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河東 ---2020年「德孝文化忠義文化」優秀研學感悟(一)

2020-08-27 運城中學


秋風送爽,丹桂飄香,在這最美的季節裡,都說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要走在路上,要麼讀書,要麼旅行。8月18日,我校部分高二學生參加了「德孝文化忠義文化」研學旅行活動,觸河東歷史,行思行遠傳承中華文化。


心中有信仰,筆下有力量。這次寓學於行、行學相長的研學旅行,同學們都有所體會、有所感悟、有所啟發。他們用心靈之筆,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用青春之筆,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使命之筆,為文明城市創建齊發力。在這裡,讓我們通過研學感悟,共同鑑證他們對河東優秀文化的感觸。



秋雨沁心脾,德孝記心間

(726班 張湘如)


淅瀝的秋雨過後,天氣格外清涼,冷風陣陣襲來,但我們內心對研學的期待異常火熱。伴著一路的歡聲笑語,歷經了大約半個多小時的路程,我們到達了舜帝陵


講解員深入淺出地開始文化講解,從大門到雕塑再到樹木,一個個寶貴的文物,一張張感人的圖片,一個個關於孝的故事,都令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舜的孝心。舜的一生有兩位母親,一位是他的生母,另一位是他的養母,但他的養母並不是很喜歡他,處處刁難他,即使這樣他依然在生死關頭將自己的心頭血給母親做藥引。他說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養母也是我的母親,她養育了我那麼多年,我也理應孝敬她。如今我們總會因為父母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件事做的不如人意就會對他們指指點點發脾氣,可是我們也應該換位思考一下他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也會有做的不對的地方,我們作為孩子難道不是理解與包容嗎?家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而是愛的包容與忍耐。


關帝廟是我們的下一站。巍峨的殿宇裡康熙為他欽點的碑記,這不禁令我感到驕傲。千年以來,人們崇敬關公,不僅僅是他上戰殺敵的英勇,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所體現的人為道德品質。關公精神是誠信,道義,勇敢……的代名詞,我們需要不斷去學習,踐行,研究。


我們在努力學習的過程中,也要學會欣賞沿途的風光,放鬆自己,開闊自己的視野,其實啊,欣賞窗外的風景,何不是一種學習呢?


通過這次研學,我學會了很多,在放鬆自己的同時,我也收穫滿滿,我在研學途中收穫了一種新的學習態度,那就是勞逸結合,也學到了舜的德孝,關公的忠勇,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我會努力將這種精神踐行到生活中,努力做到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不負青春,走好人生路。


品德孝文化 踐忠義精神

(732班 鄭萌)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生活又不止詩和遠方,還有田野和家鄉。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弘揚和傳承關公忠義文化和舜帝德孝文化,是我輩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正是一趟「品德孝文化 ,踐忠義精神」的榮光之旅。


第一站 舜帝陵


一方面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舜的大雕像,舜盤腿而坐,輕撫古琴,好像在吟誦《南風歌》,我的耳邊迴響著「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這是先民對「南風」既讚美又祈盼的雙重感情。這清涼而適時的南風,對萬民百姓的生活是那樣的重要,那樣的不可缺少。二十四孝圖以舜帝的故事為首,又讓我看到了一代帝王舜的一片孝心,這種孝感動天地,長留人間。


第二站 嵐山根


走進村莊,我仿佛輕鬆了很多,再也沒有了城市的喧囂,水洩不通的汽車,而是淳樸的熱鬧氣息,再也沒有了堅硬冰冷的水泥路,再也沒有了令人作嘔的臭水溝,而是一條清澈的小溪,頗有&34;的風情。在這裡讓我認識到了綠色環保的重要性,我們應當做到: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第三站 關帝廟


首先是古柏蒼翠,石碑林立的關聖家廟,其次是氣勢恢宏,規模龐大的解州關帝廟,二者都充分體現了關公的忠義仁勇。在國家和民族危難之際,有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之感的人們,在這裡通過對關公的祭拜,接受忠於國家和民族的教育;在民不聊生的年代,反抗者們來到這裡,從關公身上尋求勇於抗爭的精神;當遭際坎坷的時候,身處逆境的人們來到這裡,定會找到值得仿效的榜樣。


當研學開始,旅行將不再輕鬆。正因為人生充滿「苦」和「甜」,我們才會在痛苦中尋找快樂,失落中尋找希望,才堅信明天會更好,才會讓生活更精彩!



