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增加學位供給,如何優化?

2020-09-04 南方日報

廣州實驗教育集團成員校廣州市南沙區灣區實驗幼兒園幼兒在上課。 南方日報記者 李細華 攝

投票|優質學位核心因素是什麼?

新學期開始,廣東各地新建不少學校、新增一批學位:

東莞22所新建改建的公辦學校正式投入使用,新增公辦學位2.8萬個;佛山超30個新改擴建學校項目投入使用,再添3.6萬個學位;深圳新增6所普高學校……為市民提供多樣化的學位選擇。

公平而有質量、均衡且優質的教育,是市民對教育的核心訴求。那麼,廣東新增幼兒園、中小學學位供給,如何辦出受市民歡迎的好學校?

記者深入採訪調研發現,廣東各地用多樣化的方法尋找突破口,推進集團化辦學、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實現內涵式發展,努力供給優質學位,辦出家門口的好學校。

南方日報記者 吳少敏 馬立敏 王慧 黃燁倩 王雅鑠

集團化辦學如何催化新名校?

破解全省基礎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廣東對新一輪的集團化辦學,有了更清晰的指引和要求。

廣鐵一中天峰中學、鐵英中學正式啟用!」近日,廣鐵一中教育集團在番禺、黃埔新增2所新成員校,分別新增學位24個班、36個班。至此,該教育集團已擁有成員校10所、師生超1萬人。

集團化辦學將有效地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破解全省基礎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滿足適齡兒童「上好學」的需求。

今年7月,省教育廳等四部門聯合出臺《關於推進中小學幼兒園集團化辦學的指導意見》,明確到2022年全省培育創建不少於100個省級優質特色教育集團,充分發揮省級優質特色教育集團的輻射帶動作用。

集團化辦學是各地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招,以直接建校、委託管理、合作幫扶等形式逐漸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

廣州已成立63個教育集團,覆蓋314所學校(含校區、教育集群)、38.2萬學生,每個非中心城區都有市屬教育集團在當地辦學,帶動非中心城區學校辦學質量穩步提升;

江門已成立53個教育集團(不含引進的民辦教育集團),納入教育集團的有60所幼兒園、210所普通中小學、12所中職學校,分別佔各學段學校總數的9.5%、40.5%、63.2%;

東莞已組建26個教育集團,其中22個教育集團獲得市財政支持,認定首批30所品牌學校,並確定第二批30所品牌培育對象學校,計劃到2021年培育100所品牌學校。

在集團化辦學的進程中,百年名校東莞中學託管的南城中學嘗到了「甜頭」。4年前,南城中學更名為東莞中學南城學校,今年中考成績刷新歷史記錄,有58名學生考出700分以上的好成績,學生平均分更是超出全市平均分25分。「無論是社會口碑、教育教學成果,還是教職工精氣神,這所學校都有大改觀。」東莞中學校長兼南城學校校長黃燦明感慨地說。

在集團化辦學效益逐漸彰顯的同時,也有一些問題逐漸浮出水面。教育專家指出,一些教育集團成員校數量過多,運營成本和管理協調成本增加,並出現優秀師資稀釋問題,容易演變成「攤大餅」式的集團化辦學。

「合理控制教育集團辦學規模,防止出現集團規模過大導致辦學質量滑坡,避免優質教育資源稀釋」「原則上一個教育集團覆蓋的學校(分校區)數不超過9所,覆蓋的學生數不超過1.5萬人」「組建跨市域、跨縣域的教育集團,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廣東對新一輪的集團化辦學,有了更清晰的指引和要求。

「集團化辦學讓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不斷擴大,有效地提升薄弱學校辦學水平。」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廣州中學校長吳穎民說,集團化辦學正在逐漸形成教育生態和資源格局,有效地緩解了「擇校熱」「學區房」問題,讓每個孩子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

如何打造高水平教師隊伍?

