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把時間和精力放在鑽研和練習提升自己的能力上,在舞臺上才會有更好的表現。
一個好的電視節目,一定是把80%精力和時間用在前期的選題、策劃等工作上,而只用20%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採訪、編輯等工作中。每場錄製兩個小時的節目,單單在前期的選題和策劃工作上,需要的時間卻要超過十個小時。所以說「黑眼圈」不是一天形成的,當你已經看到大大的黑眼圈的時候,那一定是在走向黑眼圈的路上很久了。黑眼圈只是在這過程中的20%。很形成黑眼圈的過程才是真正付出了80%的努力。這就是二八法則在生活中現象。
義大利著名經濟學者帕累託從大量的具體的社會現實中發現,社會上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裡。在19世紀的英國,這種數據比例就是當時財富和收益的模式。財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永遠都是不平衡的存在著。80%的收入來自於20%的人,這就是營銷行業中的二八法則,其實不光是企業的營銷活動受二八法則的支配,事實證明幾乎所有的經濟活動都受到二八法則的支配。比如,企業運營中20%的產品或者20%的重要客戶,為企業賺得80%利潤。20%的罪犯的犯罪行為,佔所有犯罪行為的80%。世界上的資源,80%的部分都是由那20%的人口所消耗的。同樣世界上的財富,80%的財富掌握在20%的人群中。在醫療中,20%的病患就會消耗80%的醫療資源。當然還有很多的其他情況,我們都會發現二八法則的存在。
二八法則在生活中會有更多的引申意義,在特定的群體中,重要的因子只佔有一小部分,而不重要的因子卻佔有大部分的數量。在取得成果的角度上,我們只需要把握好那重要的一小部分重要因子,就可以控制全局,取得不菲成績。
在一個單位中,20%的人通常代表80%的人的發言權。在市場經濟中,80%的銷售額或者利潤都是來源於20%的商品。所以在經營中我們要更加關注那20%的重要盈利點,遵循法則,精準定位,找到更容易拿到成果的20%的部分,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非常有限的,要想真正做好每件事情幾乎不可能,要學會合理分配我們的時間和精力,付出100%,只能收穫20%,其餘的80%都是在做無用功就被浪費了。如果我們能夠知道產生80%收穫的,究竟是哪20%的關鍵付出,我們就能時刻提醒自己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關鍵的少數上,而不是用在獲利較少的多數上。這就是傑出和平庸的巨大鴻溝。抓住生命中最重要的20%,將他們的最大化。也就是說花20%的時間,就可以取得80%的成效。
理察.科克在牛津大學讀書的時候,就掌握了一個讀書的小技能。他發現一本書80%的價值已經在20%中闡述明白,所以只要看完整部書的20%的重要部分就可以了。如果不是享受讀書本身的樂趣,只要掌握本書的精髓的話,那麼只要找到書中的重點,可以用更少的時間獲得書中的重要信息。
理察很喜歡這種學習方法,並且將這種方法一直沿用。在考試中他發現20%的知識點的相關內容就可以回答試卷中80%的試題。而且專精於小部分內容的學生,可以給主考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而那些什麼都知道一點但是沒有精通任何一門課程的學生卻沒有辦法博得考官的眼球。這個技能,讓他不需要終日苦讀書,就可以輕鬆在一個領域取得好的成績。
在理察到石油公司工作後,他也很快地意識到自己就是這個企業中並不起眼的那80%的工作人群。所以他又果斷地辭去工作,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隨後加盟美國一家諮詢公司,領到比石油公司高4倍的薪水。運用二八法則理察在學習和工作上都取得了不菲成績。提高了學習和工作的效率,找到了學習和工作中的主要矛盾點。
二八法則在學習和工作上給我們的啟示就是,避免將時間花在瑣碎且無用的多數問題上,而是把時間用在重要的點上。這樣只要你花20%的經歷就可以獲得80%的成效。
在企業管理中,二八法則也是常用的管理之道。很多企業在獎勵員工和培養員工的方面,都是將重點放在那些可以為公司帶來80%利潤的20%的員工上。把握好20%的關鍵性人才,只要企業能夠維護好20%的核心骨幹員工,企業就可以獲得更高價值。通用電氣公司在獎勵員工上就很有自己的方法。他利用獎金獎勵制度使員工工作效率更高,更容易取得成績。但是他的獎勵只獎勵那些完成高難度工作指標的員工,或者是超指標完成工作的員工。通用電氣深知企業的80%利潤來自於這20%的核心員工。而這種獎金制度更好地刺激了核心員工的工作動能。
其實說到底,二八法則在應用上就是將重要的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只要在一個事件中,找到主要的核心部分,並且把精力投入其中,就可以取得更高的成績。不論做什麼事,精力和時間都不能給平分,要懂得取捨,懂得分配。當然在應用過程中,我們一定注意一點,雖然我們把重要的精力放在了20%上,但也並不是忽視那80%的存在。只有將關鍵因素和非關鍵因素相協調,找到平衡點,才能更好地實現二八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