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三國古城·傳承非遺文化"研學實踐教育活動集錦(第四期)

2021-02-23 四川知行合一教育

    12月11日,由廣元市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管理中心組織的來自旺蒼東城中學的師生一行300餘人,前來昭化古城景區進行「探秘三國古城·傳承非遺文化」的研學實踐教育活動。

     研學實踐教育活動不是「閒庭信步"的普通參觀,而是寓學於行、行學相長,是行走中的課堂。同學們通過走讀古城文化長廊、通過參與三國益智課堂、非遺文化課堂,感受到了三國文化,傳統文化,非遺文化的源遠流長,激發了我們由衷的崇敬之心,堅定了作為中華兒女,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決心。

昭化古城依託深厚蜀漢文化底蘊,以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設計開發了非遺文化課堂、三國益智課堂、民俗技藝課堂、自然教育課堂等一系列獨具特色的研學課程。豐富的內容、多樣的選擇充實著同學們的研學每一刻。

古有孔夫子周遊列國,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今有旺蒼東城中學眾學子研學實踐豐富學習生活,在知行合一中感悟三國文化與非遺文化的魅力。

厚重的文化底蘊是這座千年古城獨特的氣質與內涵,為了讓同學們更好的了解古城,一場別開生面的開營儀式是最好的開場白,穿越千年的時光相遇,便是此刻研學的開始……

走進研學課堂,別樣的學習方式讓同學們興趣濃厚,「參與其中·體驗過程·總結收穫·分享心得」便是研學實踐教育的四部曲……

我們常說要「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同學們走進昭化古城,走進三國文化課堂,走進非遺文化課堂,走進自然教育課堂,走進民俗技藝課堂……我們應該為這些祖國未來的花朵點讚加油,因為他們正在茁壯成長,正在為以後建設富強祖國而努力前行。

三國益智課堂

     劉備進駐葭萌、張飛挑燈戰馬超、蜀大將軍錄尚書事費禕開府治事、姜維兵困牛頭山、何易於桔柏渡挽舟等一出出氣吞山河的歷史故事都發生在這裡。作為我國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座三國古城,古城裡的葭萌古關、敬候祠、戰勝壩、桔柏古渡等遺址遺蹟無不在訴說著三國故事。

非遺文化課堂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形式多樣,而在昭化古城的傳統民俗技藝更是豐富多彩。看看同學們學得多認真。

刺繡小課堂:

剪紙小課堂:

評書小課堂:

繪畫課堂

三國臉譜小課堂:

石頭畫小課堂:

團扇畫小課堂:

茶藝/咖啡課堂

咖啡小課堂:

茶藝小課堂:

古建築搭建小課堂:

非洲手鼓小課堂:

女皇蒸涼麵製作小課堂:

糖藝製作小課堂:

古法造紙課堂

部分研學成果展示

走讀古城課堂

「世界是學生的課堂,課堂是學生的世界」,研學便是要研有所感,研有所獲,通過自己的親自參與和體驗,同學能學到在校內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將這些知識與自己的內心結合起來,便是研學實踐教育活動最大的收穫了。

認識世界,從家鄉開始……認真的同學應該受到肯定和讚揚,每一個同學優異的表現都讓我們感到自豪和高興,這不,昭化縣令親自來頒獎啦!!

獎狀是一個鼓勵,鼓勵得獎的同學繼續加油,鼓勵沒得獎的同學趕快加油……。

教育是生命對生命的喚醒,教育是心靈與心靈的交融,教育是人類文明的薪火相傳。本次研學教育實踐活動,不僅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知識,還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研學促成長,昭化古城等你來探秘。

