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咖啡」不敵星巴克,時代到底會淘汰什麼,而願意保留什麼?

2020-12-18 大拇指聊商業

「漫咖啡」這個品牌大約在五年前,是當時國內最火的咖啡新勢力,那個時候全國各地的漫咖啡,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尤其是在一線城市,漫咖啡就是文藝青年們和漂亮小姐姐們最愛打卡的地方。

而現在很難再聽到漫咖啡的消息了。有數據顯示漫咖啡在北京的門店已經關閉了三分之二,這令人不禁思考,時代到底會淘汰什麼,而願意保留什麼?

事實上不止在咖啡行業,包括在其他行業,還是「標準化」更容易被保留。標準的餐食,標準的服務,標準的裝修,星巴克就是身邊很典型的例子。不同於海底撈,在星巴克,員工就相當於「機器」一樣的存在,他們不會給你多餘的東西,哪怕是一塊墊子;產品來自中間廚房的半成品配送,只需按照標準的步驟簡單加工,做出來的都是標準的口味。比如,咖啡,只需要簡單的調配就可以了,比如,雞肉卷,配送到店就是標準化的東西,加熱即可,也絕不會出現像炒飯這樣的東西。

這個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在中國的門店總數已達到了4706家,疫情都不能阻止其在中國的快速擴張,僅第三季度,星巴克中國就新開了近260家門店,開店速度創紀錄。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攻佔這個世界越來越多的是這種標準化的東西。而絕不是因為熱愛,呈現給大家的東西,那可以是一家很精緻的小店,但是如果想要進行標準化的迭代,就是很難得一件事了。

標準化的另一面自然就是「非標準化」了。在14、15年的時候,杭州的「火星工廠」經營的非常火爆。「火星工廠」是年輕人的樂園,裡面有桌遊、遊戲機、麻將、主機遊戲、撞球等,都是年輕人喜愛的娛樂方式,而且還有餐飲提供,可謂吃喝玩樂一應俱全。

儘管這家「火星工廠」確實呈現了一番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最終很多投資人還是放棄了投資,理由是「火星工廠」最核心的能力其實是其中組織者的個人社交能力,比如你想獲得一批可以復購的用戶,那麼組織者不單單是要做好店內的服務,更要做好店外的營銷,說直白點就是要跟用戶搞好關係,形成一定的情感紐帶,而組織者的社交能力並不能標準化。即使你找到這樣的組織者,那麼這個組織者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其實是高於店鋪本身的,那他為什麼不自己開一個呢?而一旦招不到理想的「組織者」,場地的經營又將是另外一番景象,在這可以類比於「理髮行業」。

這其實挺矛盾的,就是我們都希望去享受那些「個性化」的東西,但恰恰又是我們的日常選擇讓「標準化」更具生命力。終究,用戶完成一筆交易時,付出的不止有金錢成本,還有選擇成本,而這,常常被忽略。

