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南昌日報社聚焦「怕慢假庸散」報導小組)共享單車進入南昌已近兩年,雖然解決了市民出行「最後一公裡」難題,但過量投放、無序停放等問題,影響路面交通,為市民所詬病。
上海路與北京西路的交叉口,這裡有南昌市最為繁華的商圈之一——恆茂夢時代和上海路商圈,由於人流量、車流量大,該商圈附近的地鐵1號線謝家村站成了各共享單車的「必爭之地」。
9月2日下午6點,記者來到這裡看到,從地鐵謝家村站3號出入口開始,大量共享單車一字排開停放在人行道上,另一部分共享單車則停放在非機動車道上。擠佔了人行道部分空間的同時,也擠佔了非機動車道。
「越到傍晚,單車擺放越亂,路面更是一團亂。」南昌大學的一名學生告訴記者,越接近下班高峰,這裡的共享單車就越多,並佔據著非機動車道。「自行車道被共享單車擠佔了,我們就只能上機動車道騎行,很危險。」
記者在現場看到,由於正值晚飯時間,上海路機動車道上汽車和電動車、共享單車混雜通行,通行效率大大降低,行人和駕駛員無不望「車」興嘆。
「夢時代綜合體人流量大,旁邊又有南昌大學,每天都有很多外地人來這裡玩。他們看到這共享單車亂象都直搖頭。」在地鐵1號線謝家村站3號出入口附近的商家告訴記者,每天17點-18點,地鐵站附近的共享單車存放量會達到峰值,多的時候有六七百輛。
此前,為整治共享單車停車亂象,南昌市城管部門採取了扣車、約談等多種方式,要求共享單車企業對旗下自行車進行管理。去年7月,南昌市城管部門還出臺了《南昌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促進共享單車規範停放的管理規定(試行)》,對共享單車停放亂象進行整治。
「我們建立了微信群,行政執法人員在日常巡查中對發現的共享單車亂停現象進行拍照和定位,要求相關運維企業看到上傳到微信群中的圖片和定位後30分鐘之內到現場處理。」青山湖區行政執法局業務科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地鐵口屬於車輛流動性比較大的地區,對共享單車投放的數量並沒有硬性規定。但按照規定是不允許共享單車停放在非機動車道上,如果區域內設有停放位置就清理到停放位;如果單車數量過多,那麼在不影響交通的情況下由運維企業將單車拖走。
但在記者蹲守的一個小時內,僅有一名疑似共享單車企業的工作人員前來移車,但只將部分停放在非機動車道上的共享單車擺放整齊之後就離開了,更多的車輛則雜亂無章地停放在非機動車道上。
晚上11時,記者再次來到這裡看到,傍晚時共享單車「堵路」的情況已經不見,但仍有不少單車被隨意停放在自行車道上。
隨著越來越多的共享單車出現在街頭巷尾,亂停亂放的現象開始變得突出起來。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南昌市城管部門出臺了規定,要求對巡查發現、數位化採集和市民舉報的共享單車亂停放及其他違法行為,由數字城管監督指揮中心通知共享單車運營企業在規定時間(東湖區、西湖區、青雲譜區、青山湖區、紅谷灘新區30分鐘,經開區、高新區、灣裡區60分鐘)內自行整改。逾期不整改的,通知城管執法機關予以拖離,並依有關規定處罰。
夢時代商圈作為南昌市最為繁華的商圈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南昌的對外窗口。但在記者蹲守期間,出現大量的共享單車亂停的情況,雖然有共享單車企業人員前來處理,但處理方式僅僅是將部分車輛擺放整齊,剩餘的車輛依舊佔道堵路。在這種情況下,城管部門也未採取拖離措施,恢復交通。不由得讓人質疑,出臺的管理辦法是否只是「紙面上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