這裡最早叫中國

(733班 董晗瑜)


南風呼嘯,傳來文化的呼聲;年輪繾綣,輕訴堯舜的故事;琴瑟悠悠,彈不盡千年的歷史;管弦戚戚,奏不完德孝的美德。娥皇女英淚染青竹,投湘水而亡;舜帝以德報怨,彰顯孝悌美德。「中國歷史,十年看深圳,百年看上海,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陝西,五千年看山西。」河東——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三皇五帝的故事從這裡開始,千年華夏的輝煌從這裡鑄就。


步入舜帝陵,每一塊磚石,每一棵柏樹都見證著歲月,楊柳依依,與秋風絮語。八月的風,穿越了時空地域,帶我們了解這裡曾經的故事。輕撫當年舜帝親手種下的古柏,與歷史共鳴,同空異時,想像當時的場景。時間神秘了一切,卻也成就了歷史。


走進關帝廟時下起了雨,別有「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意境。「忠義千秋華夏表,人間武聖奉雲長」,「清風萬裡開前路,明月千裡照後昆」,「義薄雲天昭日月,情同手足別君臣」……自古提到關羽,人們首先想到「忠義」二字。關羽為臣忠心不二,武藝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更有「關公面前耍大刀」的俗語。


每一處屋簷,每一座牌坊,每一個照壁都承載著歷史,桑樹一年五次結果的奇蹟充滿了神話色彩。在一片朦朧的香火青煙中,一恍惚間好像穿越回東漢末年,看桃園三結義,看三國如何演繹,看火燒赤壁。


這裡最早叫中國。曾因「鹽運之城」得名,曾有關漢卿寫下《竇娥冤》,趙鼎誓死抗金,司馬光砸缸,王之渙寫下《涼州詞》……華夏歷史,河東從未缺席,更用「忠義德孝」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山川毓秀德孝行

(743班 田曜瑄)


運城鹽湖,山川毓秀,無數德孝忠勇的傑出人才,創造了燦爛的鹽湖文化。8月18日我們就正式踏上了研學之旅,去觸摸運城文化的脈搏。經過半個小時的車程,我們首先來到了舜帝陵。一下車,氣勢恢弘的大門便立在了我們眼前,它已經敞開就等著我們去深入了解這裡的故事。走過一百多米的舜帝大道,我們先來參觀了德孝文化展覽館,這也是今天研學的主題。


「夫孝,德之本也」。從兩者的關係上來看,「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德」的具體內容;從內涵上看,德孝文化是一種精神,一種傳承。上古時期的舜就以「德政千秋,孝成天下」流芳於後世;《詩經》中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唐詩裡頭說,「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千年之後的今天,這種文化仍然被傳承著。


在展覽館中,我看到了「孝感天地」的故事。舜在遭到家人多次謀害後,仍對父母孝順,對兄弟恭敬。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歷山耕種時,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這也是舜帝陵大門前大象雕像的來歷。


走入下一個展覽廳,是介紹「二十四孝」的故事。魯迅先生認為「『子路負米』、『黃香扇枕』是可以勉力仿效的,『陸績懷橘』也不難,只要有闊人請吃飯,但『哭竹生筍』可疑,『臥冰求鯉』有性命之虞,至於『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則最使其不解,甚至於發生反感的。前者形態虛偽,後者令人害怕。」我很佩服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設身處地想,我斷然沒有毅力去做到這些事情,但我同樣也不贊同他們的行為。「彩衣養親」中,兒子為孝敬父母不出門工作以乞討為生;換做現在,你能想像一個人成日不工作靠乞討為生在家孝敬父母嗎?自己都難以生存下去,談何孝敬?在乞討維持家用的同時,在省下自己所吃食物贈與父母的同時,你覺得父母能為此真心實意地開心嗎?


