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傳承,「黃河非遺研學」魅力滿滿

2020-09-03 豫教

8月11日至17日,鄭州財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黃河非遺研學」暑期社會實踐團走進黃河澄泥硯展示館,參觀學習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黃河澄泥硯的歷史淵源,並動手體驗澄泥硯的製作過程,隨後來到鄭州市惠濟區文化館,開展「傳承黃河文化 『硯』請八方來客」暑期實踐活動,為鄭州市區外來務工子女進行了為期5天的黃河文化知識培訓。

走進黃河澄泥硯展示館

在「百萬青年沿黃生態產業發展協作行動」的號召下,鄭州財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將傳承黃河文化與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有機結合,攜手黃河澄泥硯展示館研習所與惠濟區文化館,舉辦了此次頗具意義的實踐活動。


體驗黃河澄泥硯的製作過程

8月11日至12日,由藝術設計學院8名師生組成的「黃河非遺研學」暑期社會實踐團來到鄭州黃河沿岸的黃河澄泥硯展示館傳習所參觀學習並體驗製作黃河澄泥硯。

在黃河澄泥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玲、張惠兩位藝術家的指導下,學生們系統了解了黃河澄泥硯的由來、發展及製作流程,並動手製作黃河澄泥硯作品。

宣講黃河非遺文化

8月13日至17日,實踐團來到鄭州市惠濟區文化館為40餘位外來務工子女開展了黃河文化傳承宣講,以實際行動踐行對黃河非遺文化的傳承。

黃河是什麼樣的?什麼是黃河非遺文化?黃河澄泥硯是如何製作的?我們該怎樣保護黃河?大學生們與小朋友面對面交流,給他們詳細講解黃河及黃河非遺文化。

實踐團成員與完成作品的孩子們

實踐團成員用心講解黃河澄泥硯的歷史由來,並耐心帶領孩子們動手體驗黃河澄泥硯的製作過程。

「這些孩子在娛樂中了解黃河文化,在潛意識中形成對黃河的愛與保護,這就是我們最想要的結果。」惠濟區文化館館長李青同時也對實踐團學生義務為孩子們宣講和動手製作輔導表示感謝。