所以呀,不要光聽消費者怎麼說,請注意看他們怎麼做。

相關焦點

  • 【商學課】 去星巴克和漫咖啡的都是什麼人
    星巴克和漫咖啡已經快要佔領我們的大街小巷了,但是如果你注意觀察就會發現,兩家咖啡館裡的人群大不一樣。星巴克常常是開在寫字樓和商業中心,主要針對那些「來如影、去如風」的商務人士。但是漫咖啡則不同,它更願意打造一個「我想靜靜,但是別問靜靜是誰」的地方。通常一杯咖啡、一臺電腦、一本好書,一下午的時間就過去了。
  • 漫咖啡掌門辛子相:咖啡業進入3.0時代
    不過,選址策略並不是漫咖啡盈利秘密的全部。事實上,觀察菜單你會發現,漫咖啡內的飲品價格與星巴克等美式咖啡廳相差不多,但以華夫餅、吐司為主的餐點價格卻比美式咖啡廳類似的產品貴了許多。    目前,因為盈利能力突出,漫咖啡已經成為合作商眼中的香餑餑。「我們是有選擇空間的,如果合作商表示只願意承接一個門店,我們可以立刻找到更有實力的合作商,今後兩年在中國的200多家門店中,漫咖啡會保持30%左右的直營店,其餘都是合作經營。」  資金實力、拓展能力、與漫咖啡經營理念的契合是辛子相選擇合作商的三大標準。「合作店鋪的選址、產品、服務等關鍵環節我們都會把關。」
  • 星巴克的咖啡到底貴不貴
    回想一下你第一次進星巴克,那可能是幾年前的事了。那天下午你出去辦事,覺得睏倦,想喝點東西提提神。你透過星巴克的窗子朝裡看了一眼,走了進去。咖啡的價格嚇了你一跳——幾年來你一直很幸運,喝的是鄧肯甜甜圈店的煮咖啡。不過既然來了,你就感到好奇:這種價格的咖啡到底是什麼味道?於是你做出讓自己也吃驚的舉動:點了一小杯,享受了它的味道和帶給你的感受,信步走了出來。
  • 漫咖啡,走下神壇
    一業內人士告訴我,漫咖啡市場表現早有下探的跡象:在北京已有大概2/3的門店關閉,北京的首家門店也在閉店之列,但南京、重慶、長沙也還有一些店生意還不錯。據了解,漫咖啡選址並非核心位置,房租不算太高,但在講求平效的年代,面積大帶來的經營壓力難以避免,加之精品咖啡館、新茶飲的夾擊,也會分流一部分市場。
  • 漫咖啡的盈利邏輯:賣咖啡還是出售生活方式
    「上島咖啡可提供寬敞的卡座,客人可在裡邊打牌、玩遊戲等」,這讓辛子相頗有感觸:咖啡店不一定要像星巴克、COSTA那樣打小資牌。  目前咖啡市場每年以18%-20%的速度擴容,有著敏銳商業嗅覺的辛子相發現,市場不缺好咖啡,但缺可讓消費者坐下來慢慢聊天的咖啡店。意識到這個機會點後,辛子相用兩年考察各種各樣的咖啡廳,最終將格調定在自然和浪漫上。
  • 漫咖啡,走下神壇-虎嗅網
    一業內人士告訴我,漫咖啡市場表現早有下探的跡象:在北京已有大概2/3的門店關閉,北京的首家門店也在閉店之列,但南京、重慶、長沙也還有一些店生意還不錯。據了解,漫咖啡選址並非核心位置,房租不算太高,但在講求平效的年代,面積大帶來的經營壓力難以避免,加之精品咖啡館、新茶飲的夾擊,也會分流一部分市場。
  • 咖啡館體驗報告:星巴克、COSTA、漫咖啡等藏有哪些秘密?
    麻辣點評:   星巴克裡或許最多的是不舒服的木頭椅子,屁股肉多的人尚且感覺不太好,更不用說「麻杆」身材的人了,根本無法久坐好嘛!估計所有人都有這樣的想法:「那個最舒服的座位上的朋友,你什麼時候走人」?
  • 從新晉咖啡品牌中我們看到了什麼?
    這並未必見得,具體從行業觀察就可見咖啡品類下確實是有不同的呈現及不同的經營路子,如果前端不同,後端也大多會不一樣,這就引發了一個切實的問題:咖啡品牌/門店發展的不同與差異化的緣由到底是什麼?具體而言,星巴克咖啡教父的意義在於它成功將咖啡融入了白領文化,瑞幸咖啡教父的意義在於它讓不喝咖啡的年輕人也願意主動消費咖啡,但行業的人基本明白,如果不是星巴克在前,也基本沒有瑞幸的當下。在筷玩思維(www.kwthink.cn)看來,瑞幸的存在價值其實更多在於咖啡品類的平民化及網紅化。
  • 昆明首家漫咖啡入駐金鷹 預計6月底開業宣戰星巴克
    (贏商網雲南站報導)源自韓國的品牌漫咖啡(MAAN COFFEE)已進駐昆明金鷹購物中心,據了解,這是漫咖啡在雲南拓展的第一家門店。店鋪位於購物中心A座一樓的臨街面,在護國路和威遠街交叉口,與金鷹B座的星巴克(需求面積:150-350平方米)隔街相望,兩大品牌各霸一方,似乎即將拉開一場咖啡品牌的較量。
  • 與星巴克搶生意,漫咖啡、COSTA都棄權了,網際網路咖啡能成功嗎?
    70% 的毛利率,700億元的市場規模,以及遠高於全球市場年增長率,在中國市場,星巴克固然一家獨大,但向來不缺挑戰者。但一直以來,無論英系的「COSTA」、韓系的「漫咖啡」還是本土系的「上島咖啡」、「太平洋」,各路諸侯烽火連天之下,星巴克的霸主地位始終不可撼動。
  • 揭秘瑞幸、漫咖啡、自助咖啡等的投資「慘狀」
