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廣州實驗教育集團成員校廣州市南沙區灣區實驗幼兒園幼兒在上課。 南方日報記者 李細華 攝 |
投票|優質學位核心因素是什麼? |
新學期開始,廣東各地新建不少學校、新增一批學位:
東莞22所新建改建的公辦學校正式投入使用,新增公辦學位2.8萬個;佛山超30個新改擴建學校項目投入使用,再添3.6萬個學位;深圳新增6所普高學校……為市民提供多樣化的學位選擇。
公平而有質量、均衡且優質的教育,是市民對教育的核心訴求。那麼,廣東新增幼兒園、中小學學位供給,如何辦出受市民歡迎的好學校?
記者深入採訪調研發現,廣東各地用多樣化的方法尋找突破口,推進集團化辦學、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實現內涵式發展,努力供給優質學位,辦出家門口的好學校。
南方日報記者 吳少敏 馬立敏 王慧 黃燁倩 王雅鑠
集團化辦學如何催化新名校?
破解全省基礎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廣東對新一輪的集團化辦學,有了更清晰的指引和要求。
「廣鐵一中天峰中學、鐵英中學正式啟用!」近日,廣鐵一中教育集團在番禺、黃埔新增2所新成員校,分別新增學位24個班、36個班。至此,該教育集團已擁有成員校10所、師生超1萬人。
集團化辦學將有效地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破解全省基礎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滿足適齡兒童「上好學」的需求。
今年7月,省教育廳等四部門聯合出臺《關於推進中小學幼兒園集團化辦學的指導意見》,明確到2022年全省培育創建不少於100個省級優質特色教育集團,充分發揮省級優質特色教育集團的輻射帶動作用。
集團化辦學是各地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招,以直接建校、委託管理、合作幫扶等形式逐漸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
廣州已成立63個教育集團,覆蓋314所學校(含校區、教育集群)、38.2萬學生,每個非中心城區都有市屬教育集團在當地辦學,帶動非中心城區學校辦學質量穩步提升;
江門已成立53個教育集團(不含引進的民辦教育集團),納入教育集團的有60所幼兒園、210所普通中小學、12所中職學校,分別佔各學段學校總數的9.5%、40.5%、63.2%;
東莞已組建26個教育集團,其中22個教育集團獲得市財政支持,認定首批30所品牌學校,並確定第二批30所品牌培育對象學校,計劃到2021年培育100所品牌學校。
在集團化辦學的進程中,百年名校東莞中學託管的南城中學嘗到了「甜頭」。4年前,南城中學更名為東莞中學南城學校,今年中考成績刷新歷史記錄,有58名學生考出700分以上的好成績,學生平均分更是超出全市平均分25分。「無論是社會口碑、教育教學成果,還是教職工精氣神,這所學校都有大改觀。」東莞中學校長兼南城學校校長黃燦明感慨地說。
在集團化辦學效益逐漸彰顯的同時,也有一些問題逐漸浮出水面。教育專家指出,一些教育集團成員校數量過多,運營成本和管理協調成本增加,並出現優秀師資稀釋問題,容易演變成「攤大餅」式的集團化辦學。
「合理控制教育集團辦學規模,防止出現集團規模過大導致辦學質量滑坡,避免優質教育資源稀釋」「原則上一個教育集團覆蓋的學校(分校區)數不超過9所,覆蓋的學生數不超過1.5萬人」「組建跨市域、跨縣域的教育集團,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廣東對新一輪的集團化辦學,有了更清晰的指引和要求。
「集團化辦學讓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不斷擴大,有效地提升薄弱學校辦學水平。」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廣州中學校長吳穎民說,集團化辦學正在逐漸形成教育生態和資源格局,有效地緩解了「擇校熱」「學區房」問題,讓每個孩子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
如何打造高水平教師隊伍?