相關焦點

  • 傳承黃河文化 『硯』請八方來客
    為響應共青團河南省委「百萬青年沿黃生態產業發展協作行動」,結合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鄭州財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積極組織師生踐行「河小文」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青少年研學交流項目。2020年8月11日,鄭州財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黃河非遺研學」暑期社會實踐團「傳承黃河文化 『硯』請八方來客」主題社會實踐活動正式啟動。
  • 展現非遺魅力,傳承中華文化,汝陽劉非遺研學館在行動
    秋高氣爽,碩果飄香,在這收穫的季節裡,項城市教育研學實踐基地迎來了為期5天的初中學生研學遊活動。為加強學生對非遺文化的認識,提高學生們的傳統文化素養,9月18日上午,項城市教育研學實踐基地汝陽劉毛筆技藝非遺體驗館開辦了毛筆技藝和書法傳習非遺體驗課程。
  • "探秘三國古城·傳承非遺文化"研學實踐教育活動集錦(第四期)
    12月11日,由廣元市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管理中心組織的來自旺蒼東城中學的師生一行300餘人,前來昭化古城景區進行「探秘三國古城·傳承非遺文化
  • 走進非遺傳承基地 感受非遺文化魅力
    走進非遺傳承基地 感受非遺文化魅力「今天學習了非遺文化,讓我受益匪淺,我一定要學習傳承好非遺文化,刻苦學習,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會昌縣會昌小學學生劉燁蓓激動地說。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會昌縣組織學生走進國家級非遺項目《贛南客家匾額習俗》的傳播基地參觀學習。基地內懸掛著「翰林」、「進士」、「博士」等17方匾額,令人目不暇接。非遺傳承人肖天長在講解匾額文化同時,還詳細講解每一塊匾額背後的勵志故事。隨後,肖天長還揮毫潑墨,現場展示榜書的書寫,介紹匾額製作流程。
  • 李宅小學:職業體驗、非遺傳承,我們的研學之旅不一般
    李宅小學:職業體驗、非遺傳承,我們的研學之旅不一般源稿: | 發布時間:2019年11月07日 16:02:38 | 作者:趙書婷、朱麗君 | 編輯:董之震  「老師,這是我做的桂花綠豆糕,喏,給你嘗嘗!」
  • 文投研學遊|史聖故裡,學在韓城
    基地根據團隊學生年齡、學習內容的不同,定製式進行研學產品設計,將體驗、講座與景點進行融合串聯,既注重學生可獲取的知識,同時保障教育的趣味性。3、本研學產品注重提高學生保護人類文化多樣性的意識,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精神及文明。
  • 感受貝雕魅力 傳承非遺文化
    感受貝雕魅力 傳承非遺文化 2020-12-15 1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組圖|傳承非遺文化 手繪國粹臉譜
    組圖|傳承非遺文化 手繪國粹臉譜大眾日報記者 劉春德 蔣興坤 郭茂英2020-08-04 17:30:40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8月4日,在東營市東營區黃河路街道匯泉社區組織的「傳承非遺文化 手繪國粹臉譜
  • 「老家河南黃河之禮」非遺數字館上線 在雲端開啟「黃河寶藏」之旅
    用數字科技點亮非遺文化,打造獨具特色的「黃河之禮」,我省推進文旅深度融合迎來新突破。12月22日,由省文化和旅遊廳、騰訊文旅聯合打造的首個河南非遺數字館官方微信小程序「老家河南黃河之禮」在禹州舉行上線儀式。大家動動手指便可以在雲端開啟「黃河寶藏」之旅,暢遊我省沿黃地區的非遺世界。
  • 「老家河南黃河之禮」非遺數字館上線 在雲端開啟「黃河寶藏」之旅...
    用數字科技點亮非遺文化,打造獨具特色的「黃河之禮」,我省推進文旅深度融合迎來新突破。12月22日,由省文化和旅遊廳、騰訊文旅聯合打造的首個河南非遺數字館官方微信小程序「老家河南黃河之禮」在禹州舉行上線儀式。大家動動手指便可以在雲端開啟「黃河寶藏」之旅,暢遊我省沿黃地區的非遺世界。
  • 河南師大學子"雲"端三下鄉:黃河非遺傳承,號聲迴蕩百年
    7月25日,外國語學院&34;雲調研團中牟支隊對&34;這一非遺項目進行實踐調研工作。通過網絡搜集相關資料,併線上採訪省級代表性傳人閆西祿和中牟縣非遺中心。考慮到疫情的原因,實踐隊員通過中牟縣縣政府,多經輾轉,聯繫到雁鳴湖鎮太平莊社區書記王保平,表達了希望通過電話對黃河打硪號子省級代表性傳人閆西祿進行採訪的意願。採訪開始前,因為事先了解到閆西祿老先生已年過八十。
  • 中國非遺(祁太秧歌)傳承人群研培計劃在中北大學開班
    12月16日,文旅部、教育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祁太秧歌)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中北大學藝術學院開班。中北大學已連續四年承辦該研培計劃。本次研培班主旨是「非遺助力扶貧·非遺走進生活」,為期一個月。該校黨委副書記薛智、文化和旅遊廳二級巡視員張衛東出席儀式。
  • 非遺進校園,傳承文化魅力~
    為讓學生直觀、 生動地認識並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零距離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 為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工作注入新活力 。 活動中,同學們了解非遺,認識到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並在「我是非遺小傳人」書卷上鄭重地籤上自己的名字,立志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與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 重慶璧山:感受非遺魅力 傳承非遺文化
    百餘個項目亮相 全方位展現渝味非遺魅力陳昌銀陳麻花、白市驛板鴨、合川桃片、東溪豆腐乳、永川豆豉等美食,還有酉州苗繡、榮昌夏布、石雞坨土陶、外郎藤編......全市百餘個非遺項目和老字號企業集中進行展示和展銷,涵蓋傳統醫藥、傳統美術、傳統技藝等多個非遺門類,助力文旅消費。
  • 體驗 傳承 發展!駐馬店第16中開展創文志願服務暨「驛站文化」非遺研學活動
    正值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為響應駐馬店創文號召,豐富師生課餘文化生活,9月9日上午,駐馬店市第十六中學組織師生開展創文志願服務暨「驛站文化」非遺研學活動。在文明志願者列隊帶領下,師生們步行觀光皇家驛站,感受傳統老街、傳統民居、民風和民俗、特色商業構成的歷史文化風情,體驗「驛站文化」小鎮的獨特魅力
  • 守護非遺文化 傳承民族瑰寶 ——烏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綜述
    去年,爭取10萬元非遺傳承人研培經費,開展了書法和燙畫的培訓,共140多人獲益。今年,我市還將爭取非遺傳承人研培經費,開辦掛毯織造技藝和戲曲傳承人培訓。與此同時,我市還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有效擴大了知曉率,營造了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傳承非遺文化的濃厚氛圍。搭建平臺  做好非遺傳承發展在非遺保護工作中,我市積極組織開展各類文化活動,讓非遺項目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傳承。日前,在市人民公園東門韻悟齋門前,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展示、體驗活動開展起來。
  • 體育非遺如何傳承 浙師大團隊在研學遊中弘揚傳統文化
    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體育文化和非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於其他非遺項目,體育非遺必須經非遺傳承人實地展示、傳授,而很多傳承人已經上了年紀。」團隊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大多數傳統體育非遺項目受關注度低,面臨著繼承難、傳播難的困境。團隊此行想通過將體育非遺與研學遊結合,促進體育非遺項目的傳承和弘揚。
  • 「傳承黃河文化 『硯』請八方來客」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宣講篇)
    鄭州財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黃河非遺研學」暑期社會實踐團經過兩天的觀摩學習和動手實踐,對黃河非遺文化特別是黃河澄泥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8月13日實踐團帶著學習成果跟隨惠濟區文化館館長李青女士一起走進了惠濟區文化館,為外來務工子女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黃河文化傳承宣講會。
  • 上雲端開啟黃河寶藏 河南首個「非遺數字館」上線
    核心提示:12月22日,為弘揚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作為黃河文明的重要發源地,由省文化和旅遊廳、騰訊文旅聯合打造的首個河南非遺數字館官方微信小程序「老家河南黃河之禮」在禹州舉行上線儀式。12月22日,為弘揚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作為黃河文明的重要發源地,由省文化和旅遊廳、騰訊文旅聯合打造的首個河南非遺數字館官方微信小程序「老家河南黃河之禮」在禹州舉行上線儀式。
  • 學做中藥香囊,感受非遺魅力!東環街解鎖傳承非遺「新玩法」
    為提高群眾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提升「非遺」的社會認知度和影響力,營造全社會廣泛關注「非遺",人人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社會氛圍,9月19日,番禺區文化館、東環分館和東環街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聯合舉辦了2020年番禺區「我們的節日·七夕」系列——「傳承非遺」傳統中藥與香囊製作體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