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德育價值

2020-12-17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挖掘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德育價值

  傳統文化是民族發展之根,任何一個民族都不能脫離自己的文化血脈獲得發展,都是在既有文化基礎上進行的文化傳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濃重的道德色彩,其不勝枚舉的教育因素對德育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效用,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對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理念產生影響。我們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平、文明素養,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山西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歷史悠久、名人輩出,其植根於黃河之脈,蘊含著豐富的德育資源及價值觀智慧。通過幾千年的積澱,主要形成了河東農耕文化、堯舜德孝文化、關公忠義文化、能吏廉政文化、晉商誠信文化等主要內容,挖掘其中優秀文化元素中的德育因子,是當前德育工作者的重要課題。

  第一,探索山西優秀傳統文化中倫理道德教育的因素。隨著家庭及社會結構的變遷,自由民主的社會形態導致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極大的變化。家庭教育在父母更加尊重子代人格的平等和尊嚴的同時,出現了諸如啃老、不贍養父母等不孝的現象,孝順父母本是家庭的一種規範和要求,卻被上升為一種法律的制度和規範。在當前學校的道德教育中,有時片面強調學生對道德義務和責任的認同,某種程度上對學生的主體性教育重視不夠,對個人的獨立性缺乏應有的尊重,導致學生人生理想信念不堅定、缺乏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感恩意識不足等傳統美德的迷失。

  堯舜所倡導的德孝,是人類最根本也是最原始的道德,堯帝、舜帝的風範,以及他們教化天下的道理,對傳統教育的倫理性產生著深刻的影響。在中華文化中,孝道被視為是人類最大的美德,是一切道德規範的核心和母體,也是教育的邏輯起點以及人們立身處世的根本。同時,孝不僅僅是家庭血緣關係的紐帶,是我們民族基因當中對基本人性的讚美和感恩,更是被社會賦予了某些要求與準則。孝是所有道德規範中最高的道德規範,任何道德缺陷都可追溯到孝心,其內涵可以涉及到所有的其他道德內容,構成了人類文明的基點。孝道終究是一種倫理道德的意識和規範,對學生進行孝道教育、誠信助人的社會道德教育,可以讓學生由家庭內的道德規範逐步過渡到社會中,由家庭倫理道德引領社會道德規範教育。

  第二,探索山西優秀傳統文化中和諧觀教育的因素。當代學生主體意識越來越強烈,價值取向自我化,但此階段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還未完全定型,思維比較活躍。隨著內外部環境的影響,其思想有時會呈現出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相適應的因素,主要表現為自我管理能力差,崇尚個人主義、協作意識弱,缺乏資源共享意識、人際關係僵化等。

  山西優秀傳統文化中關於中和、泰和、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和諧相處等內容源遠流長且浸潤了中華民族的思想。炎帝帶領部落先民種五穀、嘗百草,開創中華農耕文明時就講求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楊先奎先生認為儒家的重要思想「中庸」就屬於炎帝文化體系;在晉商發展過程中,彼此之間相互協作,大家既是競爭對手也能和諧共處,貫穿「和」的思想及其延伸出來的信義、互助、寬容、仁愛、團隊主義等精神。將山西傳統文化中的和諧思想與德育相結合,使學生在長期薰陶下,形成文化共識,逐漸對「和」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並內化到自我思想深處,以此達到潤物細無聲之效。

  第三,探索山西優秀傳統文化中誠信求真教育的因素。誠信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源遠流長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為人處世和人際交往的基本道德準則。黨中央歷來重視社會的誠信建設,明確提出「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然而近年來,大學生誠信滑坡現象明顯,考試作弊、簡歷作假等事件時有發生,加強誠信教育已是當務之急。

