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現場劇照。 鍾欣 攝
中新網成都9月1日電 (嶽依桐)伴隨著悠揚的音樂,逐漸亮起的燈光將舞臺完整地呈現在觀眾面前,來自中國和美國的演員在舞臺上放聲歌唱,中文和英文的巧妙結合讓在場觀眾耳目一新。31日晚,中美音樂劇《當愛/Flood in the Valley》在成都成功首演。
圖為現場劇照。 鍾欣 攝
據悉,《當愛/Flood in the Valley》是中國劇作家李亭與美國外百老匯導演Michael Leibenluft(李邁)攜手,經歷四年的醞釀、策劃、排練才終於誕生。音樂劇用中國大涼山彝族和美國阿巴拉契亞山脈原住民的不同愛情故事展現了相同的主題:愛沒有距離。
「似乎舞臺上有兩個故事在交錯進行,其實我們僅僅是用了兩種語言,講述那個亙古不變的愛的主題罷了。」中方藝術總監、著名劇作家李亭表示,這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音樂劇演出,中美兩國的演員用兩種語言各自講述自己的故事,舞臺上的劇情沒有交集,而是藝術形式的交集,十分新穎。
圖為現場劇照。 鍾欣 攝
《當愛/Flood in the Valley》出品人劉康表示,這是中國藝術家與美國藝術家之間一次新時代開創性的國際合作,在提供嶄新藝術體驗和欣賞的同時,也分享著中美兩國少數民族地區珍貴的文化遺產。
記者在現場看到,舞臺上的道具相對簡單,有木製的樓梯、板凳,但是通過巧妙地組合,一會兒變成呼嘯的火車,一會兒變成飛流直下的瀑布,一會兒變成陡峭危險的懸崖,別具一格。同時,整場音樂劇都由樂隊現場伴奏,將流行音樂和彝族傳統山歌融合在一起,分外好聽。
《當愛/Flood in the Valley》音樂總監劉黨慶介紹,序曲和尾聲的聯合交叉創作是這部音樂劇的一大亮點,彝族原生態民歌哭嫁歌和美國黑人靈歌交替出現,充分體現了世界音樂無國界的特點。
「我是第一次看這樣的音樂劇,觀感很新穎。」觀看音樂劇後,成都居民周易鋒讚不絕口。他告訴記者,剛開始自己認為同一個舞臺展現不同空間發生的故事可能會比較混亂,但實際上兩個故事巧妙地融合,十分精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