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曾說:"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無數才學滿門的名人留下了經典的章句,即使是罵人也罵出了另一個層次,像"掐鳥"、"你這廝"(摘自《水滸傳》)之類的罵人句子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
最含蓄、最有力的罵人句子,往往出自文神之口,才氣越高的句子越毒,無形中把對方損得底朝天,沒有一句髒話,讓後人佩服得五體投地。今天,給大家介紹六個罵人的例子,足見其語言的魅力絕對能直抵人心!
在現代網絡文化中,形容對方臉皮厚,常用"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人"這句話,但這樣的句子看多了也會膩,"巧言如泉,嚴之厚"出自《詩經·小雅·巧言》,效果與網絡名言如出一轍,形容一個人滿嘴的無恥之言,臉皮厚。鄙視和鄙視。
花蕊夫人的一句"誰都不是男人"很有名,這句話比較不受歡迎,但其間辛辣的諷刺卻不輸前者,甚至更加含蓄,更加指著鼻子罵人!自古不乏公主和親的例子,讓一個弱女子來承擔國家的責任,不知道那些將軍是幹什麼吃的?
這句話出自李善夫的《戴崇惠公典》,李善夫將自己帶入公主的境地,為此發出了悲嘆,也發出了質疑。人人讚嘆的偉大,需要付出多少不為人知的心酸才能換來?被迫承擔了公主的責任,青石甚至沒有為她們畫出一個清晰的形象,她們被當成了工具,只留下了名字和婚姻經歷。
第三句:這些話,為什麼不把自己淹死?
這一句出自明代文學家王士禎的《易元載言》,意思簡單直白,現代人讀來明白:"這樣的話都可以說(或者這樣的句子也可以寫),你為什麼不照著自己撒泡尿呢?其實是"自照所溺源於宋代學者程顥、程頤,雖然與現代語言意義相同,但其遣詞造句簡潔含蓄得多,不帶髒字,可以盡情表達對對方的輕蔑。
第四句:你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這首詩出自詩聖杜甫的《戲作六絕句》,杜甫實在看不下去那些輕浮的文人對"初唐四傑"的詆毀,說你們這些人水平真差,怎麼還好意思嫌棄有真本事的人呢?歷史會證明真相,你們的名字終究會被歷史的長河淹沒,但四傑的名字就像河流一樣,被後人敬仰。
這句話出自梁啓超的《李鴻章傳》,雖然本意並不是罵人,但卻可以用在非常廣泛的生活中,動輒以言攻人,或者以詆毀他人為樂的人恰恰是生活中的庸人,真正有能力的人難免在承受責難的同時也要受到讚揚。每個人私下的讚美未必不壞,每個人唾罵的也未必一無是處。
第六句:勇者怒,拔刀欲強者強;懦夫發怒了,卻轉向弱者。
這句話出自魯迅的《華蓋集雜感》,魯迅的言辭犀利眾所周知,懦夫與勇者的對比在魯迅筆下尤為鮮明,真正的勇者敢於挑戰,敢於質疑強權,而不是一句話就將憤怒發洩在比自己弱小的人身上,但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成為了魯迅筆下的"懦夫"呢?魯迅罵人幾乎罵到骨子裡,不愧是一代文學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