「教師是最寶貴的教育資源,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下多大力氣都值得。」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廳長景李虎說。

新增學位,如何成為優質學位?答案是有一支水平高超的教師隊伍。

「學位供給不僅僅是規劃建設問題,其本質是優質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的創新實踐。」廣州市教育研究院院長方曉波說,學校建成後,如何同步配套配備優秀師資、開設優質課程、建立高效教研體系、打造先進校園文化,是從本質上化解學位不足難題必須直面的。

辦好學校,好老師是核心資源。廣東正加大基礎教育優秀師資內引外培力度,建設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

一批以清華北大博士生為代表的優秀青年教師,站上了講臺。

今年秋季,廣東實驗中學迎來一批新教師,包括11名博士,其中9人畢業於清華北大;去年5月深圳中學新聘35名碩士以上學歷的教師,其中20人畢業於清華北大;去年,深圳中學一次引進20名清北碩士博士生引發廣泛關注。今年,該校泥崗校區建成投入使用後,深圳中學2020年高一招生計劃達2140人,較2019年增加1340人。一批又一批優秀青年教師,正在成為教書育人的新生力量。

「優質師資是培養優秀學生的重要前提。擁有更淵博的知識、更豐富的資源、更廣闊的視野的青年教師,可以在教學育人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讓學生更大程度地受益。」廣東實驗中學校長全漢炎說。

一批本土優秀教師,正晉升為名教師、名校長。

廣東正在實施中小學「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培養項目,其中省級培養項目以3年為一個培養周期,每批遴選學員500名左右進行培養,目標到2035年培養數以千計教育家型教師。市、縣級培養項目則由各地市和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

一批改革創新項目,激活教師隊伍的「一池春水」。

東莞近兩年實施220個市級培訓項目,培訓26萬人次,形成約3600人的名優教師團隊,省級名師數量位居全省第三;江門結合「縣管校聘」改革,加強對教師編制的核定,並進行動態分配調整、合理調配教師,滿足新擴建學校的教師需求。

如何建設家門口的好學校?

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有賴於因地制宜辦好家門口的好學校,實現內涵式發展,推動學校的「普遍優秀」。

廣東歷史最悠久的公辦小學廣州市越秀區朝天小學已有156年的辦學歷史,這所百年老校經過微改造,如今正煥發新顏。由於周邊是老城區,擴建難度大,朝天小學無法擁有標準田徑場、足球場,但充分利用校內場地,建設一片多功能戶外運動場和天台網球場,讓孩子們更多、更好地參與體育運動。

口碑好、水平高的名校,數量有限;進展快、效果好的集團化辦學,成員校數量有限制。廣東教育界也在思考:新增優質學位,如何滿足市民對更加公平、更多樣化、更有特色教育的需求?

「優質資源外溢的效益要有一個『度』。」方曉波分析,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有賴於因地制宜辦好家門口的好學校,實現內涵式發展,推動學校的「普遍優秀」。

內涵發展、百花齊放,正在逐漸成為不少學校的教育共識。

廣州組建由廣州市教育研究院參與辦學的廣州實驗教育集團。廣州市教育研究院發揮教研資源向教學實驗轉化應用的先天優勢,以「文溪雅荷」課程文化引領廣州實驗教育集團發展,對集團成員校的校本教研、實驗教學、師資發展等提供支持,為成員校發展提供肥沃土壤。

珠海正在培育中小學特色項目,打破千校一面的傳統樣態,形成百花齊放的多元教育格局與教育生態。近4年先後有136個項目列為中小學校特色項目培育對象,46個優秀項目認定為「珠海市中小學校特色項目」。

東莞積極探索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與中國教科院合作建設松山湖未來學校實驗區,並高標準籌設未來學校,松山湖未來學校計劃於2020年底動工建設,進一步激發內在潛力,提升辦學水平。