由此可見,「孝」是一種滿足精神需求的行為,而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在新時代下,德孝文化更要在傳承中創新,與當代社會相聯繫,成為具有時代性和發展性的德孝文化。


在領略完千年古柏的神韻,參觀過浩氣長存的陵園,莊嚴肅穆的皇城後,我們就結束了上午的旅程。


下午的研學是從關帝家廟開始的。家廟中有一塔名為「忠義塔」,作為金代磚塔,不僅藝術價值高,其背後更有一個悲壯的故事:關羽因為殺了當地惡霸,與其勾結的官府要對他家滅門,關羽父母因年邁出逃不便,便投井自殺,後人便在井上修築了這一磚塔。取名「忠義塔」更是突顯關羽一家的品格。


關帝廟與家廟同氣連枝,都採用了「前朝後陵」的布局。剛下車,一眼就看見氣勢如虹的關帝廟和屏風般立著的山,一股爽氣撲到人的臉上。進了大門,走到結義園下。再往前走,走過四龍壁,就是主廟的正南門——端門,在這裡「文官下轎,武官下馬」,門口的兩頭鐵獅子也讓這端門看起來威嚴許多。


走過鐘樓和鼓樓,見到了專供帝王出入的雉門,走過群臣侍朝的午門,看到其牆壁上周倉,廖化兩位關羽的忠實部下的站像,還有充滿道教色彩的青龍白虎像之後,又參觀了掛有皇帝御筆的匾的崇寧殿和御書樓,最後來到掩映在參天古樹中的春秋樓。我印象中的關羽是一位大字不識的武夫,卻在這裡了解到關羽也是一個能文能武的全才,這才讓諸葛亮給了他「絕倫逸群」的評價。


關羽的忠義精神,更多的還要從他的故事中去感受。而中國傳統的忠義精神,也有著悠久的歷史。論語中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也體現了一種忠義觀念,這種忠義觀念並不是對於帝王的忠誠,而是一種對朋友的忠義,對朋友的義薄雲天。


