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黃埔區永和街了解到,永和街堅持構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令行禁止、有呼必應」工作機制,深化政院協作,通過聯繫廣東省社科院,共同學習研究和創新基層治理,形成了政院相互協作和研究成果向基層轉化的思想共識,有力推動了基層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黨員志願服務隊伍規規模超千人
永和街位處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的重要節點,被賦予打造科學城東部創新區的重任。
如何應對形勢發展變化對社會治理創新提出的新目標和新任務?今年以來,永和街全面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開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在永和街道,有一支規模達1000多人的黨員志願服務、社區綜合志願和「兩參」老兵志願服務隊伍,其中有轄區樓棟長、網格員、物管員、社區「五老」人員、義工、學校護航、夕陽紅、交管員等多支社會力量。
此外,記者了解到,永和通過聘請「駐街律師」為「綜治維穩」和「勞動監察」隊伍提供法律服務,採用「隨機駐點」工作模式,使投訴信訪、合同糾紛、鄰裡矛盾和司法調解進入到依法運行的軌道。「隨機駐點律師既可有效約束雙方當事人平息怒火,穩定情緒,又能及時釋法說理,將法治思維、法治觀念融入城市管理和司法調解工作,有效地化解了基層遇到的各類問題和矛盾。」街道綜治維穩中心負責人表示,「律師隨機駐點」模式實施以來,哪裡出現問題和矛盾,律師隊伍就在哪裡出現,既很好地緩解了基層法律工作者嚴重缺乏的短板,又大大促進了基層涉法問題的有效解決,群眾法律服務滿意度進一步增強,安全感和幸福感進一步提升。
建立環保管家「雲平臺」治理河湧
「以『河湧』治理『復綠』,以『繡花』功夫『創文』,讓『幸福永和、和諧永和』從一句口號轉化為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人文環境和生活環境。」 永和街黨工委書記鍾才雍說。作為永和中心片區,「綠色城市走廊」,「永和河」的復綠復清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永和治理能力與治理水平。
在永和街道辦事處正對面,就是一條曾經受到工業化汙染嚴重的河流。每天經過永和河,都會看到一段黑水、聞到一股惡臭,必須掩面而走、繞道而行,才能避免噁心到人。
永和街緊緊圍繞這一突出問題,從沿河景觀設計入手,不斷優化治理舉措,藉助先進科技手段,建立環保管家「雲平臺」,搞好企業環保監測,協調雨汙分流網管改造。通過一年來的治理,現在這裡沿線河水清澈見底,兩旁綠道成行、綠樹成蔭,引來百花爭妍、海河晏清。各種垃圾分類、核心價值觀等大型公益廣告遍布整條河湧綠道。
人大街道工委主任姚海潮表示,永和既要善於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實現智能化,又要通過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匠心提高精細化水平,「繡」出永和人民期待的品質和品牌。
實行社區出租屋「四級」動態評級管理
「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工作體制機制,一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社會治理體系;二要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永和』。」永和街街道辦事處主任凌偉東說。「通過實行分類分級、問題隱患清單通報、落實出租屋管理人主體責任,提高其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
今年以來,永和首次提出出租屋分類分級管理,實行社區出租屋「四級」動態評級管理,根據「寬管級、關注級、嚴管級、禁止級」四種等級評定結果,採取差異化的巡查、監管、宣教措施。目前,已建立出租屋分類分級管理工作站點7個,完成分類分級3700餘棟。
此外,深入開展「黨校紅課」複合型延伸教育培訓,是永和社會治理的一大特色。「永和堅持傳承紅色基因,倡導平安創建人人參與,注重線下培訓與線上教育相結合,不斷強化『紅色基因』和『群防群治』功能作用,綜合提升居民的安全觀念、法治意識和文明素養。」鍾才雍表示,永和街堅持以「兩新」組織黨校和社區治保會為樞紐,統籌帶動「兩新」組織黨員和社區平安志願者聯合會、平安促進會、禁毒志願者協會,引導社區熱心群眾廣泛參與治安巡邏、基層平安創建等活動,形成了群防群治的生動局面。目前,黨校紅課延伸教育培訓8次,累計線上線下培訓4800餘人。
下一步,永和街將綜合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進一步提高社會治理智能化、科學化、精細化工作水平,加快形成「令行禁止、有呼必應」綜合指揮體系,構建基層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繆璟 通訊員 歐陽豔萍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李鳳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