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國家人才選拔和評價的最重要的渠道,在助力學生成長、提高教育質量、促進社會進步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高考改革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近幾年,新高考改革把高中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校錄取的重要參考,更加注重考查學生的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
以語文學科素養為例,文化傳承與理解貫穿了語文考試的始終,這有助於培養學生文化基礎維度的核心素養,更加注重考察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而研學旅行是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部分,其核心是實踐育人,因此,研學旅行符合新高考改革的需求。
在新高考教育改革的趨勢之下,研學旅行為何會成為高考的「神器」?讓我們一起解析2020年高考全國卷Ⅲ語文真題,尋找高考背後的「行走課堂」。
本次試卷中,實用類文本閱讀考查了《文匯報》對鍾南山的訪談,訪談內容體現了鍾南山先生為國為民的奉獻情懷和敢醫敢言的性情與胸懷。
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的大背景下,鍾南山先生的事跡被人們所熟知。作為現實社會的重要事件,同學們通過日常學習、生活實踐和新聞報導等多種途徑和方式已經了解了很多,不同於書本知識,社會現實通過更為直觀、直接的方式幫助同學們了解了醫生、護士、軍人、計程車司機等不同職業的職責和要求,有利於同學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我們以課本知識為載體,社會現實為媒介,探究名人的內心世界,深入了解相關職業,努力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課程連結:職業生涯規劃、名人專家】
本次試卷中,文學類文本閱讀選取蔣子龍的《記憶裡的光》,文章中錘子與鐮刀的意象,鮮明地體現出作者對中國共產黨的信賴與熱愛,通過本文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深厚感情。
本文中的錘子、鐮刀的形象,其實是一種象徵,象徵著中國共產黨,象徵著偉大的祖國。在曾經的黑暗年代裡,中國共產黨的出現就像是一束明亮的光線,為新中國的發展指引了全新的方向,也為全國人民提供了奮鬥的目標。
紅色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徑,全國範圍內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遺址、革命舊址等都是良好的紅色教育基地,通過親臨革命舊址,了解革命故事、紅色事跡等方式,培養學生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深厚感情。
【課程連結:紅色愛國主義教育、革命舊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遺址】
本次試卷名篇名句默寫中,孔子和白居易的詩句展現了普通勞動者在勞動生活中的安然自得,阿房宮賦中的句子則體現了封建統治者生活的奢華。
名篇名句默寫通過鮮明的對比,引發學生們對貧富生活的思考,幫助中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引導學生們熱愛勞動,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同時,孔子、白居易、杜牧等人都是非常優秀的歷史人物,其精神品格、傳世佳作數不勝數,值得同學們去進行深入探究和不斷學習。
【課程連結:孔子及其教育思想、白居易、杜牧主要作品、阿房宮的爭議】
本次試卷作文題目為:畢業前,學校請你給即將入學的高一新生寫一封信,主題是「如何為自己畫好像」,與他們分享自己的感悟與思考。
從本試卷整體來看,作文題需要我們尋找各種「鏡子」來審視自我,以「鍾南山」為鏡、以「王彪之」為鏡,找到真正的「榜樣」,學習榜樣身上的優秀品質。題目中的導語「我是怎樣的人」、「我想過怎樣的生活」、「我能做些什麼」、「如何生活得更有意義」引發了中學生對自己生活的深入思考,促使中學生尋找更加優秀的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種榜樣不僅是書本上、歷史上的著名人物,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人物,我們要意識到,傳奇人物是值得學習的榜樣,日常生活中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的人們也值得我們學習,有的時候,平凡也是一種偉大。我們要通過學習、實踐等多種方式深入了解不同的人物和職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幫助我們更好的成長和進步。
【課程連結:名人傳記、歷史史實、辯證思維、自我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