忠義精神在當下也應該有新的詮釋。忠義即忠於祖國,忠於人民。


通過這次研學活動,我深深感受到忠孝文化的魅力所在。我也會把優秀的傳統文化繼續傳承下去。


運城中學融媒體工作室 宣

相關焦點

  • 行走在河東 ---2020年「德孝文化忠義文化」優秀研學感悟(二)
    8月18日,我校部分高二學生參加了「德孝文化忠義文化」研學旅行活動,觸河東歷史,行思行遠傳承中華文化。心中有信仰,筆下有力量。這次寓學於行、行學相長的研學旅行,同學們都有所體會、有所感悟、有所啟發。他們用心靈之筆,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用青春之筆,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使命之筆,為文明城市創建齊發力。
  • 鹽湖區實驗小學2020年「德孝文化忠義文化」研學活動盛大開幕
    為進一步弘揚和傳承舜帝德孝文化和關公忠義文化,增強我校學生文化自信,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傳統文化,培育崇德尚孝、愛國誠信的良好風尚,鹽湖區實驗小學在暑假期間開展「德孝文化忠義文化」親子精品研學活動,8月8日早晨,隊伍在教學樓前集合,舉行了隆重的啟動儀式。
  • 鹽湖區開啟「德孝文化忠義文化」親子研學活動
    8月8日從解州關帝廟景區獲悉,由鹽湖區委、區政府主辦的2020年「德孝文化忠義文化」親子精品研學活動當日正式啟動,首批1400餘名學生和家長踏上了暑期研學之旅。  本次活動面向鹽湖區中小學生開展,研學及遊覽景點包括解州關帝廟、常平關帝家廟、嵐山根·運城印象和舜帝陵。開展此次活動,旨在弘揚和傳承舜帝德孝文化和關公忠義文化,在廣大中小學生中培育崇德尚孝、愛國誠信的良好風尚,引導他們修身立德、博學篤行。
  • 鹽湖區中小學(園)2020年「傳承德孝文化忠義文化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演講比賽開賽
    9月18日,鹽湖區中小學(園)2020年「傳承徳孝文化忠義文化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演講比賽初賽在錢學森科技小學拉開帷幕。他指出,研學遊活動讓孩子們走出課堂,更加貼近生活,增強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感召力。此次演講比賽,是為了進一步弘揚和傳承舜帝德孝文化和關公忠義文化,鞏固研學行成果,提升研學行的真正價值,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在全區廣大中小學生中培育崇德尚孝、愛國誠信的良好風尚,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熱愛鹽湖、建設鹽湖和發展鹽湖的信心和決心。希望參賽選手們能夠沉著冷靜、展示充分,賽出水平、賽出風格、賽出風採。
  • 觀央視《跟著書本去旅行·行走河東》古中國文化徵稿通知
    這裡匯聚著三國名將關羽、八仙之一呂洞賓、思想家荀況、史學家司馬光、文學家王勃、王維、王之渙、戲劇家關漢卿等一大批歷代名人。全國中小學生使用的教材裡有好多課文涉及「古中國文化」元素。今年8月,央視科教頻道攝製組先後來運城拍攝了《跟著書本去旅行·行走河東》系列節目 。
  • 鹽湖區首批1400餘名學生及家長開啟親子研學之旅
    8月8日,由區委、區政府主辦的2020年「德孝文化忠義文化」親子精品研學活動正式啟動。首批1400餘名學生和家長踏上研學之旅,感受傳統德孝文化和忠義文化。本次活動面向全區中小學生開展,時間為8月8日至29日,研學及遊覽景點包括解州關帝廟、常平關帝家廟、嵐山根·運城印象和舜帝陵4個景區,旨在弘揚和傳承舜帝德孝文化和關公忠義文化,在廣大中小學生中增強中華傳統文化的感召力,引導學生修身立德、博學篤行。
  • 挖掘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德育價值
    我們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平、文明素養,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通過幾千年的積澱,主要形成了河東農耕文化、堯舜德孝文化、關公忠義文化、能吏廉政文化、晉商
  • 鹽湖區首批1400餘名學生及家長開啟親子研學之旅
    8月8日,由區委、區政府主辦的2020年「德孝文化忠義文化」親子精品研學活動正式啟動。首批1400餘名學生和家長踏上研學之旅,感受傳統德孝文化和忠義文化。本次活動面向全區中小學生開展,時間為8月8日至29日,研學及遊覽景點包括解州關帝廟、常平關帝家廟、嵐山根·運城印象和舜帝陵4個景區,旨在弘揚和傳承舜帝德孝文化和關公忠義文化,在廣大中小學生中增強中華傳統文化的感召力,引導學生修身立德、博學篤行。
  • 西安長歌行研學——感悟民俗民風 傳承優秀文化
    ,了解關中地區民俗文化,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通過此次研學旅行,一方面使學生認識到民俗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讓學生自覺地保護它們,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另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審美和創造力。
  • 傳承舜帝德孝文化 蹚出轉型發展新路 第十一屆運城舜帝德孝文化節...