和而不同,各美其美。家門口好學校是家長學生的新期待,更是走向優質均衡教育的新路徑。

統籌:吳少敏 黎詠芝

相關焦點

  • 大城市增加學位供給,如何優化?
    新學期開始,廣東各地新建不少學校、新增一批學位:東莞22所新建改建的公辦學校正式投入使用,新增公辦學位2.8萬個;佛山超30個新改擴建學校項目投入使用,再添3.6萬個學位;深圳新增6所普高學校……為市民提供多樣化的學位選擇。公平而有質量、均衡且優質的教育,是市民對教育的核心訴求。那麼,廣東新增幼兒園、中小學學位供給,如何辦出受市民歡迎的好學校?
  • 大城市增加學位供給,錢從哪來?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向縱深推進,灣區內大城市不斷吸納外來人口。人才來了,子女上學是剛需,增加學位迫在眉睫,錢從哪兒來?灣區教育高速發展的背後需要強力的財政支撐。近日,記者在走訪調研中發現,當下各地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大手筆投入資金,新建擴建學校,增加優質學位。與以前鼓勵民辦教育相比,各地增加學位供給成為政府兜底工程,從而撬動基層增加資金投入,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其中。
  • 大城市增加學位供給,土地從哪來?|學位攻堅戰
    隨著「二孩」入學高峰到來、常住人口增加,廣東珠三角城市的優質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問題凸顯。近年來,全省進一步深化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增加城鎮幼兒園、中小學學位和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珠三角城市增加學位供給成效如何?如何破解瓶頸問題?
  • 人才湧入大灣區,大城市增加學位供給,錢從哪來?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向縱深推進,灣區內大城市不斷吸納外來人口。人才來了,子女上學是剛需,增加學位迫在眉睫,錢從哪兒來?灣區教育高速發展的背後需要強力的財政支撐。近日,記者在走訪調研中發現,當下各地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大手筆投入資金,新建擴建學校,增加優質學位。
  •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吸引人才湧入 大城市增加學位供給錢從哪來?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向縱深推進,灣區內大城市不斷吸納外來人口。人才來了,子女上學是剛需,增加學位迫在眉睫,錢從哪兒來?灣區教育高速發展的背後需要強力的財政支撐。近日,記者在走訪調研中發現,當下各地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大手筆投入資金,新建擴建學校,增加優質學位。
  • 優質學位供給壓力引家長焦慮,機制改革如何給深圳教育「鬆綁」?
    隨著深圳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和適齡學童人數的增加,從幼兒園到中小學,優質學位供給壓力越來越大,「擴大中小學教育規模」被寫進國家重大文件中。 深圳初中生綜合評價方案引發的風波,因涉及到稀缺的優質學位,快速刺激到這一數量廣泛的群體的神經。深圳家長火速上書,官方積極回應,短時間內拿出了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
  • 房地產市場結構需進一步優化 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
    中國證券報: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2021年要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有何深意?尹中立:當前我國住房問題的突出矛盾主要表現在大城市新市民的住房問題。從城市發展的趨勢看,人口趨向於往大城市集中,但我們的土地供給指標傾向於控制大城市的發展,導致了土地與人口的錯配,大城市的土地價格上漲過快,很多年輕人無法通過市場化途徑解決居住問題。
  • 廣東增加幼兒園中小學學位和優質教育資源供給
    廣東增加幼兒園中小學學位和優質教育資源供給讓孩子們有書讀還要讀好書近日,廣東省政府發布《關於增加幼兒園中小學學位和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的意見》,提出新建、改擴建一批幼兒園和義務教育學校,確保滿足適齡兒童及學生學位需求,切實消除大班額。到2020年,珠三角地區和粵東西北地區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分別達98%以上和92%以上,各地公辦幼兒園佔比達30%以上、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佔比達80%以上。全省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毛入學率達100%。