  山西晉商文化的核心即誠實守信,以義取利。晉商在長期的經營過程中,在對外行商和對內經營上均以誠信為基本原則,重信守約,同時提倡義利並重,見利思義,反對見利忘義、唯利是圖的做法。正是將誠信守義與商業效益相結合,晉商才成為當時中國的商幫之首。以晉商文化為切入口,將晉商歷史典故、傳奇故事等案例和數據用於德育活動,題材生動具體、情感豐富、可信度高,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認可晉商文化思想精髓的同時,引發他們的共鳴,可提高教育的感召力和滲透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

  第四,探索山西優秀傳統文化中愛國主義教育的因素。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愛國主義思想,讓愛國主義傳統薪火相傳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在傳統道德教育中構建符合現代社會環境的德育體系,需要進一步強化德育工作,在發揚愛國主義傳統教育的過程中,應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給予其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解讀,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文化的生命力,從而加強對學生思想維度的管理。

  關公文化核心最為精確的概括就是「忠義」。其中,「忠」是中國傳統儒家最為基礎的倫理要求。《論語》中對「忠」進行過具體論述,認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而「忠」正是關公文化最為重要的文化標籤。關公最可敬之處就在於一生身體力行一個「義」字,「義貫古今」「信義昭著」「義不苟取」,在我們今天看來,這種「忠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與時代精神交織在一起,逐漸與中華民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相融合。對原有內容給予富有現代社會時代氣息的新內涵,延伸傳統文化基因,實現德育的價值導向。(作者為山西開放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荊媛;本文系山西省現代遠程教育學會2020年度立項課題「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SXYJ202003)

(文章來源:山西日報)

(責任編輯:DF398)

