...
    湖州市南潯區善璉鎮湖筆小鎮研學營地聯合書涯研學共同策劃「我與傳承面對面,探索湖筆文化」活動,共同開啟湖筆小鎮童玩節,喜迎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為了保護傳承、宣傳展示這一優秀的"非遺"成果,湖州市建成了集湖筆歷史、湖筆民俗、湖筆名人、湖筆名品、湖筆技藝為一體的、建築面積達1500多平方米的"中國湖筆文化館"。通過參觀,開啟了孩子們了解湖筆文化的窗口。
  • 尋夢周原文化·樂遊文明之源,西安高新一中走進周原探秘周禮文化
    周原文化·樂遊文明之源」研學之旅。漫步中軸文化長廊,觀青銅,識八卦,宛如行走的周代簡史,同學們認真的聽著導遊小姐姐講述青銅瑰寶何尊的前世今生,品讀「宅茲中國」的雄偉與壯闊,廣場兩側的青銅器拓片、中草藥香囊製作體驗也是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們對禮樂文化和青銅文化的感悟
  • "探秘三國古城·傳承非遺文化"研學實踐教育活動集錦(第四期)
    12月11日,由廣元市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管理中心組織的來自旺蒼東城中學的師生一行300餘人,前來昭化古城景區進行「探秘三國古城·傳承非遺文化
  • 研學旅行:讓孩子成長於天地間
    近年來,「研學旅行」被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當中,這種古老的學習方式也被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研學旅行是近年來較為火熱的社會話題。時值暑假,記者走訪了海拉爾區多家旅行社、研學基地。通過交談,記者了解到,各旅行社和研學基地開設的研學課程覆蓋人群已經從中小學學生擴展到幼兒園和高中學生,而今年的研學線路主要以呼倫貝爾境內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