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日——9月3日,晉江中小學生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精心組織了第五十四期研學實踐教育活動。來自養正中學高一年級16個班級和磁灶中學初一年級、高一年級共14個班級的同學們在基地教官、工作人員、班主任老師的組織帶領下來到東星奢石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順美陶瓷生活文化館、五店市、運夥村、晉江市城市展館、晉江博物館、福全古城、惠女風情園、來旺良品、田野風光園等地進行研學實踐體驗。
鄭成功紀念館
鄭成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他收復了被荷蘭侵略者侵佔38年的臺灣,臺灣人民尊他為「開臺聖王」。1962年2月1日,在鄭成功收復臺灣300周年的時候,鄭成功紀念館在鼓浪嶼日光巖景區建成。
鄭成功紀念館是海內外最大的鄭成功文物文獻收藏中心和研究基地,全館分7個部分,展出文物、資料、照片、雕塑和模型300餘件,系統地展示了鄭成功的生平事跡,以及他為爭取民族獨立,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民族尊嚴而英勇奮鬥的歷程。
東星奢石博物館
中國奢石博物館是世界石都·中國水頭地區的大型石文化博物館。整個博物館分主題展區,跨越整個中國文明史,從遠古時期到現代,打開塵封的歷史,透過「石」的痕跡,觸摸著石的歷史向世人證明石在人類社會進步中的重要性。博物館的展陳表現了恢宏壯麗的石文化及不斷遞升並走向輝煌的石材應用史,成為創建中國一流博物館的品牌陳列。中國奢石博物館作為園區主展館,展示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各類珍稀石藝藏品,呈現富涵文化底蘊的石材文創品牌魅力。
順美陶瓷生活文化館
順美陶瓷文化世界包括了陶瓷文化生活館、海絲陶瓷歷史博物館、陶瓷工廠探索之旅、陶藝工作坊和順美悅瓷園等陶瓷文化藝術空間。通過對陶瓷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開發,將德化陶瓷文化、傳統陶瓷生產工藝、現代陶瓷創意產品等展示給遊客。
瓷器作為首次全球化時代中國向全世界展示最昂貴的「中國製造」、「中國文化」。展現對傳統的文化藝術品傳承、亦弘揚「瓷都陶瓷文化」。
五店市
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位於晉江老城區青陽的核心區,緊挨塘岸街,毗鄰世紀大道,背靠青梅山,與萬達廣場相連,和敏月公園相望;佔地126畝。
街區歷史悠久。唐開元年間,青陽有「五店市」之稱,街區是晉江城區的發源地;建築特色突出。獨具閩南特色的「皇宮起」紅磚建築、中西合璧的洋樓等明清、民國至現代的特色建築保存完好,擁有「青陽八景」中的四景、蔡氏宗祠、莊氏家廟、石鼓廟及布政衙、蔡媽賢宅、朝北大厝、莊志旭宅、宛然別墅等一百多處歷史風貌建築。
運夥村
運夥村是以1942年革命烈士許運夥名字命名,位於福建省泉州晉江市深滬鎮政府駐地西南4公裡,東毗連柳山,北接坑邊,西南與金井交界。運夥村不僅是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三星級單位、中國最美休閒鄉村,還是福建省文明村、福建省生態文化村、泉州市十佳鄉村休閒基地、泉州市首屆十佳美麗鄉村、晉江市美麗鄉村典型示範村。
晉江市城市展館
這是一座可以全方位、立體化解讀晉江城市「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城市展館,利用極具創意的聲、光、電、影多媒體手段,營造出情景交融、重點突出的主題性空間氛圍。我們不僅在這裡可以追尋晉江的城市脈絡,展館本身更是晉江笑迎八方賓客的一個城市會客廳。
她扮演著展示晉江城市風採的重要角色,更將成為「濃縮晉江」的模型,全面展示晉江歷史、城市人文景觀及規劃建設成果。我們可以在這裡聆聽這座城市的聲音,感受這座城市的呼吸,回顧千年古邑的悠久歷史,展望大美晉江。
晉江博物館
晉江市博物館下設4個分館即陳埭回族史館、施琅紀念館、陳紫峰紀念館、李五紀念館,均有館藏文物展出。造型宏偉、建築面積廣闊
自建館以來,積極開展文物的徵集、保管和陳列工作以及搶救清理一批古墓葬。現有館藏4800件,分為陶瓷器、書畫、古錢幣、玉器、銅器等。其中一級文物8件、二級文物60件、三級文物987件。有宋元時期磁灶窯陶瓷器和明清時期傳世瓷器兩個基本陳列及近年出土文物臨時陳列。館藏文物質量、數量均居福建省縣(市)級博物館前列。1995年以來,先後在晉江流域搶救清理南朝、隋唐、五代、南宋、明代、清代不同時期的古墓葬30座,出土大批頗有地方史研究價值的文物。
福全古城
號稱「百家姓,萬人煙」的福全古城具有悠久的歷史。唐代光啟年間,林廷甲來福全戍守。至宋代,福全已是我國東南沿海的一大商貿港。據《海防考》載「福全西接深滬與圍頭、峰上諸處並為番舶停泊避風之門戶,哨守最要。」《閩書》稱「福全汛有大留、圳上二澳,要衝也。」明朝皇帝朱元璋為鞏固海防,下令設立沿海衛所。明洪武二十年,江夏候周德興造建福全所城,置福全守御千戶所,曾經多次抗禦海上入侵的盜寇,有力保障了閩東南地區的安寧。
古城擁有的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古城牆、古街古巷、蔣氏家廟、蔣德璟故居、翁思道故居(昭信侯)、福全媽祖廟皆坐落其中。
更多精彩
研學實踐在晉江,立德樹人行天下
圖文:孟 燾
來源:微信公眾號-晉江中小學生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