    德孝忠義,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和「魂」,蘊含著最樸素的家國情懷,是歷史留給鹽湖最深刻的文化烙印。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挖掘堯舜德孝文化、關公忠義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持續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 鹽湖區首批1400餘名學生及家長開啟親子研學之旅
    △新聞視頻8月8日,由區委、區政府主辦的2020年「德孝文化忠義文化」親子精品研學活動正式啟動。首批1400餘名學生和家長踏上研學之旅,感受傳統德孝文化和忠義文化。 啟動儀式上,活動主辦方向參與此次研學活動的學校負責人授予「親子精品研學行」旗幟。
  • 「冬遊河東,年味運城」這四條旅遊線路推薦給您!
    運城市人民政府今天「冬遊河東,年味運城」4條主題旅遊線路新春祈福遊親子研學遊運城博物館—芮城永樂宮—解州關帝廟—舜帝陵—李家大院—后土祠看點:博物館裡品讀華夏歷史,永樂宮中欣賞元代壁畫,關帝廟裡感悟忠義精神
  • 德孝文化、漢服定向賽……慶國慶中秋「雙節」 民俗體驗輪番在德陽...
    歡度國慶中秋佳節,10月1日,德陽市旌陽區2020孝泉文化周活動如期啟幕。在孝泉古鎮的德孝城廣場,川劇《變臉》、小品《安安送米》、快板《贊孝泉》等節目輪番上演,精彩紛呈,引得現場觀眾連聲叫好。「節目非常精彩,多數節目都是圍繞著『孝』字去演繹,讓我們在觀看節目的同時,深切感受德孝文化,想要更好地弘揚德孝文化。」現場觀眾劉靜動情地說。市民古鎮體驗民俗除了精彩演出,一場以「守望鄉愁文化·追尋國家情懷」為主題的漢服定向賽也同步進行,共吸引了70支隊伍200餘名選手踴躍參賽。比賽共設5條路線,16個任務點,途經鄰姑泉、武聖宮、龍護舍利寶塔、德孝城及德孝廣場等地。
  • 首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中小學研學教育研討會舉行
    1月3日,由北京師範大學教育集團、北京市豐臺區教育委員會、安徽省黃山市教育局主辦,北京一品研學教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首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中小學研學教育研討會暨《行悟徽州》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 山西運城:河東「六大文化」的深圳表達
    運城市巧借第十四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舞臺,在組織13家企業20類百餘件文創精品參展的同時,積極開展文化「群星」企業進特區「手拉手」活動,舉辦優秀傳統文化推介及文創藝術品拍賣會,進行新鄉賢「鳳還巢」懇談,吸引24家在深央媒、深媒及網絡媒體爭先報導,充分展現「厚道運城」時代風採,收到了良好效果。
  • ...王益區開展2020年小學生探秘「銅川歷史文化」研學旅行活動
    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孩子熱愛祖國、熱愛家鄉,更好地親近本土文化,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重構新型學習方式,轉化學習氛圍。王益區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開展2020年小學生探秘「銅川歷史文化」研學旅行活動。
  • 高考與研學丨行走的課堂,助你解鎖全新的高考體驗(三)
    以語文學科素養為例,文化傳承與理解貫穿了語文考試的始終,這有助於培養學生文化基礎維度的核心素養,更加注重考察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而研學旅行是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部分,其核心是實踐育人,因此,研學旅行符合新高考改革的需求。在新高考教育改革的趨勢之下,研學旅行為何會成為高考的「神器」?
  • 中考與研學丨行走的課堂,助你解鎖全新的中考體驗(陝西)
    陝西省2020年中考語文試題將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的首要和基本任務擺在了第一位,以人文性、思想性和感染力引領著語文教學,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相互契合,同時結合最新社會熱點,有利於幫助學生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 2020·堯文化高峰論壇,聽專家學者論道「堯舜德孝」
    務實與創新推動可持續發展 陶寺文化(堯文化)還表現出務實與創新兩個特質。 為什麼說堯的思想是務實的呢?高江濤表示,堯時期的很多所作所為,都指向一個目標,那就是「愛民」。 所謂「築城以衛君,造郭以衛民」。
  • 翼天文旅集團|靈山工匠小鎮的文化軟實力研學是小鎮文化+旅遊融合
    2020年,翼天文旅集團旗下靈山工匠小鎮四大旅遊板塊全盤開業;這一年,小鎮成為「江西省影響力文旅企業十強」;這一年,小鎮的文旅產業再次開枝散葉;這一年,伴隨著翼天歡樂世界的開業,更多樣化的研學體驗讓小鎮再次成為上饒及周邊區域中小學研學旅遊首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