  • 【鞏衛創文在行動】懷集:堅持教育事業優先發展 增加優質學位供給
    近年來,懷集縣通過整合資源,引進優質民辦學校等方式加快學校建設,不斷增加優質學位供給,鞏固義務教育,均衡創建成果,進一步促進全縣義務教育事業健康均衡發展。現在學校有25個教學班,1-6年級在校學生1235人,教職工75人,是縣委、縣政府在原石龍小學的基礎上重點打造,縣教育局直屬管理,縣教師發展中心直接指導的一所高起點、高品質全日制公辦小學,可提供1800個優質學位。
  • 推進百校攻堅戰略 增加優質學位供給——南明深化教育供給側結構改革紀實
    今年秋季,首鋼·貴州之光的翠微小學、花果園S區小學,迎來了首批新生;在南明區學資中心原址建起的貴陽市第三幼兒園也迎來了新園的首批新生……據統計,今年秋季南明區共有4個改擴建、新建中小學和幼兒園投入使用,增加學位5400個,適齡兒童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
  • 國辦:優化醫學人才培養結構 加大護理專業人才供給
    《意見》指出,要大力發展高職護理專業教育,加大護理專業人才供給。要加大全科醫學人才培養力度。加快推進全科醫生薪酬制度改革,拓展全科醫生職業發展前景。  《意見》強調,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國醫學教育培養的醫務工作者發揮了重要作用。
  • 寮步將增加公辦小學學位4860個
    三所公辦小學之一的新建擴建工程效果圖通訊員 胡玉潔 供圖記者從寮步鎮獲悉,寮步推進教育擴容提質工作又有新進展,8月25日前將完成香城小學、香市第一小學、西溪小學等3所公辦小學的新建擴建工程,增加小學公辦學位
  • 北京各區持續增加學位供給:家門口學校多了,「小豆包」擇校不再頭疼
    早在2016年,石景山區就曾出臺「學位不足小學招生工作」通知,要求學校遇到學位不足情況時,提前研究制定學校具體的招生錄取順序;學位緊張的學校在審核時,綜合考慮學位供給情況,按購房年限、落戶年限等順序進行錄取。
  • 中小學學位供給全市領跑
    今年,光明區教育供給實現由量到質的提升,學位供給全市領跑。通過新建、回收轉型、改造三大路徑建設公辦幼兒園,短短一年時間,光明區公辦幼兒園數量實現從0所到48所的突破,在全市率先完成公辦園建設任務。新改擴建中山大學深圳附屬學校、深圳實驗光明學校等5所學校,新增公辦學位11040個。
  • 廣東擬再增加公辦幼兒園學位,年內完成「5080」目標
    來源:時代周報特約記者 郭瑞嬋廣東將進一步增加公辦幼兒園學位,以提升公辦幼兒園在園學生比例。9月14日,時代周報記者從廣東省教育廳獲悉,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學生佔比已達80%。支持公辦園增容今年以來,廣東加速推進學前教育「5080」計劃,將增加學前教育公辦學位列為省十件民生實事,提出新增100萬個公辦幼兒園學位的年度目標,並增加學前教育專項經費12億元。各地亦在積極推進計劃。
  • 廣東擬再增加公辦幼兒園學位,年內完成「5080」目標
    特約記者 郭瑞嬋廣東將進一步增加公辦幼兒園學位,以提升公辦幼兒園在園學生比例。9月14日,時代周報記者從廣東省教育廳獲悉,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學生佔比已達80%。這意味著,全省基本完成學前教育「5080」計劃的「80」目標。
  • 佛山裡水將新增4所公辦學校,全力保障優質學位供給!
    未來幾年,佛山市南海區裡水將投入7.3億元新增 4所學校,擴建 6間學校全力保障優質學位供給!新校名單:沙湧片區中學、金峰洲小學、裡水美景小學、官和路地段小學1沙湧片區中學學位供給:增加學位1500個建設模式:由鎮政府徵地投資建設
  • 裡水將新增4所公辦學校,全力保障優質學位供給!
    未來幾年,裡水將投入7.3億元新增 所學校,4 擴建 6間學校全力保障優質學位供給!新校名單:沙湧片區中學、金峰洲小學、裡水美景小學、官和路地段小學1 沙湧片區中學學位供給:增加學位1500個建設模式:由鎮政府徵地投資建設
  • 海澱區加大北部地區優質學位供給
    新華網北京1月13日電(記者吉寧)13日,記者從北京市海澱區兩會獲悉,海澱區已經完成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擴增幼兒園學位9300個,三年來共計增加學位2.43萬個。今年海澱區將新增小學學位3000個、中學學位1000個,加大北部地區優質學位供給。
  • 廈門思明區2020年秋季增加2160個小學學位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今年秋季,思明預計增加2160個小學學位、600個初中學位,明年還將有一批改擴建項目完工並投入使用。思明區義務教育新改擴建項目建設推進:今年秋季增2160個小學學位今年秋季,思明區新增會展南小學納入招生、完成群惠小學改擴建項目,預計增加2160個小學學位;完成蓮花中學校內改擴建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