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在2018「九合一」選舉中慘敗,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賴清德難辭其咎。7日上午,賴清德舉行「選後檢討結果」記者會,對敗選原因做了五項檢討。然而,從主動請辭到接受慰留再到「預約請辭」,賴清德對於自己到底什麼時候走人,還是不說清楚,只不過,「預約請辭」後,2020「蔡賴配」的風聲越傳越盛,今天《海峽新幹線》「臺灣大話王」板塊將為您梳理賴清德敗選檢討所引發的一連串反應。
2017年9月,明星市長賴清德北上擔任臺行政機構負責人,從「地方諸侯」到「中樞要員」,賴清德可謂意氣奮發。然而一年多過去後,這個口口聲聲說「做實事的內閣」,除了賴清德18次口頭道歉外,能讓人記住的「實事」似乎不多。
2018年12月7日,賴清德黯然檢討、表達辭意。只不過,賴清德雖表示敗選他難辭其咎,但他所總結的五點原因,有臺媒分析,句句把過錯推到民眾、推到大陸的頭上,渾然不見真正的反省之意,推卸責任意味明顯。此外,對於到底什麼時候走人,賴清德還是沒有講清楚,只說他的決定都是為了大局著想。
「我的去留,不是為了個人,是為了大局、為了臺灣,也只有我離開,蔡英文才有可能大破大立,新的局面才有可能產生。」賴清德的話看起來比較像沒有壓日期的「空白支票」,何時兌現?沒有人知道。但賴清德此話一出後,至少可以各自解讀,暫時滿足各方的「期待」。於是,2020「蔡賴配」的風聲再次傳出!
從目前的局勢來看,蔡英文爭取2020連任幾成定局。就民進黨內派系實力來看,蔡英文要爭取連任,不能沒有「新潮流」的支持;反過來說,蔡若無法爭取連任,最大敵人也是「新潮流」。就是這種既競爭、又合作的微妙關係,讓蔡英文必須維持與「新系」的密切關係,就算要撕破臉,也不能是現在。
而對於政治眼光精準、擅長精算利益的「新潮流」來說,依照所謂的「夥伴」關係,賴清德可以在2020年擔任蔡英文的副手,以「蔡賴配」參選,拉抬蔡英文低迷的聲勢。畢竟自賴清德當上臺行政機構負責人後,與蔡英文早就成為命運共同體。尤其在這次慘敗中賴清德也難辭其咎,與蔡英文繼續合作,是民進黨內最大公約數。若賴清德辭職後暫時不接任何職務,依「新潮流」的規劃,賴清德只要不再折損羽翼,不妨先養望一段時間,甚至提前全臺走透透。以賴清德目前59歲的年齡,6年後仍可望代表民進黨參選2024年「大選」,而且勝算要比2020年還高。
針對賴清德提到的「時間一到會堅定離開」的說法,桃園市長鄭文燦受訪時表示,賴清德是中繼投手,不會離開團隊,一樣會在整體施政團隊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鄭文燦的這番表態有何意涵?
島內輿論似乎普遍認為民進黨內2020選舉的最大公約數是「蔡賴配」,假使賴清德思索再三,還是執意不和蔡英文搭檔、要和蔡英文對決,會出現怎樣的狀況?
更多深入分析,敬請關注今晚22:04播出的《海峽新幹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