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歲的聶森林1987年參加工作,一直工作在基層一線,現為安福縣明月山林場七都分場專職護林員。工作33年以來,他心系護林員本職工作,譜寫了一曲忠誠履職、愛崗敬業的奉獻之歌。
「草帽頭上戴、汗巾肩上搭,口渴飲山泉、飢餓咽口冷饅頭,爬山坡、蹚河溪、入深林、出山埡,辛勤汗水滿山灑,火災隱患細排查。」一首樸實的山歌在山谷間迴蕩,唱的是生態護林員生活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隨著國有林場的改革,聶森林的身份轉變為生態護林員。護林工作有多苦,三天三夜也說不盡。夏天,蚊蟲猖獗,巡邏回來,滿身都是蜱蟲,最多的時候,聶森林在衣服上抓出了200多隻。冬天,風高路陡,遇到雨雪天氣,山路黃泥巴粘鞋,步步難行。
有一次,聶森林夜間巡查森林火患時,不慎摔倒跌入深溝,身上多處摔傷,手電筒也摔壞了,距離護林點還有3公裡,沒人接應。他憑著對這一片地形林情的熟悉,凌晨3時,才摸爬著回到護林點。有人問他,對講機不是在身上嗎,怎麼不呼救?他卻憨厚地說:「我怕一呼救,吵醒所有人,都為我擔心,影響大家休息。」
這些不算什麼,最苦的還是孤獨,林區護林點沒有現代娛樂設備,沒有完善的生活設施,移動信號不穩,每年都有七八個月的時間要遠離親人,獨自生活,偶爾學學鳥叫,唯一的聽眾就是大山。
還記得2020年除夕夜,聶森林夜間巡查時眺望村莊裡萬家燈火通明,他想像著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熱騰騰的年夜飯,看看春晚,聊聊家常,那是多麼溫馨的畫面,想著想著,他不禁笑了,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的妻兒,可實際上他站在深山裡,陪伴他的只有刺骨的寒風和無邊的黑夜。
每個重點防火期,不管天氣多麼惡劣,他都得進山巡查,平均每天翻山越嶺徒步幾十公裡,一天下來,精疲力竭腿抽筋。
在30多年的護林生涯裡,除去狂風暴雨的天氣,聶森林堅持每天巡山、記日記。日記裡寫的都是每天走了哪些地方,哪些路口有牛羊危害幼林的情況等。要是遇到特殊情況,他都做好標記向上級反映情況。管護區內,哪裡有幾棵樹,哪裡該進行苗木撫育了,他都了如指掌。這些年來走了多少路連他自己也記不清。因為他的認真敬業,連續多年被總場評為先進個人,期間還被評為「全國優秀護林員」。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白天跋涉翻山越嶺,夜晚駐守忍耐寂寞,餓了吃乾糧,渴了喝泉水,他與群山做伴,和樹木為友,為森林奉獻著自己的日日夜夜,春夏秋冬。
時代在進步,林場在成長,生態護林員紮根深山、樂於奉獻的精神代代相傳。在生態文明成果的背後,「聶森林」們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在大山深處譜寫了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故事,「大山深處寫人生,無怨無悔作奉獻」是他們生命的底色。
文/ 鄭雪梅、張祖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