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份子錢已經成為了一場「大型攀比現場」,那人情來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其實已經變了味道;當代人看待親密關係遠近的衡量標準之一,就是份子錢的數目。可在這種現象的背後,卻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01
「朋友結婚我隨禮1000元,我結婚時他卻把我拉黑」
人情來往,有來就得有往,有些人的來往會持續很久,甚至會延續給自己的下一代,也有一些人的來往,一來一回就結束了。
前幾天有個男讀者給我後臺留言,他說大學畢業後,一個宿舍的舍友就結婚了,當初大家剛畢業參加工作,都沒什麼錢;但其中有舍友提出:反正一輩子可能就這麼一次來往了,不如就多一點,1000塊錢算了,也有面子。
而當時男讀者實習期間的工資,才2500元,隨了這1000塊錢的來往,他那個月的生活費都不夠了,但沒辦法,舍友都給這麼多,他也不能給少了。
舍友結婚後,男讀者跟他大概2年沒怎麼聯繫,然後前段時間男讀者結婚,他提前挺長時間就給這個舍友通知了。
本以為一個宿舍的人都會過來,可沒想到,大家都來了,就當初第一個結婚的舍友沒有來。
不僅人沒有來,甚至連份子錢都沒有發,一句祝福的話也沒有。
當男讀者給大學舍友發消息質問時,卻沒想到迅速被對方拉黑。
成年人的友盡,可能只需要一次份子錢,就知道了。
-02
成年人的親密關係遠近,總是靠份子錢衡量
想必很多人心裏面都有一把尺子:親戚給多少禮金,朋友給多少份子錢,同學給多少,同事給多少,好哥們給多少。
不同的關係,不同的份子錢;而份子錢越多,越有面子,也越是說明彼此的關係,親近一些。
在很多農村地區,新人結婚的時候,還有磕頭的習俗;磕頭的順序,從自家裡最年長的長輩開始,關係從親密到疏遠,而給的錢也按照磕頭的順序排序。
一般來說,越是磕頭靠前的,給的份子錢就越多。
份子錢,不僅僅是老一輩人的壓力,更是當代年輕人的壓力;90後需要每個月存一些份子錢,95後同樣已經開始每個月存份子錢了。
而用不了多久,當00後們大學畢業了,也得準備每個月固定存一筆份子錢了。
成年人的份子錢,一地雞毛;如果你去參加了對方的婚禮,給對方包了紅包,但到你結婚的時候,對方卻一句話不說,也沒有來參加你們的婚禮。
那這種行為,無異於是一種「挑釁」,大多數人會選擇張口問對方要回份子錢,如果不給?那好,截圖發朋友圈,讓所有人都知道對方的真面目。
份子錢,其實就是你透支將來的錢,來補了當下的面子,也可以說,你是在將自己的錢,分成很多份,存給了不同的人,但卻沒有利息。
在一些地區,人們給份子錢還喜歡攀比,如果別人都給了1000元,那這個人可能就要給1500,沒什麼原因,就是想要面子。
哪怕自己並沒有什麼錢,也得爭出一個面子。
某種意義上來講,結婚給份子錢,就是面子攀比大會。
-03
份子錢,已經成為當代人的一種生活壓力
有一個月,我僅隨份子錢,就花了差不多5K塊錢;朋友結婚,同事結婚,朋友生孩子,親戚生孩子,份子錢給出去了5000元。
有些是老一輩留下來的來往,有些是我自己的人情來往,沒辦法,份子錢本身就是一件由不得你的事情,無論你多麼不願意,可你身處漩渦之中,不得已被裹挾其中。
上圖是2019年,中國社科院發布的《國人工資報告》,除了衣食住行教育之外,就是份子錢花得最多了。
當份子錢已經悄無聲息地成為了生活中的一種壓力,真的挺累的。
尤其是那些在一些特殊行業工作的人,更是很無奈;前段時間我身邊有一個當老師的朋友跟我聊天,他說實在是太累了,辦公室裡一個月有6份兒來往,每份來往最少就得給200元,關係熟悉點的,就得400-600元。
一旦這個月的份子錢花超了,那這個月就得省吃儉用,不捨得買新衣服了。
這是另外一個新聞機構發的一組數據圖,份子錢500-1000元的,佔比32.5%,也就是說,有三分之一的人,在隨份子的時候,金額都在這個數目區間。
而人均工資收入,才多少呢?
當份子錢成為了一種壓力,成為了一種攀比的行為,那這樣的婚姻、喜事,本身就變質了。
結婚辦婚禮主家要花很多錢,參加婚禮的人,同樣需要花一筆份子錢;主家收了份子錢,可能還不夠本,參加婚禮的人花了錢,心裡還不情願。
兩邊都不開心的事情。
我想,對於隨份子這件事兒最難過的人,莫過於那些:堅持不婚主義,或者堅持晚婚的人。
別人孩子都好幾個了,堅持不婚的人已經花了很多份子錢了,但這些錢,卻無論如何也收不回來了。
正如老舍先生筆下所寫:
「這些婚喪大典是那麼重要,親友家辦事而我們缺禮,便是大逆不道。母親沒法把送禮這筆支出打在預算中,誰知道誰什麼時候死,什麼時候生呢?不幸而趕上一個月裡發生好幾件紅白事,母親的財政表格上便有了赤字。」
今日話題:
你每年隨的份子錢有多少?
份子錢,會給你的生活帶來負擔嗎?
(文章圖片來源網絡,文字原創,侵權必究)