    我們蹲點了10多個品牌超過25個門店;採訪了所有錄製過節目且從事咖啡行業的嘉賓和學員,搜索了幾乎能找到的所有咖啡行業深度報告,我們得到了非常明確的答案。接下來就如下問題,蛋解創業將會給你答案:1. 星巴克賺的真是賣咖啡的錢?真相是什麼?2. 星巴克真的所向披靡?擺在星巴克眼前的又是怎樣一個困局?3. 瑞幸真的是開咖啡館?到底賠了多少錢?
  • 除了做咖啡和做咖啡館的選擇,掘金咖啡還有什麼新路?
    要論及咖啡的平民化,其也不過才有數百年的沉澱,且當下的咖啡呈現嚴格來說也就是當代的文化。問題是:咖啡品類真的無傳統和新式之分嗎?這並未必見得,具體從行業觀察就可見咖啡品類下確實是有不同的呈現及不同的經營路子,如果前端不同,後端也大多會不一樣,這就引發了一個切實的問題:咖啡品牌/門店發展的不同與差異化的緣由到底是什麼?
  • 鄭州爆發咖啡戰爭:星巴克1年6店 漫咖啡開業即火
    鄭州爆發咖啡戰爭:星巴克1年6店 漫咖啡開業即火 2013年02月25日09:13 來源: 大河網-大河報
  • 星巴克運用快消費營銷策略 漫咖啡、雕光等加緊圈地
    中國咖啡市場正進入白熱化階段  通常,在經歷了一段經濟高速增長之後的經濟放緩期,是餐飲、電影院和咖啡館大爆發的時期。經濟的發展會帶來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而發展速度放緩則會讓人有更多時間和衝動去思考、享受生活。而中國正在進入這個階段。
  • 除了做咖啡和做咖啡館的選擇,從新晉咖啡品牌中我們看到了什麼?
    這並未必見得,具體從行業觀察就可見咖啡品類下確實是有不同的呈現及不同的經營路子,如果前端不同,後端也大多會不一樣,這就引發了一個切實的問題:咖啡品牌/門店發展的不同與差異化的緣由到底是什麼?從星巴克的「快」到漫咖啡的「慢」,為何說瑞幸打破了咖啡品類的空間傳統?
  • 茶園新區「漫咖啡」,比星巴克更值得一去的咖啡廳,華夫餅一絕!
    整體氛圍比星巴克好,飲品種類齊全,希望可以增加小蛋糕等甜點,是個俗人咖啡質量好壞喝不太出來,但是為了安靜地去坐坐,是這附近的一個好選擇。悅地的漫咖啡在一樓,挺大的一個店。漫咖啡所有的店都是一種風格,空間較高、很開闊,座位雙人、四人、多人座都有,店裡用綠植書架分區,互不打擾,很nice!
  • 咖啡店到處都是,星巴克到底在貴什麼?
    而這可以解釋,星巴克咖啡在貴什麼!不論在紐約、東京、安特衛普,還是布拉格,只要你住在全世界的各大城市裡,在大眾交通工具上通勤都是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經驗。他們通常不喜歡繞道而行,不過,有個平靜而豐饒之地,倒是可以吸引他們暫停兩分鐘。在這個綠洲裡,有帥哥美眉笑臉迎客,身上還別個名牌好讓客人知道自己的名字。沒錯,這裡就是星巴克咖啡店,位於地鐵乘客必經的「國際廣場購物中心」出口。這可不是法拉古特西站特有的現象:從附近的法拉古特北站出來,你會經過的第一家店,也是星巴克。
  • 我們日常去類似星巴克的咖啡館點的咖啡到底是什麼?
    星巴克目前世界上擁有最多連鎖店的品牌,在我國也是數量最多的咖啡館連鎖品牌,擁有大量的粉絲。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星巴克是許多人的咖啡啟蒙地,今天為大家來介紹一下星巴克菜單上的咖啡到底都是什麼?首先我們要知道的一點是,星巴克售賣的一系列咖啡都屬於意式咖啡,所謂意式咖啡就是使用意式咖啡機在高壓下最萃取出的濃縮咖啡,然後再以濃縮咖啡作為基底加入其他各種不同輔料而做成的一系列咖啡。
  • 漫咖啡的真正秘密:對中國人深入骨髓的觀察
    "您最近正在忙什麼?"面對記者的第一個,圓框眼鏡背後的辛子相目光敏銳,他直切主題回答:"我在忙著開店,忙著開漫咖啡!"辛子相在中國經營著愛江山、漫咖啡、創作餐廳三大餐飲品牌,漫咖啡無疑已經從三大產業中脫穎而出,到達了"爆發"狀態。他自信地介紹,目前一家漫咖啡門店平均14個月就能收回初期投入,以剛開業的通州店為例,開業6天,日營業額就達到了X萬元(保密)。
  • 星巴克的小杯到底是個什麼杯?
    星巴克咖啡師總是被中杯和小杯困擾。為什麼星巴克咖啡師不按正常語法標識杯型?為什麼星巴克裡的中杯指的是小杯?「美國的咖啡發展歷史落後於歐洲,尤其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低劣的咖啡市場與美國發達的經濟狀況極為不符,Howard Schultz引入的意式濃縮咖啡無疑改善了整個美國的咖啡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