「教師是最寶貴的教育資源,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下多大力氣都值得。」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廳長景李虎說。
新增學位,如何成為優質學位?答案是有一支水平高超的教師隊伍。
「學位供給不僅僅是規劃建設問題,其本質是優質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的創新實踐。」廣州市教育研究院院長方曉波說,學校建成後,如何同步配套配備優秀師資、開設優質課程、建立高效教研體系、打造先進校園文化,是從本質上化解學位不足難題必須直面的。
辦好學校,好老師是核心資源。廣東正加大基礎教育優秀師資內引外培力度,建設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
一批以清華北大博士生為代表的優秀青年教師,站上了講臺。
今年秋季,廣東實驗中學迎來一批新教師,包括11名博士,其中9人畢業於清華北大;去年5月深圳中學新聘35名碩士以上學歷的教師,其中20人畢業於清華北大;去年,深圳中學一次引進20名清北碩士博士生引發廣泛關注。今年,該校泥崗校區建成投入使用後,深圳中學2020年高一招生計劃達2140人,較2019年增加1340人。一批又一批優秀青年教師,正在成為教書育人的新生力量。
「優質師資是培養優秀學生的重要前提。擁有更淵博的知識、更豐富的資源、更廣闊的視野的青年教師,可以在教學育人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讓學生更大程度地受益。」廣東實驗中學校長全漢炎說。
一批本土優秀教師,正晉升為名教師、名校長。
廣東正在實施中小學「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培養項目,其中省級培養項目以3年為一個培養周期,每批遴選學員500名左右進行培養,目標到2035年培養數以千計教育家型教師。市、縣級培養項目則由各地市和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
一批改革創新項目,激活教師隊伍的「一池春水」。
東莞近兩年實施220個市級培訓項目,培訓26萬人次,形成約3600人的名優教師團隊,省級名師數量位居全省第三;江門結合「縣管校聘」改革,加強對教師編制的核定,並進行動態分配調整、合理調配教師,滿足新擴建學校的教師需求。
如何建設家門口的好學校?
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有賴於因地制宜辦好家門口的好學校,實現內涵式發展,推動學校的「普遍優秀」。
廣東歷史最悠久的公辦小學廣州市越秀區朝天小學已有156年的辦學歷史,這所百年老校經過微改造,如今正煥發新顏。由於周邊是老城區,擴建難度大,朝天小學無法擁有標準田徑場、足球場,但充分利用校內場地,建設一片多功能戶外運動場和天台網球場,讓孩子們更多、更好地參與體育運動。
口碑好、水平高的名校,數量有限;進展快、效果好的集團化辦學,成員校數量有限制。廣東教育界也在思考:新增優質學位,如何滿足市民對更加公平、更多樣化、更有特色教育的需求?
「優質資源外溢的效益要有一個『度』。」方曉波分析,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有賴於因地制宜辦好家門口的好學校,實現內涵式發展,推動學校的「普遍優秀」。
內涵發展、百花齊放,正在逐漸成為不少學校的教育共識。
廣州組建由廣州市教育研究院參與辦學的廣州實驗教育集團。廣州市教育研究院發揮教研資源向教學實驗轉化應用的先天優勢,以「文溪雅荷」課程文化引領廣州實驗教育集團發展,對集團成員校的校本教研、實驗教學、師資發展等提供支持,為成員校發展提供肥沃土壤。
珠海正在培育中小學特色項目,打破千校一面的傳統樣態,形成百花齊放的多元教育格局與教育生態。近4年先後有136個項目列為中小學校特色項目培育對象,46個優秀項目認定為「珠海市中小學校特色項目」。
東莞積極探索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與中國教科院合作建設松山湖未來學校實驗區,並高標準籌設未來學校,松山湖未來學校計劃於2020年底動工建設,進一步激發內在潛力,提升辦學水平。
和而不同,各美其美。家門口好學校是家長學生的新期待,更是走向優質均衡教育的新路徑。
統籌:吳少敏 黎詠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