更多研學信息諮詢電話:18981224305

相關焦點

  • 知行合一,臺兒莊古城研學遊成閃亮品牌
    歷時近4個月的大賽圓滿收官,一大批精品旅遊研學線路和文創產品脫穎而出,其中臺兒莊古城國際旅行社報送作品《走千年運河 讀抗戰故事》榮獲三等獎。臺兒莊古城是勝利之城、江北水鄉,為運河文化的載體、民族精神的豐碑,先後獲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港澳青少年內地遊學基地、華文教育基地等榮譽稱號,西安交通大學、青島科技大學等二百多所院校在這裡設立寫生和實踐教學基地。
  • 【簡訊】吉林省大安市兩家一中舉辦"我的研——學之旅"​校本主題研修匯報交流活動
    我校舉辦"我的研——學之旅"校本主題研修匯報交流活動
  • 傳承文化基因,根植家國情懷——晉江中小學生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第五十四期研學實踐教育活動圓滿結束
    2020年9月1日——9月3日,晉江中小學生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精心組織了第五十四期研學實踐教育活動。來自養正中學高一年級16個班級和磁灶中學初一年級、高一年級共14個班級的同學們在基地教官、工作人員、班主任老師的組織帶領下來到東星奢石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順美陶瓷生活文化館、五店市、運夥村、晉江市城市展館、晉江博物館、福全古城、惠女風情園、來旺良品、田野風光園等地進行研學實踐體驗。
  • 傳承民族文化 綻放時代光彩——走進愛輝區民族文化傳承教育基地
    位於愛輝區新生鄂倫春族鄉的民族文化傳承教育基地,總面積1.88萬平方米,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主體樓有二層,設有學生的生活區和教育活動區。一樓生活區設有食堂和宿舍,可同時容納72人集中食宿;二樓教育活動區裡設有布藝間、工藝展廳、非遺傳承所、木工車間、手工室、小興安嶺生物展廳、繪畫室、綜合室、多功能廳等9間功能教室和一個文化長廊;院內設有種植園、養殖園、採摘園、射箭場、拓展訓練場、民族遊戲區。這個基地集民族團結教育、北方少數民族手工藝技能傳承教育教學活動、森林民族文化展館等功能於一體,每年接待區域青少年800餘人次。
  • 濠江旅遊呈現新熱點,「文化+教育+旅遊」研學活動受追捧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教育創新事業的發展,研學旅行成為教育界和旅遊界的新熱點,是新時代促進學生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式。濠江生態、文化、非遺資源豐富,已成為研學旅行的一處熱點。
  • 龍山黑陶非遺研學活動是當下勞動教育、傳統文化教育最好載體之一
    雲成長研學旅行交流平臺匯聚了全國各地優秀研學旅行線路和眾多成功案例,在2020年山東研學導師培訓期間,雲成長研學專家學者對山東龍山黑陶非遺研學活動進行了調研。總結出這樣的結論:非遺研學是當下勞動教育、傳統文化教育最好載體之一。
  • 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顏值氣質"俱佳:蔣勤勤、殷桃、呂一、沈鐵梅等明星是校友,而且畢業生就業率達100%
    ,位於重慶高職城,被人們形象稱為是一所"顏值氣質"兼俱的學校。"學院目前已形成藝術表演類、藝術設計類、文化和旅遊服務類、文化傳播類、學前與藝術教育類五大專業群協調發展布局。"據該校負責人介紹,學校生源質量和就業態勢持續向好,招生就業供需兩旺。據了解,該校充分發揮藝術類院校辦學優勢,在全國各文化藝術企事業單位建立實習實訓基地和用人平臺100餘家,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習實踐條件和就業機會。
  • 展現非遺魅力,傳承中華文化,汝陽劉非遺研學館在行動
    秋高氣爽,碩果飄香,在這收穫的季節裡,項城市教育研學實踐基地迎來了為期5天的初中學生研學遊活動。為加強學生對非遺文化的認識,提高學生們的傳統文化素養,9月18日上午,項城市教育研學實踐基地來自項城附近學校的初一學生零距離體驗了兩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即汝陽劉毛筆技藝傳承和世界非遺中國書法。
  • 紅色研學·廣東省首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紅色文化研學機構成立
    為貫徹「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重要指示, 配合教育部《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及廣州市教育局《廣州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試行)》,廣東省首個專注青少年學生紅色文化研學的機構——廣州紅色文化研學院近日正式成立。
  • 浙江諸暨「西施文化節」傳承創新教學活動弘揚非遺文化