相關焦點

  • 優秀傳統文化的德育價值
    【摘要】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德育資源,是我國古代道德教育的重要載體和形式。新時代發掘和關注優秀傳統文化的德育價值能夠推動社會和諧發展,激發世代依存的道德情感,促進社會公德建設,為新時代德育工作提供精神動力,對提升人們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 探討傳統文化中的「五倫八德」理念與中學德育教育
    學生道德意識薄弱,並且不能積極配合一系列針對其開展的德育教育工作。  面對這樣的狀況,我們應該如何開展道德教育工作才會有實際的效果呢?道德是做人的根本。那麼,一個人應該具備什麼樣的道德素質呢?中國傳統文化清楚地告訴我們,「五倫八德」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本性,是每一個人應該具備的基本道德品質。
  • 淺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方法研究,真是長知識了!
    一、中國傳統文化與高校德育相結合的具體工作方法   (一)挖掘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尋找與高校德育教學的相似之處   目前,我國正處於各方面發展的重要階段,以獨特的經濟自信、文化自信傲立於世界。在這樣重大的歷史發展時刻,要將我國的傳統優秀文化與當前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以實踐活動為基礎,進一步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過程中,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中,為高校的德育教學注入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使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更加的豐富起來。
  • 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
    □ 本報記者 趙琳 王原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明素質。在當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山東有何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如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這引起了代表、委員們的關注。
  • 《中華傳統八德詮解叢書》出版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廉潔基因
    魯網4月10日訊 4月7日,省紀委在曲阜召開《中華傳統八德詮解叢書》出版座談會,就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引導黨員幹部堅定文化自信,自覺繼承傳統、廉潔修身進行研討。該叢書系統闡釋了「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的起源、涵義和本質,論述了八德與個人修養、社會和諧和國家治理的關係。
  • 探討丨校園文化中是如何理解「德育」的?
    德育指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的教育。是毛澤東同志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提出的:「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內容豐富,其所蘊含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等,不僅具有深刻的歷史性和傳承性,同時也具有鮮明的現實性和創新性。如自古以來「忠、孝、仁、義、廉、恥」就是做人的基本原則,也是孔夫子德育內容的精髓。
  • 德育教師國學講堂活動24日舉行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哈爾濱新聞網訊(記者 初霞)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精神,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昨天,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養有道德的下一代」為主題,市文明辦、市教育局聯合舉辦了德育教師國學講堂專場活動,來自全市中小學的數百位德育教師及主管校長認真聆聽了專家講座
  • 讓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中小學校園以夯實中華文明的基石是目前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要把它作為固本工程和鑄魂工程來抓。優秀的晉商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走進中小學校園,是我省中小學教書育人、文化育人的必然選擇。
  •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
    原標題: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 【教育探索】高等學校肩負著文化傳承的重要使命,大學生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力軍,對大學生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也面臨一系列難題:如何準確認識和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價值?如何精選出最能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的教學內容?如何有效構建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規律、適應當代大學生認知規律、體現文化傳承時代規律的課程體系與教學設計?這都需要系統的創新設計。
  • 評論:著力提升中小學教師優秀傳統文化素養
    提升中小學教師優秀傳統文化素養,要立足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師應自覺汲取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道德精華精髓,深入挖掘闡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價值準則的基本內涵和時代價值,不斷夯實思想道德基礎;還要服務於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優秀傳統文化的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 承載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基因和思維方式,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資源,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提供了強大支撐;更要融入於校園文化建設體系
  • 第七屆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學術會議在京召開
    【環球網教育報導】12月5-6日,由中國戲曲學院主辦的第七屆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學術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深入探討了中華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充分發掘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
  • 傳承弘揚學校優秀傳統文化 築牢共同價值基礎
    科大優秀傳統文化,源自科大歷史、紮根科大實踐、服務科大未來,發揮夯實思想基礎、凝聚力量、指引發展方向、引領價值追求的重要作用。一、深刻認識傳承弘揚學校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高校肩負著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使命,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責無旁貸。
  • 立德樹人——西安外事學院用優秀傳統文化點亮師生心燈
    西安外事學院在傳統德育的基礎上,把目光伸向中華民族的基因--優秀傳統文化,該校開設傳統文化公開課,並通過專題講座、網課等形式讓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名篇和代表人物思想觀點、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了解聖賢君子修身養性之道和家國天下情懷。
  • 遂寧中學德育大課堂:繼承優秀傳統,遂中學子感受冬至民俗文化
    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是冬至節,清晨,遂中師生們不懼嚴寒,精神抖擻地齊聚鳴謙廣場參加新一周的德育大課堂活動。此次德育大課堂的主題為《繼承優秀傳統 弘揚中華文化——冬至節》。在師生們的注目禮中,伴隨著莊嚴的國歌,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儀式過後,初三•14班的羅文同學帶領大家國旗下宣誓:「……我已長大成人,永遠做祖國忠誠的兒女……」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振奮中華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具有獨特的文化系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人在社會中的地位與責任,注重自強不息、剛健有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這是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特別是儒家所倡導的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牢固積澱在每個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中,深刻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
  • ...經開區傅家實驗小學被評為「淄博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示範校」
    日前,淄博市教育局下發了《關於公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示範校(創建校)名單的通知》,淄博經開區傅家實驗小學從全市眾多參選學校中脫穎而出,被評為「淄博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示範校」。  近年來,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校不斷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全面開設傳統文化課程、社團,開展傳統文化教育體驗活動,構建多元的傳統文化踐行載體。
  • 市南區三所學校德育課程獲評青島市中小學優秀校本德育課程
    近日,青島市教育局組織開展優秀校本德育課程評選活動,全市各中小學積極參與,49門課程入圍,青島基隆路小學《「翔宇」課程——愛、禮、智、健》、青島南京路小學《傳承非遺文化「麵塑」》、青島櫸園學校《小腳丫走青島》三門課程獲評2020年青島市中小學優秀校本德育課程。
  • 加強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要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根,就是要在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上下功夫,把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價值體系和精神追求,講足說清,闡發透徹,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深入人心,正確闡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關係,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 第七屆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學術會議在中國戲曲學院召開
    作為主辦之一,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理事長張建國在致辭中講到,戲曲是傳統文化非常重要的載體,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回信中提出了弘揚戲曲藝術關鍵在於守正創新,我們要保護好優秀的傳統文化,這樣才能更好地傳承和發展。
  • 【理論】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提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