    原標題:浙江諸暨:傳承弘揚非遺文化   浙江省諸暨市暨陽街道浣紗小學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西施傳說」的教學性傳承基地。近年來,浣紗小學開設《走近西施》《青青薴麻》等非遺文化校本課程,建設「西施傳說」教育實踐基地,並每年舉辦「西施文化節」,通過系列傳承與創新教學活動弘揚非遺文化。   新華社記者 韓傳號 攝
  • 文投研學遊|史聖故裡,學在韓城
    陝文投韓城公司實踐基地是以韓城古城為核心,採用1+N的方式,向全市乃至周邊城市輻射,聯動韓城司馬遷祠等四大景區。基地根據團隊學生年齡、學習內容的不同,定製式進行研學產品設計,將體驗、講座與景點進行融合串聯,既注重學生可獲取的知識,同時保障教育的趣味性。
  • 浙江諸暨:傳承弘揚非遺文化
    浙江省諸暨市暨陽街道浣紗小學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西施傳說」的教學性傳承基地。近年來,浣紗小學開設《走近西施》《青青薴麻》等非遺文化校本課程,建設「西施傳說」教育實踐基地,並每年舉辦「西施文化節」,通過系列傳承與創新教學活動弘揚非遺文化。 新華社記者 韓傳號 攝本文轉自【新華網】; 12月22日,浣紗小學五年級學生在學做薴麻手工。
  • 運城市文旅局舉辦非遺研學教育實踐活動
    8月8日,運城市部分小學生開展了為期一天的非遺研學教育實踐活動。今年以來,運城市文旅局認真學習貫徹習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以非遺文化為特色資源,積極打造非遺研學實踐線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全社會的非遺保護意識,推動非遺保護傳承和旅遊發展互利雙贏,形成發展新優勢。
  • 全省青少年研學實踐專項培訓班今抵古隆中研學營地參觀考察
    8月10日,全省青少年研學實踐專項培訓班走進襄陽古隆中研學營地。此次專項培訓班由湖北省中小學校長學會校外教育管理專業委員會指導,教育部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襄陽古隆中研學營地、荊門愛飛客航空小鎮、堯治河村、神農架世界地質公園、神農架國際滑雪場、武漢市新課程教育教材研究中心共同舉辦。
  • 體驗 傳承 發展!駐馬店第16中開展創文志願服務暨「驛站文化」非遺研學活動
    正值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為響應駐馬店創文號召,豐富師生課餘文化生活,9月9日上午,駐馬店市第十六中學組織師生開展創文志願服務暨「驛站文化」非遺研學活動。大家還列隊走進皇家驛站北街非遺體驗館和非遺研學館,感受底蘊深厚的中原文化和天中文化。
  • 研有所思,學有所獲 | 知行合一研學旅行集錦
    研學,尋找教室窗外的詩和遠方,探索科普研學之旅。學生以行走的方式,走到知識產生的源頭去,閱讀遠山近水,細察名物古蹟。學習不再囿於一間教室,不再只是被動傾聽教師講解或記憶書上現成的結論。以研學課程為核心,以旅遊為載體,開展研究性學習,從而達到「研有所思,學有所獲,旅有所感,行有所成」的目的。- 研學 -寓教於樂松陽歷史悠久,科普點位眾多。
  • 蘭州基地第5期新時代勞動教育研學實踐活動開營
    原標題:星火燎原長徵路,化二學子會寧行——蘭州基地第5期新時代勞動教育研學實踐活動開營!我國古代奉行「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耕讀傳家書,詩書繼世長」。前者強調讀書學習和親身實踐的關係,後者則認為耕田可以事稼穡,豐五穀,養家餬口,以立性命;讀書可以知詩書,達禮義,修身養性,以立高德。由此可見,勞動教育和研學實踐活動,是落實全面素質教育和綜合實踐育人的重要途徑。
  • 曾子對「吾道一以貫之"之體悟認知與實踐探究(一)
    今天推送的是來自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應用研究所所長、教授吳進安的論文《曾子對「吾道一以貫之"之體悟認知與實踐探究》,分二次推送。而曾子之體悟則指此道即是「忠恕",此概念是否即是孔子所言之「道"的具體內容,因而在解讀上即有所不同。本文試從此一維度導入,釐清孔子之「道"的意涵與內容,詮釋此「道"之認知系統與實踐系統,是否曾子之解釋有其得自孔子之啟發,與孔子的價值系統有否契合之處。
  • 學習+傳承,「黃河非遺研學」魅力滿滿
    8月11日至17日,鄭州財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黃河非遺研學」暑期社會實踐團走進黃河澄泥硯展示館,參觀學習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黃河澄泥硯的歷史淵源,並動手體驗澄泥硯的製作過程,隨後來到鄭州市惠濟區文化館,開展「傳承黃河文化 『硯』請八方來客」暑期實踐活動,為鄭州市區外來務工子女進行了為期5天的黃河文化知識培訓
  • 全省中小學「五色」研學實踐教育研討活動在我市舉行
    來源:伊春日報-伊春新聞網本報訊(劉少博)為深入貫徹《黑龍江省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實施方案》部署,加快推進「五色教育」在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工作中的探索實踐,9月17日,省教育廳在我市舉辦全省中小學「五色」研學實踐教育研討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